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姓氏文化源远流长,体现着中国人寻根问祖的传统思想。《广韵》除具有重要的音韵学价值外,还蕴涵着深厚的姓氏文化,其中关于姓氏的记录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由于政治需要以及受研究风尚的影响,《广韵》保留了大量的姓氏资料。绝大部分姓氏用字依循基本释义、姓氏释义、注音的体例加注,方便借助数据库技术进行处理。经整理发现,《广韵》中记载的姓氏源流主要分为因地为氏、因名为氏、因事为氏、因职官为氏、因政改氏五类。  相似文献   

2.
姓氏是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代表自身和家族的符号。在姓氏大国中国,见于文献的姓氏有5662个,可谓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其中最为奇特的是,“姓”和“氏”这两个字本身也各为姓氏。对于“姓”姓,清朝张澍《姓氏寻源》:“其人本无姓氏,因即以姓为姓。又或蔡公孙姓、射姓、丁姓之后,以名为氏。”南朝宋朝何承天  相似文献   

3.
《广韵》既为韵书同时又是一部字书,因此在解释字义时引用了大量的古代文献作为例证。对引《诗》的情况从引用形式、释义、字形及内容等方面与《毛传》作比较研究,可为《广韵》和《诗经》的研究提供一些有用的资料。  相似文献   

4.
我国汉民族的姓氏很多,历史上没有人能精确统计过。到了北宋时代有人对姓氏作了收集统计,编了一本《百家姓》,把姓氏编为四字一句的韵文,便于诵读和记忆,以后便广为流行,以至作为识字的课本。《百家姓》并不是一百个姓,当时书上共收了五百多个姓,其实汉民族的姓氏还远远不止这些,到了明代由吴沈编了一本《千家姓》,共收1968个姓氏。据后来有人统计,凡见于历史文件的姓,就有5600多个。  相似文献   

5.
《辞源》中“ ”字cong音下辖有疾容切、疾用切两个不辨义古音。借助《广韵》、《经典释文》对“使”字cong音的注音、释义,能证明《辞源》中“使”字cong音下的疾容切与疾用切是有区别意义作用的两古音,不应处理为不辨义,也不应与zong音似用切简单归并在一起。  相似文献   

6.
女部字趣谈     
一、女为人之初,青史留作“姓”在远古的氏族社会里是以女子为中心的。《说文解字》曰:“姓”,从女从心生,复合而成。女子为人类的起始,尔后,“姓”即成为同一血缘系统的家庭的标记。故而《百家姓》及其他有关的著论中至今一部分姓氏是带有“女”字的。如:姜、娄、姚、汝、姬、赢等。此外,尚有相当数量带“女”字的汉字曾用作姓氏。如:姒、委、嫘、妫等。可见“女”字与姓氏已久结姻缘,永载史册。二、“女”字意为美,常常露姣媚尽人皆知,“好”字是由“女”和“子”复合而成的,其意为美,由此可见,“女”字被视为美好的象征。因  相似文献   

7.
党字,黨字,都是姓,作为姓氏的“党”,不是黨字的简化。《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第251页,把作为姓氏的党当作黨的简化字处理,似欠恰当。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1986年10月10日重新发表《简化宇总表》,只规定“党”是黨的简化字,没有规定“黨”和作为姓氏的“党”能通用。作为姓氏的党,不能与黨合二  相似文献   

8.
一、以字为词的释义结构 我国古代语文辞书的编纂源远流长,从《尔雅》到《康熙字典》,虽有字书、义书和韵书之分,但在释义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大致上以一个字作为词的一个单位进行释义。如《尔雅》:“初、哉、首、基、肇、祖、元、胎、俶、落、权舆,始也。”“林、烝、天、帝、皇、王、后、辟、公、侯、君也。”《说文》:“一,惟初大极,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元,始也。”《广韵》:“东,春方也。”“鸫、(完鸟)、鸟名。美形。” 古代语文辞书释义结构上这一特点的形成植根于汉语本身的结构特点。众所周知,中国传统小学研究中字与词的界限是模糊不清的,这实际上表明了汉字与汉语词语间确有难舍难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考证了老子的生平。古时在姓氏之前常冠一“子”字,或于姓后缀以“子”字是一种尊称,此为古代之习惯称谓。唯独对道家学派创始人不是在其李姓后缀一“子”字,却在“子”前冠一“老”子,何以要这样称呼?这个“老”是姓还是有其它涵义? 文章还对《老子》一书的成书年代以及版本进行订正和辨析。并依据汉墓出土帛书《老子》甲乙两种抄本,对该书的章节次第进行释疑。文章在作了考据辨析之后,对老子的思想作了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大报告中指出:“实践证明,经济特区姓‘社’不姓‘资’。”1992年10月13日《中国青年报》第四版《关于邓小平南巡的传说》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有人问邓小平,改革胆子大一些,步子快一些,有人来查姓‘社’姓‘资’怎么办?邓小平说,你们就怕这些,国家贫穷落后你们怕不怕?”上述关于姓‘社’姓‘资’的说法已屡见不鲜。这是为了表达需要,给事物临时取个姓氏,当然也可以给人临时取个姓氏。取姓似在示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