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明媚四月六堡浓,香聚邕城斗香茗。4月10日,2019年中国(广西)六堡茶斗茶大会在南宁开幕,活动以茶为媒,促进文化交流,助推梧州六堡茶产业化、品牌化发展,做大做强六堡茶产业。本次斗茶大会为期两天,由广西日报传媒集团、梧州市政府和自治区农业农村厅三方共同主办,是自治区商务厅支持的2019年广西“壮族三月三·e网喜乐购”电商节和广西特产行销全国“桂茶”系列活动的子活动,内容包括斗茶大赛、名家讲座、六堡茶收藏拍卖会、全民品六堡茶活动、茶企及产品推介会、茶文化生活馆等文化展示交流,共计70多家茶企参与其中。  相似文献   

2.
六堡茶文化研究及文化产业开发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文化研究是提高茶产业软实力的有效途径。通过与普洱茶文化研究的现状对比,指出六堡茶文化研究及文化产业开发存在的严重问题与不足,进而提出六堡茶研究人才引进和培养、六堡茶文化研究机构设置、加大六堡茶宣传力度、打造"中国六堡茶名茶茶城"、打造"中国六堡茶都"、调动文艺工作者积极性和创作多种形式的六堡茶文艺作品等主要对策,总结出六堡茶文化研究及文化产业开发借鉴"普洱茶模式"过程中切忌盲目照搬,要精确、深刻提炼出六堡茶精神,形成"天下六堡"的文化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该文采用“4PS”经典理论对梧州六堡茶的经营现状进行了分析,找出了梧州六堡茶市场营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原因,提出了梧州六堡茶走出营销困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六堡茶是南岭民族走廊区域瑶族、汉族等民族茶文化互动传承的历史产物。元代至大年间,粤北的瑶族群众应约入苍剿贼,茶叶产制的传统与习俗随即以民族文化互动的形式在六堡当地及周边的贺县、昭平等地流传和延续。十九世纪中后期粤商的运作,既加速了六堡茶的商业化进程,也为民国时期及以后六堡茶的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挖掘和还原六堡茶被遮蔽的悠久产制史,讲好茶文化的民族故事,用真实厚重的历史文化打造核心竞争力,将加速六堡茶的产业振兴,促进六堡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针对广西六堡茶实体店经营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六堡茶企业开展O2O营销的必要性。建议广西六堡茶企业明确六堡茶线上线下店铺的价值,做好六堡茶线上线下店铺的设计和茶叶展示,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六堡茶体验活动,做好六堡茶线上线下店铺服务人员的招聘、培训和管理工作,确保六堡茶行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6.
传统工艺对六堡茶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近一百年来,六堡茶的传统工艺发生了或大或小的变化。根据《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六堡茶(传统工艺)》的规定,在界定六堡茶传统工艺的基础上,结合文献和老茶实物,推演六堡茶传统工艺大致的演变情况。  相似文献   

7.
字炫皓,号三口居士、一茶山人。梧州学院中国广西六堡茶研究院副院长,六堡茶国际交流促进会副会长,六堡茶文化研究会理事、名誉副会长。出生于六堡茶故乡一广西梧州市,研究生学历。少而好茶,游名山而问佳茗,以茶事为乐。数十载遍访茶区,会友论道,深得六堡茶品鉴之妙。  相似文献   

8.
2019年5月15日,第三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在浙江杭州开展。梧州六堡茶再次组团出征杭州,今年的阵营空前强大丰富!梧州市茶产业发展服务中心组织10家六堡茶企业组团参展,较上年再增2家。分别有:广西梧州六堡茶股份有限公司、梧州中茶茶业有限公司、广西梧州茂圣茶业有限公司、梧州市天誉茶业有限公司、广西梧州圣源茶业有限公司、广西芊河茶业发展有限公司、苍梧县六堡茶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苍梧雄业六堡茶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苍梧六堡茶业有限公司、广西梧州纯好茶业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9.
该文采用"4PS"经典理论对梧州六堡茶的经营现状进行了分析,找出了梧州六堡茶市场营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原因,提出了梧州六堡茶走出营销困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一、中国茶道之“七义一心” “中国茶道”涵盖着七种主要义理(即“七义”):(一)茶艺;(二)茶德;(三)茶礼;(四)茶理;(五)茶情;(六)茶学说;(七)茶导引(即茶气功)。“中国茶道”精神的核心(即“一心”)是“和”。这就是中国茶道的“七义一心”。 “和”属哲学、美学范畴。“和”是先民们企求与天地融合以实现生存、幸福目标的朴素文化意识。“和”的内涵十分丰富,不但囊括了所谓“敬”、“清”、“寂”、“廉”、“俭”、“美”、“乐”、“静”等意义,而且涉及天时、地利、人和诸层面,充分展示出  相似文献   

