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视批评报道是电视传媒从事舆论监督的一种主要形式,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关键在于我们对批评报道度的认识与把握。一、电视批评报道的固有力度与行为难度这里所说的力度是就电视批评报道产生的效应而言的,特指批评报道播出后作用于社会和批评对象的力量强度。作为一种舆论监督形式,较之其他舆论监督显然更具威力,更具穿透力。主要体现为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2.
价值范畴是对事物满足某种需要的功能的概括。价值是客观与主观的辩证统一,它具有相对性。社会行为的显著特点是目的性和选择性。所谓选择实持上是价值的发现、选择与发扬。所以,任何社会行为都有相应的价值标准。所谓新闻批评价值,就是体现在被批评的新闻事件、事实中的一种满足受众和社会正义或正当需求的功能。这种功能越强,新闻批评价值越大,批评报道就越能得到社会的欢迎。可以说,新闻批评价值的大小决定着批评报道的成功与否。探讨新闻批评价值,对正确开展新闻舆论监督,保证新闻批评的有效性,提高批评报道的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人和发展,那些走进市场,完全靠读者认可生存发展的报纸,与社会和群众的脉搏贴得更紧。于是,报纸的舆论监督职能进一步强化,作用更加明显。1998年,朱镕基总理为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题词:“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对舆论监督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鞭策。批评报道是新闻舆论监督的主要特色,运用好这个武器,可以使报纸在社会和经济的改革进程中发挥出极大的活力。  相似文献   

4.
舆论监督是党的新闻事业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新闻媒体对社会不良现象的批评揭露,都是实施舆论监督。然而频频不断的新闻官司,却使媒体陷入了两难境地。据悉,全国的新闻官司10年间已达到7500起,媒体败诉率达35%以上。新闻媒体因刊发批评报道吃官司甚至败诉,不仅削弱了批评报道的战斗力,而且损害了新闻记和媒体的信誉,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那么,怎样才能在实施舆论监督时避免“吃官司”呢?  相似文献   

5.
舆论监督是新闻事业的本质属性之一,搞好舆论监督方面的报道是新闻工作者的职责。批评报道是新闻舆论监督的重要形式,在新闻传媒上积极地开展批评,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有利于净化社会风气。为了更好地发挥新闻批评的作用,正确地把握舆论监督的导向,我认为必须强化批评报道的四大功能:一、社会认知的功能。认知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主客体的相互作用。社会认知是对社会整体和社会各要素认知的总和。它包括对社会实体的认知,对社会事件和社会活动的认知,对社会群体、团体的认知,对社会个体及其相…  相似文献   

6.
新闻舆论监督以大众传播媒体为平台,已成为社会监督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其中电视批评报道凭借对非正义和非公平现象的有力抨击和制约而在发挥着特有的社会监督功能。那么如何搞好电视批评报道,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呢?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传媒业的迅猛发展,舆论监督和批评报道的作用日益突出。但在新闻实践中,作为新闻舆论监督载体的批评报道,也出现了一些误区,影响了批评报道的质量,削弱了舆论监督的功效。例如:记者在报道中的角色,即记者是新闻事实的旁观者;批评报道越多越好,要抵制各种不正之风,就得靠"曝光";认为舆论监督极容易引发纠纷和官司等。  相似文献   

8.
随着现代传媒业的迅猛发展,舆论监督和批评报道的作用日益突出。但在新闻实践中,作为新闻舆论监督载体的批评报道,也出现了一些误区,影响了批评报道的质量,削弱了舆论监督的功效。例如:记者在报道中的角色,即记者是新闻事实的旁观者;批评报道越多越好,要抵制各种不正之风,就得靠"曝光";认为舆论监督极容易引发纠纷和官司等。  相似文献   

9.
批评报道是新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们党和国家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推进.批评报道和舆论监督在促进党的建设、国家建设和社会进步中必将发挥越来越积极的作用。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一些新闻单位在开展批评报道中存在的问题,比如北京电视台“纸陷包子”的虚假批评报道,便是一个典型案例。从本质上来讲,它滥用了党和人民给予的“舆论监督权”,无论在社会上,还是对新闻界,都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由点及面,就如何规范开展批评报道和舆论监督,引发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0.
中宣部于1989年3月6日在关于转发《中宣部新闻研修班研讨纪要》的通知中指出:“揭露性的报道不要为揭露而揭露,而要着眼于解决问题,改进工作。”新闻舆论监督不是为批评而批评,其目的在于帮助被批评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促进解决问题,改进工作,进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舆论监督要坚持促进解决问题的原则,注重社会效果。为使舆论监督取得好的社会效果,就要根据实际情  相似文献   

