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四代导演的"文革"叙事电影可分为两类.第一类以<生活的颤音>、<苦恼人的笑>为代表,是对"文革"和"四人帮"的控诉与批判.第二类有<巴山夜雨>、<小街>、<我们的田野>、<青春祭>等,是对"文革"时期青年一代青春、理想的追怀.影片的形象刻画从社会政治层面趋向人性层面,艺术审美呈现出由激烈、悲愤而诗意、抒情的发展风格.但对于形成"文革"的社会历史根源缺少深刻的反思与批判.  相似文献   

2.
郑锋 《教师》2009,(18)
叶辛的小说<孽债>是新时期"知青小说"的一部开拓之作.<孽债>无论在题材上、写作技法上,还是在剖析人生这一层面上,都比以往的"知青小说"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3.
刘云鹏 《文教资料》2008,(30):18-20
唐代以"夜奔"故事为题材的小说中女性对待恋爱大多泼辣而大胆.但由于唐代士子佻达轻浮的个性,"夜奔"一定程度上成为旖旎艳遇的点缀.这种缺点一直到<聊斋志异>,以"情"之一字灌注其中才得到改变.本文尝试从唐代小说"夜奔"故事入手,并在<聊斋>中选择同类故事进行比较,从而看出<聊斋>在艺术上、思想上对之进行的再创造和提高.  相似文献   

4.
在"文革"期间,发生过一桩诡谲怪诞的所谓"梅花党"案件.传言"梅花党"为美国中央情报局下属的一个秘密组织,而刘少奇夫人王光美与李宗仁夫人郭德洁等人都是它的重要成员.当年,有关"梅花党"的故事曾经广为流传,一些子虚乌有的"情节"还被写进了手抄本小说<一双绣花鞋>中.江青等人则"宁信其有不信其无",大肆追查"梅花党",制造了大量冤案.  相似文献   

5.
<红旗谱>是红色经典"三红一创"的首先之作,作者反复强调小说讲述的故事与人物都源于"真人真事",但对比史料和小说文本我们可以发现小说对平淡的真实历史进行了传奇叙述,而这些艺术虚构最后却取代历史本身而重新被认定为"历史真实".艺术真实取代历史真实而升级为新的"历史真实",这生动地反应了红色经典的生成过程.  相似文献   

6.
海明威晚期一部小说<老人与海>的故事情节非常简朴,但它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本文,笔者将借用拉康的"镜像阶段"理论,从"自我认证"的角度对老人的"理想我"进行分析,说明<老人与海>之所以能获得巨大的成功,其中有一条不能忽视的原因是这部小说不仅仅讲述主人公桑蒂亚哥一个人的故事,而是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的故事.  相似文献   

7.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7,(5):112-116
王安忆小说《岗上的世纪》以"文革"为背景,讲述了下乡女知青与村干部的性爱故事。女知青用美色贿赂村干部,虽没能如愿返城,却充当了村干部的救赎者,两个人在失去了现实利益之后,在"性"上达到了和谐极乐。不顾一切的纵欲源于对现世悲观失望之后的虚无,也是对精神无所皈依的无奈逃避。小说渲染肉体狂欢和女性身体之美,呼唤个人性情和原始生命体验,以抵抗国家主义和暴力革命,反抗"文革",救赎罪恶。然而,对性爱的突出一方面是批判了"文革";另一方面消解了历史和政治,失去了反思"文革"的能力,在不经意间暗合了改革开放的时代需求。  相似文献   

8.
子晓 《职业技术教育》2004,25(17):54-55
麦家,一年以前,在文坛上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角色,但随着长篇小说<解密>的问世,这个名字在媒体上的曝光率渐渐高了起来.其长篇小说<解密>已先后获得了金芙蓉奖、四川省文学奖、新加坡华语文学奖、2002年度中国长篇小说排行榜第名、第六届国家图书奖入围作品、第六届茅盾文学奖入围作品.第二本小说<暗算>刚一出版,便被包裹在一片赞扬声中,小说刚一脱稿,北京亚迪星等影视公司就分别买走了其中两个人物的影视改编权,为麦家进账数十万元.因为短时间内的突出成就,在有全国108家媒体参与的"2003年度中华文学人物"评选活动中,麦家被评为"进步最大的作家".评委会送给他的评语非常奇特--"从2002年的长篇小说<解密>,再到2003年的<在刀尖上行走>、<暗算>,麦家在不断强化自己智性而灵异的写作,创造了一个异于常人的奇幻的小说世界.在他的小说中,人物奇特坚执,择善而生;故事诡秘好看,峰回路转;叙事智慧而真切,细节生动而富有诗性."麦家,1964年生于浙江.1981年入伍,毕业于解放军工程技术学院无线电系和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创作系.1997年转业,现居成都.1985年开始文学创作,迄今发表小说、散文、随笔等100多万字.其小说被称为"新智力小说"和"特情小说",不仅故事情节吸引人,可读性强,而且,以其高超的文学性和艺术性,向广大读者展示了人性和世界的广阔、丰富.  相似文献   

9.
沈从文的<边城>以其俊雅、浪漫的湘西故事,为人类的"爱"字作了恰如其分的说明.有人说,该小说情景优美,可作散文读;有人说,该小说语言含蓄,情思朦胧,可作诗歌读;更有人说,该文是心理小说.的确,该小说以其多方面的艺术效果,影响和滋润着我们几代读者的心.现就小说中主要人物翠翠的"哭",来谈谈该小说的心理描写.……  相似文献   