11.
桂剧是广西文化和广西风采的代表。本文从桂剧的形成发展史、桂剧与广西多民族文化氛围、桂剧与广西山水文化等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先是通过梳理桂剧的源流、发展和定型过程,指出桂剧的发展史,同时也是广西地方戏曲的发展史,广西文化的发展史。而广西特有的多民族文化特征,以及在漫长的多民族磨合交流的过程中,形成的宽容和谐的民族文化氛围也对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另外,广西尤其是文化名城桂林所独有的山水文化,使桂剧朝着细腻优美的南方戏曲特色之路上不断前进,最终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韵味。  相似文献   

12.
百舸争流,时不待我,发展是广西的第一要务。广西精神是广西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逐步积累、丰富和发展的文化内核,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价值追求,是各族人民内在品质的集中体现,是八桂壮乡群众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弘扬广西精神是推动广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根本保证:弘扬和践行广西精神是新时期解放思想在广西的生动再现;广西精神是广西发展进步的结晶,是推动广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是广西实施富民强桂的重要指导思想;弘扬和践行广西精神是广西抓住新一轮发展机遇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3.
桂南会战前,新桂系成立了第三届广西学生军以动员民众和配合军队作战。会战结束后,因日本从桂南撤退,参加桂南会战的中央军也撤离广西,在广西既无外患又无内忧的情况下,因担心学生军为中共所控制,在部分学生要求复学的呼声中,新桂系以学生军被"赤化"了为借口而将其解散。  相似文献   

14.
目前各高校随着教育经费不断投入,各实验室设备都在不断增加,但由于学时的限制,很多设备都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本文研究课外开放实验管理模式、成果为导向的课外开放实验的教学设计、建设相应的网络管理平台的建设,并应用于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5.
清代,晋商足迹已延伸到商品经济得到长足发展的广西。晋商在广西经营商品,如蔗糖、茶叶;与陕西商人合作建立会馆;设立票号,控制广西金融,这对广西边疆地区经济的开发起到重要作用。实现了广西与全国各地商品的互通有无;增强了本地商人的经商意识;为广西汇兑军饷提供资金支持;促进了广西金融的近代化转变。  相似文献   

16.
自西汉至清代的广西著述——包括广西本籍人士的著述及外籍人士有关广西的著述,大致可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宋元以前,广西著述的数量极少,并且,广西本籍人士的著述少于外籍人士有关广西的著述;明代,广西著述明显增多,且广西本籍人士的著述已超过外籍人士有关广西的著述;清代,是广西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其著述蔚为大观,数量之多,范围之广,内容之丰富,超越了以前任何历史时期。自西汉至清代的广西著述大部分已散佚不存。历代广西著述文献,特别是流传至今的广西著述文献,是研究广西文明史、文化史、学术史等问题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7.
分税制改革是我国财政管理体制变迁史上最深远、力度最大的一次改革,使我国的税收征收和分配变得有章可循,转移支付作为其核心内容旨在维护我国纵向各级政府及横向各地区的均衡发展。但是,分税制改革也带来了纵向财政不平衡等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小学教育等公共服务的供给质量。本文以广西农村小学教育为例,研究分税制改革后纵向财政不平衡对广西农村小学教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开展廉政档案建设,是新形势下高校党委、纪委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工作的重要抓手,是创新纪检监察监督方式的重要体现。本文立足高校纪检工作实际,着眼于廉政档案的建立与管理,重点探讨廉政档案收集、整理、保管、鉴定等内容。  相似文献   

19.
浅谈桂菜的特点及拓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广西菜简称桂菜。桂菜的发展离不开广西得天独厚的食物原料。多年来,随着原料、调料的不断开发与引进,桂菜发展得到了长足的进步。近年来,烹调方法的创新与改良、盛装菜肴器皿的革新与变化也给桂菜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拓展了桂菜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20.
广西沿海地区系广西未来重点发展的区域,特别是广西提出构建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后。广西的“海上突破”战略思路更加清晰,毫无疑问未来广西沿海地区将成为北部湾(广西)经济区沿海城市群的核心地带。目前,广西沿海地区城镇发展的动力因子主要表现在优越的区位条件、良好的基础设施、较便利的交通条件及正在崛起的广西临海工业,这些动力因子为广西沿海地区的城镇发展提供了厚实的基础条件。但广西沿海地区的极核城市及次级中心城镇的规模尚小,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实力较差,城镇对其周边的辐射力度较小,城镇的个性也不明显。在立足于广西沿海地区实际的基础上,为确保广西沿海地区城镇的可持续发展应采取正确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