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人文奥运"与中国文化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人文奥运”角度出发,通过对我国文化矛盾的分析,传统文化境况的剖析以及奥运会与文化相互作用的阐述,提出了中国文化发展应以“人文奥运”为契机,创新文化模式,并使“人文奥运”得到更全面诠释的主张。  相似文献   

2.
西方文化视阈下的奥林匹克"人文危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文奥运”是基于我国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而又超越民族主义的创新理念,但它不是一个具有不可通约性的区域性理念。中国践行“人文奥运”理念需要进一步拓展视野,从全球语境中展开我们的各项工作。从西方文化视阈下对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人文危机进行全面审视,目的是为我国“人文奥运”目标的实现提供理论参考与依据。  相似文献   

3.
2008年北京实现"人文奥运"之探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绿色、科技、人文”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主题。通过对当代奥林匹克运动的人文倾向的分析,认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实现“人文奥运”的主题,中国传统文化是北京实现“人文奥运”的基础;提倡以人为本,体现人文精神,构建人文环境是实现“人文奥运”的保障。  相似文献   

4.
“人文奥运”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申办口号,何谓“人文奥运”?我们通过查阅史料,从我国传统体育, 习俗文化,物质文化等不同角度出发,结合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历史根源,揭示“人文奥运”的特殊内涵,现撰成文,陈述己见。  相似文献   

5.
通过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并阐述了“人文奥运”在中国体育文化变迁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提出“人文奥运”在中国体育文化变迁中具有弱化体育的工具理性、提高公民素质等多种价值,并提出践行“人文奥运”应该从身边做起。  相似文献   

6.
"人文奥运"内涵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杜金萍 《辽宁体育科技》2005,27(1):24-24,26
探析北京2008年奥运会“人文奥运”理念的内函,认为“人文奥运”理念是北京奥运理念的核心内容,“人文奥运”是文化意义上的奥运,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奥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展示台。  相似文献   

7.
中华武术是"人文奥运"的文化资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武术文化重视“武德”,讲求文武兼修、修心养性,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体现优秀文化是“人文奥运”基本含义之一。本文主要从“人文奥运”体现优秀文化的角度,对中华武术文化的起源、发展、理念及其与奥运会历史文化的比较等几个方面阐述其作为人文奥运的资源何以可能,以期推动中华武术文化借助2008北京奥运时机使之升华成为我们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8.
2008年北京奥运会"人文奥运"理念的多文化视角审视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阐释2008年北京奥运会“人文奥运”理念。研究显示:“人文奥运”是具有独特价值的创新理念,是“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中的核心和灵魂。另外,从更为丰富的文化视角对“人文奥运”理念的内涵作进一步探讨,并对北京奥运会如何更好把握其内涵提出了对策。如全民参与、营造良好氛围;以各种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为媒介;加强体现“人文奥运”理念的软环境建设等。  相似文献   

9.
“人文奥运”理念是中国对举办奥运会模式深层反思后的理念创新,其文化底蕴则是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从儒家哲学这一视阈对“人文奥运”理念进行了解读,并分别从儒家人性论、宇宙观、修养论、价值观及认识论的角度对“人文奥运”理念进行了系统构建。  相似文献   

10.
2008年在北京举办奥运会,那时将使全世界人民的目光焦点对准北京。我们要努力实现现代人文精神与奥林匹克运动的主体活动奥运会比赛的有机融合。在奥运会比赛的每一个赛场,都应该充盈着人文精神。赛场文化是“人文奥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文奥运”的直接体现。奥运赛场上,中国体育观众将向全世界展示自己的风采。从赛场展示中国的文化、中国人的素质、中国人的体育精神、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相似文献   

11.
北京“人文奥运”非物质文化奥运遗产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奥运"理念是北京奥运会的核心和灵魂。这是因为"科技奥运"与"绿色奥运"所包含的内容。几乎已成为人们对举办奥运会的最基本的要求,在对这两个方面的评价上,也仅是"好"与"更好"间的区别而已,并且在科技与环境领域,更多体现的是普遍性,而较少独特性。"人文奥运"则有所不同,它最有利于体现北京奥运会的独有特色和亮点,最有利于实现"举办一届独一无二的奥运会"的期望。因此,深入开展对北京"人文奥运"非物质文化奥运遗产的研究,有利于使奥林匹克非物质文化奥运遗产得到更广泛的普及和发展,实现北京"人文奥运会"非物质文化奥运遗产所带来的"后奥运"效应,凸现北京"人文奥运"非物质文化奥运遗产的特色和亮点。  相似文献   