10.
拿什么拯救你--"兄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华的<兄弟>(上部)记叙的是一个发生在"文革"中的故事,作者在该书"后记"中说,"文革"时期是一个"精神狂热、本能压抑和命运惨烈的时代"[1],而观其其他作品,如<活着>、<许三观卖血记>也都或多或少涉及"文革".那么,这是否足以说明<兄弟>这部书是为了揭示"文革"中的假丑恶现象,或者是对人性恶在非理性时代的总爆发及其给人们带来的深重苦难的反思?抑或更直接地说是为写"文革"而写"文革"?不,我认为不是.在我看来,<兄弟>的旨趣并非如此简单.作者仅仅是借文革中"兄弟"这个"尸"而还"魂"--对民间文化道德价值观的追求.①我这里说的民间文化道德价值观,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认识:其一,它处于一个特定的境域--解构了权力与民间的同构.因此,它与权力话语意识形态有别.其二,它有其特定的主体--在权力话语面前,他们往往以弱势形态存在,也就较少受传统的正统文化影响.因此,它既有别于传统知识分子精英意识形态,也有别于传统的正统文化意识形态.其三,由于它有特定的境域和特定的主体,所以在为人处世方面,它表现为对"小人哲学"的追求.其四,在审美形态和哲理追求方面,它看重生存的状态,尤其是面对生活的苦难所表现出的对自由的追求及其过程中所表现出的顽强的生命力.其五,民间文化的丰富性导致民间文化道德价值观的复杂性,其间精华与糟粕并存,善良与丑恶共舞.  相似文献   

11.
"文革"初年商洛市受到了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再锻炼社会思潮的影响,商洛"老三届"毕业生的知青运动发展到了高潮.知青运动在商洛市虽未能解决体制性的就业问题,但仍然磨练了一代人.通过考察"文革"前后商洛市的知青运动,力求还原商洛市知青的原貌,给予商洛市知青运动客观、公正地评价,对后人观照"文革"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元杂剧<李逵负荆>和长篇小说<水浒传>第七十三回都描写了"李逵负荆"这一故事,情节基本相同,但<李逵负荆>在艺术上更为成功,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丰富而生动,而<水浒传>的处理明显逊色,人物个性比较单一.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水浒传>的作者因袭了<李逵负荆>的故事情节,却未能充分注意到这一故事在小说和杂剧中的不同地位和作用、未能注意小说和杂剧的艺术特质并不相同,他似乎只注意讲述故事,而忽视了人物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文言小说<任社娘传>和韩国汉文小说<丁香传>、<芝峰传>、<钟玉传>、<乌有兰传>在情节结构上颇有相似之处,可称为"美人计"小说.作者从小说创作的时代背景、作者的立意主旨等方面论述了中、韩小说的文化渊源关系和各自不同的特点,并指出韩国这组汉文小说独特的认识价值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4.
崔晶 《文教资料》2009,(11):63-66
新时期以来,书写"文革"的电影不断问世.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影人时"文革"的描写角度和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变迁.20世纪90年代以来,描写"文革"的几部电影主要包括:<霸王别姬>、<蓝风筝>、<活着>、<阳光灿烂的日子>和<芳香之旅>.因创作者代际差别,第五代导演对"文革"进行了史诗性的批判记忆,而新锐导演的作品则呈现出遐想式记忆风格.两种书写形态存在着巨大差异,这不由地引发我们对其原因进行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15.
"死亡教育"     
我在小说<二狗的故事>中,写过乡村独特而残酷的"死亡教育".针对调皮捣蛋、四处闯祸、屡教不改的孩子,父母使出"狠招",假装要将孩子淹死.孩子被强行按到了水里,痛苦地挣扎.  相似文献   

16.
近读<中学语文教学>第4期,注意到了关于"小说"是否可以定义为"虚构的文学体裁"的争议(见杨先武<小说是虚构的吗>).有争议是件好事情.因为争议往往是接近真理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阿城<棋王>、<树王>、<孩子王>的表现主体是一群很平凡很普通的人.王一生只是一个来自贫困家庭的下乡知青,肖疙瘩只是一个爱树如命的农民,而"我"也仅是一个有自己思想的劳动者.阿城作品对世态人生的扫描,展现出了前所鲜见的大陆众生相.  相似文献   

18.
刘炜 《文教资料》2008,(6):29-31
海明威把自己的"冰山"原理定性为省略,文体学家们把海明威的风格特点归纳为语言表达的俭省,似乎海明威"冰山"原理的实质就是语言使用上的俭省.这实际上是个不等式.海明威所指的省略主要是小说结构和内容上的.在<太阳照样升起>这部小说中,杰克·巴恩斯既是回顾性叙述者又是故事的中心人物之一,故事叙述者"我"所知的信息大于故事经历者杰克知道的信息,海明威通过省掉某些核心故事事件、通过屏蔽人物内心世界中涉及情感的部分达到使故事"深厚"的目的,这是其"冰山"原理的部分实质.  相似文献   

19.
在"五四"时期,艺术地总结并从不同生活侧面真实地反映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曾是鲁迅小说的一个中心主题.收集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小说集<呐喊>中的<药><风波><头发的故事><阿Q正传>等,都批判了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彻底性,提出了要使革命"从新做起"的一些带有根本性的问题.而中篇小说<阿Q正传>则是这类作品的代表.  相似文献   

20.
海神妈祖和林兆恩创立的"三一教" 是最有代表性的民间信仰,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明代万历年间产生了以妈祖和三一教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天妃娘妈传>和<三教开迷归正演义>.了解和研究这两部古代小说,对研究妈祖和林兆恩故事的演变,对研究莆仙文化,乃至整个中华文化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