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舞在天津》在3月10日人民日报海外版一版《神州掠影》专栏刊出后,意外地得到读者的好评和热情的鼓励。一些新闻同行问我:“你是否事先知道天津舞会办得好,有意前去采访的?”实际上,这篇小特写,是记者偶然捕捉到的“意外之物”。今年2月底,纺织工业部组织首都8家新闻单位的记者前去天津进行为期两天的采访活动。星期六晚间出发赴天津,星期天上午即参加中国服装研究设计中心的成立大会。为了赶写《服装科研要勇于创新美化生活与资产阶级自由化是两回事》的新闻,我又  相似文献   

2.
在新闻采访中,“抢”字值千金。然而,千万别抢过了头。美国著名记者.后升为《纽约时报》副社长的特纳·卡特利奇,在他所著的《我的一生与〈纽约时报〉》一书中叙说了他的“记者生涯中一次最惨痛的失败”。那就是因为他抢过了头。1927年春,密西西比河洪水泛滥。特纳·卡特利奇当时身为《商业呼声报》记者,前去报道水灾。他从伊利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永善县乡镇企业局局长杜明祥在轮流请客吃饭时喝酒醉死,《云南日报》派记者杜美前去采访,却遭人追杀,虽未遂,仍遭遇"意外"车祸。  相似文献   

4.
在繁杂艰辛的新闻工作中,可以说舆论监督工作最难,常常使记者、编辑精疲力尽。 一是采访难。舆论监督,被采访单位怕“曝光”,往往对记者不予接待,不安排采访,甚至出现这样的情况:前年,江苏连云港某乡派出所发生一起非法拘禁村民的事件,几家新闻单位记者前去调查采访,竟被  相似文献   

5.
中共十四大,举世瞩目。全球记者纷至采访,盛况空前。上海《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等主要新闻单位均获准派记者到会采访。这里发表《新民晚报》总编辑助理孙洪康《在全球瞩目的新闻“磁极”上》一文,记述了他采访十四大的见闻和体会。  相似文献   

6.
西方记者为了抢得“独家新闻”,那是什么绝招都使得出的,有时甚至是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比如,为了获得一个名人的隐私轶闻,可以十万十万美元地花钱去买。为了抢发新闻稿,亦可以不惜一切代价。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华盛顿会议期间,日本《朝日新闻》和《每日新闻》两家报纸都派出了最能干的记者前去采访。通过“九国公约”的那一天,两报记者都得到了公约的全文。这算什么“独家新闻”?独家就得独二无二!想办法争取在对方  相似文献   

7.
据说《纽约时报》记者泰勒,接受编辑部采访一位名演员演出的任务。到剧场发现挂牌取消演出,便回家睡觉了。谁知,深更半夜,编辑气冲冲地把他叫醒,告诉他说:“其他报纸的头条新闻是这位女演员自杀,你却空手而回。须知,取消演出的本身就是新闻,它的背后可能还有新闻。”这位编辑告诫他说:“记住,以后你的鼻子不要再感冒堵塞了。”(黎信《谈西方记者的基本功》)无独有偶。最近听说蒲城尧山中学出了个全市理科高考状元,名叫史鹏,已被清华大学录取,我同县电台几个记者前去采访,原本带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框框…  相似文献   

8.
以“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为代表,我们形成了传统的新闻观。然而,近年来在我国走红的深度报道,对传统的新闻观在各个方面都有所发展,有所深化。以往新闻界对深度报道的研究,多着重于其特点和作用等方面,本文则试图从新闻观上作简单辨析。“吃”出来的“潜新闻”不久前,人民日报刊载了一则报道:《肯德基吃什么?》。肯德基从开办之日起,就不断有记者前去采访,去报道,有鉴于此,《肯德基吃什么》劈首便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肯德基都快被记者写滥了,你还能写什么东西?”对此,记者提了一个带有原始性质的问题:前门快餐厅1988年销售额居肯德基世界各分店之冠,人们“到底吃什么来了?”记者由此层层  相似文献   

9.
从去年 12月 31日起,沙雪暴袭击着内蒙古锡林郭勒大草原,最大的风力达 9级,风速每秒 26米,气温在零下摄氏 41度,一夜间,成群的牛羊被冻死在茫茫雪原上,几十万农牧民困在暴风雪中告急。读者急需要了解灾区的情况,募捐者也想了解当地最急需什么。我们于 1月 12日夜驱车奔向雪灾的纵深地带进行了采访,度过了一次不寻常的采访生活。   一声令下连夜出发   内蒙古锡林郭勒雪灾,牵动了天津读者的心,报社领导派记者前去采访。《今晚报》新闻策划组拿出采访方案,但新闻切入点在哪 ?与天津读者有哪些联系 ?1月 11日上午,我们从因特…  相似文献   

10.
10月17日,温家宝总理签署国务院令,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常驻新闻机构和外国记者采访条例》(以下称新条例)。新条例于公布之日起施行。《外国记者和外国常驻新闻机构管理条例》(以下称旧条例)和《北京奥运会及其筹备期间外国记者在华采访规定》(以下称“奥运采访规定”)同时废止。  相似文献   