11.
平时,一提起舆论监督,在一些人心目中,就想到揭露社会丑恶现象、打击黑势力。但是揭黑批丑,打击贪官污吏,批评社会不公平现象,只是舆论监督的一部分。从广义上说,媒体舆论监督的内容可分为三个方面:揭露性、问题性、启示性。揭露性的监督报道作用大,但舆论面较窄。启示性的监督报道是对重大的、经验性的问题和现象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2.
本以《南方都市报》时事评论版为例,对新闻评论的舆论监督作用加以阐述。并就如何加强新闻评论的舆论监督作用提出建议。一、新闻评论的舆论监督作用不可低估 孙旭培教授在《论舆论监督的几个问题》一中谈到,“舆论监督的实现形式,并不仅仅是批评,包括:(1)公开报道。如为实现党务、政务公开,  相似文献   

13.
探索新时期批评报道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批评报道是记对社会上不法行为和丑恶现象的曝光、揭露和批判的新闻行为。目的是引起广泛的社会舆论,而通过政府、法律行为疗治社会弊端。新闻媒体作为党的喉舌,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对相关部门和社会进行有效的舆论监督。好的批评报道不仅能引起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促进问题的尽快解决,而且也可以大大提高媒体本身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监督是新闻舆论的基本功能之一。积极有效的舆论监督不仅能对国家政权和政府行为进行制约,还能对公众行为产生一种无形的约束力。这种约束力明显地体现在新闻媒体的批评、揭露报道之中。正是因为批评、揭露报道具有明显的、强烈的监督特性,久而久之,业内人士便把舆论监督与批评、揭露报道画了等号,使舆论的监督功能狭义化了。笔者认为,舆论监督功能应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去认识。换句话说,舆论监督功能具有“显性”和  相似文献   

15.
新闻舆论监督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批评报道,目的不是置人于死地,图一时之快,以此来追求轰动效应,而是通过舆论监督来促使问题的公正解决,让社会更加和谐。笔者认为,在开展新闻舆论监督时记者要三思而后行,不能不负责任地有闻必录,见风就是雨。新闻舆论监督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与人为善,力求达到正面的社会效果。一、新闻舆论监督见风就是雨现象新闻舆论监督既可以是媒体对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督,也可以是媒体对社会上一切不良现象的揭露和批评。  相似文献   

16.
电视批评性报道是舆论监督中影响大、震撼力强、见效快的一种监督方式。如何使批评报道既发挥匡正风气、净化道德、鞭笞邪恶的作用,又做到帮忙而不添乱?本文试图从5个方面进行阐述。 选题:有所为有所不为 批评报道充分利用新闻媒体与社会舆论所形成的压力往往给被批评对象造成极大震撼,同时也在观众中树立了威信。是不是所有反面的东西都可以作为批评报道的素材呢?答案显然是否  相似文献   

17.
批评揭露性报道是新闻舆论监督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如何让我们采写的每篇批评性报道客观、真实,让当事人心服口服,真正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促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并不是每位新闻从业人员都能做到的。  相似文献   

18.
所谓“分寸”,就是“界限”、“尺度”、“深浅”。批评报道是大众新闻媒体特别是主流新闻媒体的重要功能之一,是党和政府运用媒体在施政工作中进行新闻舆论监督不可缺少的重要依靠力量。但是,批评报道也是把“双刃剑”,做好了,有利于改进工作,树立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做不好。也会添乱,也会损坏党和政府的形象。如何消除批评报道所容易引发的负面效应,更好地发挥舆论监督的正面效果,根据多年的工作实践,笔者认为,实行新闻舆论监督是党报的重要使命,我们不但要敢于监督,而且要善于监督,讲究监督的策略和艺术,把握好分寸,使舆论监督产生最佳效果,这样才能做到批评的现象是消极的,所起的作用却是积极的。那么,怎样做好批评报道“分寸”的把握呢?  相似文献   

19.
批评报道是党的新闻舆论部门执行新闻舆论监督的重要手段,是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避免学和人民的事业遭受更大损失的重要法宝,但是,由于批评报道所涉及的政治性,政策性和社会敏感性极强,在具体的操作中具有相当的难度,批评报道是一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问题,由于我国的新闻媒体是党的喉舌和人民的代言人,这个性质决定了我们的批评报道必须以“讲政治”为总的指导原则,如此,方能使批评报道达到预期的目的,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20.
新闻舆论监督作为新闻媒体的重要职能,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但在新闻实践中,作为新闻舆论监督载体的批评报道,也出现了一些误区,影响了批评报道的质量,削弱了舆论监督的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