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高三历史复习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环节。当前高中普遍使用的是在新课标指导下编撰的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其以通史知识体系为基础将内容划分为中国史与外国史两册,这种以“通”为特征的编撰思路有助于培育学生的通史意识。为涵育学生“时空观念”素养,树立通史观念,应通过建构大通史框架,创设中外关联的史料情境,连接中外史事,设置史事的纵横向对比,建构起大通史复习教学体系,以保证高三历史复习工作的顺利展开。  相似文献   

2.
此文选自中译本《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第一卷(通论),中华书局,1992年7月第1版,第10~18页。作者内藤湖南(1866~1934),本名虎次郎,字炳卿,号湖南,日本著名史学家、汉学家,曾任大阪《朝日新闻》记者,多次游历中国,是日本“支那学”开山祖、东洋史学创始人之一,研究领域博大,涉及中国上古、中古、近世史通论及中国文化史、史学史、美术史等,有《内藤湖南全集》(共14卷)行世。  相似文献   

3.
印度、支那和印度支那是高中历史教材涉及到的几个地理概念,很多学生搞不清它们的地理范围,甚至相互混淆。印度是国名,位于南亚,首都新德里,独立于1947年,是英国“分而治之”方针的产物。1947年前的“印度”包括今天的印度和巴基斯坦,很长时期里属英国殖民地。支那,古代印度、希腊、罗马的著作中称中国为Cina、Thin、Sinae,后来在佛教经籍中译作支那、至那或脂那。近代日本曾称中国为支那。印度支那,通常指中南半岛的越南、老挝、柬埔寨三国。如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中提到的“日内瓦会议终于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  相似文献   

4.
林福秦 《历史学习》2006,(10):43-43
在现行教材人教版的《中国古代史》和《中国近代现代史》中,经常出现“东洋”、“西洋”、“南洋”和“北洋”这样一些历史地理概念,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对它们的含义及所指范围不甚清楚。本文对此加以简释,帮助学生理解。东洋:(1)元、明以今南海东部(约自东经110°以东)及其附近诸岛(今加里曼丹岛及菲律宾群岛等)为东洋。  相似文献   

5.
甲午中日战争后,不少日本学者在中国史研究中表现出了露骨的侵华图谋,他们极力在中国史研究中寻找侵略中国的理论根据,将日本对华侵略合理化、合法化,为侵华献计献策。此类所谓的“东洋史”、“支那史”研究事实上已经堕落为侵华的史学。这些都在日本“支那史”、“东洋史”研究的主要人物,如内藤湖南、白鸟库吉、桑原骘藏、服部宇之吉、矢野仁一、有高岩、秋泽修二等人身上,不同程度地体现出来。其中内藤湖南的“内藤史学”最为典型。  相似文献   

6.
钱穆是20世纪中国史研究方面的史学大师;内藤湖南是日本研究中国史方面“京都学派”的创始人,二人都在中国史领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仔细比较后发现,二人的生平,治学之路,对重大历史问题的看法,对文化史的研究,对历史深度和广度的把握,都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以《国史大纲》和《中国史通论》为例,比较二人治学的异同,对更好的把握历史和研究历史很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王桐龄(1878—1953),河北任邱人,中国现代史家。民国时期著有《中国史》、《东洋史》、《中国民族史》等重要著作。本文分析了王桐龄的中国民族通史理论,旨在为中国民族通史的研究提供一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在历史学科体系上的最大变化是将原来的通史体例改成了专题史体例。新体例的学习是以初中通史体例的学习为基础的,由于目前多数初中并不重视历史,因此学生基础较差,进入高中后不能适应专题史学习。这样,便有必要对初、高中的教材知识作适当的整合和优化,以利于学生的学习。下面以人民版《历史》(必修Ⅰ)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课目3“伟大的抗日战争”为例,谈谈我们衔接、整合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中国通史是大学历史学本科阶段最重要的课程 ,据笔者所知 ,除了一些大学采用自编教材外 ,长期以来 ,全国各高校史学本科课堂教学教本 ,中国古代史部分较为普遍采用的教材为翦伯赞主编的《中国史纲要》相关部分及朱绍侯主编的《中国古代史》。《中国史纲要》属名家主编 ,各部分撰写者亦属学术名家 ,上个世纪60年代写成 ,较之郭沫若先生主编的《中国通史》等大型通史著作 ,篇幅适中 ,且撰写目标即为教材 ,易于课堂教学使用 ,该书利于教师在自己的研究基础上进行课堂发挥 ,因而在师资力量强的重点高校较多采用 ,影响甚广。但就本人近十年实际教…  相似文献   

