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文化等活动的进一步融入到国际化和全球化的体系之中,交际法语言教学对当前外语教学随着交际能力要求的提高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因此,在外语教学中使用交际语言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和交际能力已成为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本文介绍了交际式语言教学这一以培养学习者的语言运用和实际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语言教学方法,结合交际语言的历史背景、交际式语言教学的主要特征、交际式语言教学活动的培养,着重就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进行逐一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但是我国外语跨文化教育中现存在很多问题,传统的语言教学模式只注重语言形式而忽略了语言的实际运用,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没有相融合,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相对薄弱.因此外语教学应转向语言教育和语言文化教育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及能力.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我国大力提倡发展素质教育,对英语教学提出了很高要求,把交际作为外语教学的目的,交际能力作为外语教学应培养的主要能力。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就要充分利用教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英语课堂教学交际化,处理好语言知识和交际能力的关系,运用交际法进行语法教学,培养学生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4.
语用能力作为语言能力的一部分,是用适当的语言进行得体交际的能力.要提高学生外语交际能力,必须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而课堂教学对语用能力的习得有直接的帮助.在外语教学中,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来创造教学环境,提高学生语用能力,进而提高实际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5.
高职英语教学中渗透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良诚 《文教资料》2006,(29):69-70
本文分析了我国外语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即只注意语法、语音和词汇的教学,忽略培养学生合适地使用语言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指出外语教学应转向外语教育,外语教育的核心应该是包含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在内的综合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并通过实验证明在教学中把语言知识与文化知识的有机结合,可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相似文献   

6.
培养和提高语言学习者运用目的语正确、流利、得体地进行跨文化交际是交际语言教学的目标.因此,外语教学应以交际能力培养为纲,以语言实践为主线,发展学生的综合外语素质.在外语教学中,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训练主要是在课堂内进行,所以成功的课堂教学模式对培养良好的交际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外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慧 《文教资料》2006,(7):132-133
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密不可分。这是因为外语教学不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培养他们应用外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本文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入手,论述了在外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的必要性并且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8.
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Hymes)在七十年代提出交际能力这一概念,引起了语言教学思想的大变化,外语教学在这种宏观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发生了根本的变革,以培养交际能力为目的的教学观改变了以培养语言能力为目的的教学观.人们对语言教学观念的改变及社会经济文化的需要使交际教学法成为英语教学的一大趋势.交际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相互作用,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交际能力为目的,被认为是当今的一种“理想”的教学方法.然而每一种教学法并不完全直接作用于教学.交际能力包括四个方面:即语言能力;话语能力;社会语言能力和策略能力(AlanMaly,1992).交际法施教过程中往往注重前三种能力的培养,忽视策略能力的培养.然而,策略能力的培养直接关系到交际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交际教学法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为主,以现实的语境为依托的外语教学方法,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方法。该文针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与实践中提出可将交际教学法融入到听力教学中,并按交际教学法相关理论为听力教学提供教学设计,以鼓励学生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使"听与说"更好的融合,促使学生在交际的同时提高听力能力,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相似文献   

10.
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外语教学不仅是语言教学,也包括文化教育.文章指出了当前我们的外语教学中存在的语言教学和文化教育严重脱离的现象,提出了在外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