11.
近一个时期以来,新闻界对隐性采访这种“非常规武器”的运用颇为引人注目:《羊城晚报》记者装“猪贩”千里“追猪”,扮“花贩”、“老板娘”夜探“卖花女”,《南方日报》记者冒充“嫖客”揭露“黄害”;《经济日报》、《长江日报》、新华社记者各自以“菜贩”身份披露蔬菜流通环节的是是非非;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一周年志庆之际组织长途汽车队纵横南北、过关闯卡,大曝遭“匪”遇“霸”的真实经历……隐性采访的运用为新闻报道带来一股求实、求真的清新之风,受到广大受众的好评。 隐性采访是相对于显性采访而言的,又叫微服采访。它是中外记者为获取新闻而采取的一种特殊采访手段。随着新闻改革、新闻竞争的需要,隐性采访在实践中得到越来越多的运用,似有必要从理论上对它的优势、缺陷及相应对策等进行总结、探讨。 一、隐性采访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12.
曹小平 《青年记者》2003,(12):26-26
《新闻战线》2003年笫7期刊登了一幅漫画《采访记》,说的是记者在采访中给被采访者提供“台词”,被采访者亦将记者的“台词”照本宣科。读过漫画,感触很多。漫画点出了我们某些记者采访中的一个通病:引导被采访者按记  相似文献   

13.
年初,央视知名记者柴静讲述十年记者历程的随笔集《看见》受到市场热捧,100多万册的销售量被称作出版界的“泰囧奇迹”。因为新书热卖,她的采访风格、采访方式再次引发社会关注。凤凰卫视知名记者闾丘露薇发表长篇微博《说说电视记者这行吧》,对柴静的采访理念提出质疑。闾丘露薇所提倡的新闻专业主义的“置身事外”式的采访,抑或柴静践行的“全情投入”式的采访,实际上反映了不同职业环境中记者的自我认知和身份定位差异,也凸显了新闻改革背景下新闻价值观念、新闻操作理念的多元化与相互碰撞。  相似文献   

14.
记者证、采访介绍信,是从事新闻采访职务行为的正常凭证,它表明持有者的身份及从事新闻采访的权利。未曾想到,它将在××市的公安部门失去作用。据《人民日报》1月24日的消息,该市公安局1月22日向全市各新闻单位的政法记者颁发了“特殊采访证”,“记者凭着这张特殊采访证可以对全市公安干警的日  相似文献   

15.
李开南 《传媒》1999,(2):38-38
珠海记者说,以前采访阻力经常有,而《新闻舆论监督办法》出台之后记者采访能受到重视珠海电视台收视率大大上升,报纸在报摊上常常脱销 中国记协拟在珠海召开“新闻舆论监督”研讨会  相似文献   

16.
天津《今晚报》的新闻采访,使我感到既新奇,又钦佩。奇在何处呢?今年夏天,我在哈尔滨,碰见《今晚报》的一位记者。我心想,哈尔滨与《今晚报》有  相似文献   

17.
龙敏飞 《青年记者》2010,(19):77-77
记者就金浩茶油被传致癌物质“苯并芘”超标6倍一事前往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采访时,被要求填写《新闻媒体采访申请表》,然后回家等消息,等待相关处室负贵人、分管局领导等层层审批。有媒体记者认为,新闻单位正常的新闻采访似乎成了向湖南省质监局申请“行政审批”。(9月7日《法制日报》)  相似文献   

18.
民间有句俗语叫“割草打兔子”,意思是说在割草的时候意外地打到了一只兔子。在我们的新闻采访中,有时候也会有这样意外的收获。1995年,南京电视台的记者去采访“三城会”上王军霞万米夺冠的同时,  相似文献   

19.
意外收获     
拿到邹士方先生的文集《春天的问候》(香港新闻出版社出版),我一口气读完了其中的一篇:《春天的问候》。我读《春天的问候》,倒不是因为它被用作书名,也不仅因为文章逐一出现了巴金、叶圣陶、周扬三位文坛宿将的名字,更在于这篇采访记,用作者自己的话说,是意外的收获。那是在1985年3月政协会议期间,巴金一行人到北京医院去看望叶圣陶老人,邹(当时为人民政协报记者)前去采访,行前谁也不知巴金还要去看望也在医院住院的周扬。当巴金看过叶圣老后决定去看周扬时,邹士方决定同去,却被“挡驾”;本来到此,邹士方的采访任务已经完成。但是当时很久一段时间社会上没听到周扬的消息了,许多人都在多方打听周扬的  相似文献   

20.
翻开报纸,“记者日记”、“记者手记”、“采访札记”等日记体新闻专栏频频见诸报端,日记体新闻不仅受到业内人士青睐,也越来越引起受众的关注。从中国黄远生的《新闻日记》、王匡的《南征散记》,到美国H·C·比辛格的《坠落中的客机》、获得过普利策奖的戴维·祖基罗的《生为南非黑人》,这些日记体新闻声名远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