10.
世界历史观念不仅与民族文化反省密切相连,更直接影响着该国民的自我定位及前瞻未来的方向与行动力。明治时代,日本人的世界历史观念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一是以“万国史为世界史”;二是“以欧洲史为世界史”;三是通过“东洋史的构建”,赋予世界历史观念新的内涵。在前两个阶段中,日本人侧重民族文化反省及进取精神;后一阶段则表明日本企图在亚洲及世界国际关系格局中为自己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近代史上,日本帝国主义是侵略中国最凶恶的敌人.给中华民族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与深重的灾难。中学历史教材,无论是大纲本《中国近代现代史》,还是新课标《历史》必修一,都要讲述日本侵华战争期间犯下的滔天罪行。如旅顺、南京大屠杀;“三光政策”、细菌战;政治上“以华制华”扶植汉奸政权;经济上“以战养战”大肆掠夺资源;思想上则推行奴化教育。泯灭国民意识。  相似文献   

12.
首先,要注意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史料的能力。高考历史试题中材料解析题的出现,给中学历史教师提出了“史料教学”的新课题。在教学中,要注意引用和教材重点内容相关的史料,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可从《中国通史参考资料》、《中国现代史参考资料》、《世界通史参考资料》及重要外交文件、国际条约、领袖著作中选用。新编高中《中国古代史》选修教材和《中国近代现代史》必修教材中已增加了大量史料、图表、图象,在教学中要加以充分利用。只有让学生大量接触史料,才能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史料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支那”系外来语,在古代,印度、希腊和罗马人称中国为Cina Thin、Sinae等,后在佛教经籍中译为“支那”、“至那”或“脂那”等,近代日本曾称中国为“支那”。他们所以称中国为“支那”,或以为“支那”是“秦”字的对音,秦代表中国。  相似文献   

14.
进行国情教育,是广大历史教师义不容辞的光荣使命,要认真钻研《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学习国家教委颁发制定的《中小学加强中国近代史、现代史及国情教育的总体纲要》《中小学历史学科思想和政治纲要》,认真钻研历史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国情教育因素。在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  相似文献   

15.
历史是过去的事情,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常常因为所学内容年代久远、远离现实生活,而很难进入历史情境、形成自己的历史理解。本文以初中历史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原始农耕生活》一课为例,开展“图说历史”学习活动,通过项目学习的方式,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学会看图析史、以图证史、用图释史,挖掘图片的内涵和外延,增强学习历史的兴趣,树立正确历史观,有效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6.
内藤湖南东洋史研究各论说间密切配合,形成一种清晰可辨的论说结构。其历史观以"东洋文化"的建构为基础,在"东洋文化"的场域里,肯定中国文化的价值;描绘中国和日本历史发展的部分特征从而提出"文化中心移动说";以促进"东洋文化"发展的视角论证日本"天职"的历史正当性;着眼于"东洋文化"变迁大势提出"东洋史时代三区分说"和"宋代近世说"。内藤以历史学方法在不同层面为其现实主张建构论证体系,是其人其说的显然特点。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将香港的高中《互动中国历史》和内地的高中中国史教材进行了比较。通过比较,我们得出的主要结论有:(一)充分发挥高中中国历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二)实现中学历史课程知识结构和教材编排设计结构的优化,是进行历史课程与教材改革的重要组成部份;(三)以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历史课程与教材改革的突破口和方向。  相似文献   

18.
2019年秋季,由国家教材委审核通过并投入使用的高中统编历史教材可称为我国教材编写史上的开创之举。为达到“以史育人,以文化人”之目的,教师在使用本教材时要注意以下五点:引导学生重点学习历史唯物主义,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树立正确的历史观;重点学习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重点学习中国近代史,弄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由来;重点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增强“四个自信”;重点学习必要的世界历史知识,学会用比较的方法进行文明互鉴。  相似文献   

19.
进行国情教育,是广大历史教师义不容辞的光荣使命,要认真钻研《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学习国家教委颁发制定的《中小学加强中国近代史、现代史及国情教育的总体纲要》《中小学历史学科思想和政治纲要》,认真钻研历史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国情教育因素,并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在教学中运用。  相似文献   

20.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中国近代现代史》(必修)下册是根据教育部2002年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在《中国近代现代史》(试验修订本·必修)下册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并于2004年3月在全国各高级中学高一年级中使用。新版历史教材与试验修订本(以下称“旧教材”)相比,做了大量的增删,体现了四个变化:一是删除了一些内容,使新版教材更具时代特色;二是增添了新的知识,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三是修正了文字说明;四是改一部分必修课为阅读课,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笔者现将新版教材四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