12.
在阐述“人文奥运”的思想溯源和中国传统文化是实现北京2008年“人文奥运”的理论基础的基础上,对实现北京2008年“人文奥运”提出5条对策:要大力宣传北京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重大意义;要加强奥林匹克教育;要重视弘扬奥林匹克文化;要注意弘扬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要加速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3.
北京2008年奥运会“人文奥运”理念内涵初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人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北京2008年奥运会"人文奥运"理念一经提出,便积极顺应了新世纪奥林匹克运动可持续发展的人文倾向。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申办有助于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加以升华,有助于在弘扬"以人为本"的奥林匹克精神的基础上,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交融,将人类对于真善美永恒追求的人文精神渗透到奥林匹克运动文化的每一细胞之中,最终使得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为能够促进人的身心和谐发展,促进北京、中国乃至全人类和谐发展的、全新的一届人类文化盛会。  相似文献   

14.
诠释2008年北京奥运会"人文奥运"理念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北京2008年奥运会“人奥运”理念的内涵进行挖掘和探讨。认为北京奥运会“人奥运”理念应体现中国化的特色与魅力,注重中西方化的交融,突出以人为本理念,体现新世纪奥林匹克运动的改革与发展等。在此基础上.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如何更好地实现“人奥运”理念的途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法、归纳演绎法对人文奥运的有关问题进行研究,探讨了人文奥运与奥林匹克的关系,分析2008年北京奥运赛场文化的重要性,提出实现2008年北京人文奥运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三大主题的辩证关系论纲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根据系统构成论的观点,科技奥运是硬要素,起着骨骼、框架、支撑的作用;人奥运是软要素,起着联系、调节、控制作用;绿色奥运是中介环节,起着载体、引渡、粘合的作用。显而易见,三对于2008年北京奥运来说并不是力量均衡、作用均等的,而是动态地统一于整个奥运会的全过程和全方位。科技为人提供载体和物质基础,为绿色提供手段和实现条件,北京奥运会必须以科技的进步促动奥运化的丰富和奥运环境的优美。人为科技提供方向和思想指针,为绿色提供导向和发展目标,因为人的主体性决定了生态运动必须有化的参与,北京奥运会必须以人的充实驱动科技奥运的落实和绿色奥运的实现。绿色为科技提供环境和实施基础,为人提供条件和创造空间,因为人的实现需要实实在在的支持和依托,北京奥运会必须以优美的环境推动奥运科技的发展和人奥运的实施。  相似文献   

17.
人文奥运是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三大理念之一,是奥林匹克运动的核心和灵魂。然而,在对待这一问题上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呼声,笔者分析了中西方人文精神与人文危机的根源及其发展现状,从西方视角下对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人文危机进行全面审视,目的是为弘扬"人文奥运",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的精神与体魄的和谐发展,展示中国文化厚重和魅力,为我国人文奥运目标的实现提供理论参考与依据。奥林匹克运动是当今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一个社会运动,在这三个理念中,惟有"人文奥运"含义最深,意义最大,群众的参与性最强。北京奥运要利用这次难得的契机,使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相互交融,使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使之成为全世界共同的精神财富。虽然在世界范围内还存在不同的呼声,但是在全球化和人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今天,我们更要利用这次难得的契机,宣传奥林匹克精神,宣传"人文奥运",宣传中国传统文化,为世界的奥林匹克运动,为世界的和平、友谊、和谐、进步,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试论"科技奥运"的基本内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科技奥运”这一理念进行分析和研究,阐释“科技奥运”的基本内涵,并为“科技奥运”理念的实现提出建议,以期提高人们对“科技奥运”的理解并促进奥运更快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和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在当今中国社会的发展中处于重要的精神主导地位。建设体现以“和谐”为核心价值观念的篮球文化与处理我国职业篮球现阶段各利益主体的关系、创建CBA品牌、拓展CBA发展空间都有很好的契合点。2008年北京“人文”奥运、发展CBA主场文化、培养明星及国际球员等是发展、传播我国篮球“和谐”文化的主要途径与契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