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及招远市西苑学校的王草,许多人都称她是“小画家”。因为她从四岁开始学画,如今已获得全国金奖、全省金奖等十几个奖项,还多次被拍上电视。在市妇联召开的“好家长、好儿童”经验交流座谈会上,我们有幸见到了王草和她的妈妈刘雪峰。谈及孩子的成长、教育,刘雪峰说过这样一段话:“其实,王草是个很平常的孩子,没有丝毫过人之  相似文献   

2.
听一位农村中学校长讲过这样一件事:学校曾组织学生到豆地里拔草,可有许多学生分不清豆苗与草,误把豆苗当作杂草给拔掉了。这种事情倘若发生在远离稼穑的城市孩子身上,或许不值得大惊小怪。早些时候,乡下人对城里人既羡慕又嫉妒,表达这种复杂心情的经典方式,就是说“城里人看见麦苗以为是韭菜”云云。而今,新版“麦苗与韭菜”的主人公,却换成了打小生长在农村的中学生,这就值得我们思考了。我们的劳动教育究竟怎么了?  相似文献   

3.
现实给我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话题,即父母对孩子倾注了全部的关爱与心血,但孩子并没有如父母期望的那样,对父母表现出爱心,在有些青少年孩子的心目中,不知道谁最关心自己,谁是自己最亲爱的人甚至出现更恶劣的情况。亲情失落原因何在,怎样进行亲情教育是平常而又严肃的话题。  相似文献   

4.
在家里,8岁的儿子最喜欢吃小白菜。到饭店,我执意要给儿子点一份,可儿子一再拒绝,我问:“你不是最喜欢吃小白菜吗?”儿子说:“我喜欢吃你炒的小白菜,我要吃有爱心的小白菜”。8岁的孩子要吃有爱心的小白菜,他纯洁的童心最渴望的是爱。  相似文献   

5.
好不容易下了一场大雨,孩子们表现得异常兴奋,于是我带领孩子们到阳台上去赏雨。一个孩子说:“嘘!别出声,仔细听,小雨点在给我们唱歌呢!”“小树、小草、小花在跟小雨点说悄悄话呢!”另一个孩子小声附和。孩子们趴在阳台上,竖起耳朵,瞪大眼睛,听得真入迷。过了一会儿,听到一个孩子又说:小雨点告诉我们,它想跟我们交朋友。”“小树、小草、小花在感谢小雨点,让它们喝饱了肚子。”这时,孩子们都各抒己见,把自己想说的话都争先恐后地说了出来。听着一句句童稚的话语,看着一张张可爱的小睑,我想,我们成年人,很少有像孩子那…  相似文献   

6.
山里的人     
山里的孩子,不知世上有河有江,更不知还有海;不知山外有车有船,更不知还有美丽的城市。只看着太阳东升西落,只知道在山前的草地上打滚,数着小草尖儿渐渐地长大。我是山里的孩子,在这些孩子当中,惟独我没有爷爷。所以我从来都没能像别的孩子一样骑着爷爷的背数白发,也没有像别的孩子那样和爷爷一起在草地上打滚,我经常向爸爸要爷爷。终于,爸爸带我到山中的一个小土坡前,对着我说:“这就是爷爷。”而我只看到小草,遍地的小草。我轻轻地拨开小草,看到的是土!爷爷是土?“爷爷就永远睡在这里,再也不能起来了。”父亲说,随后他…  相似文献   

7.
在幼儿园里,我们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活动中,有的孩子常常喜欢插嘴,打断老师的话题;有的孩子回答问题时常常不举手便脱口而出或者离开位置跑到老师身边大声嚷嚷;还有的孩子听到别的小朋友说错了便不分场合、时间随便地大声议论……像这样爱插嘴扰乱课堂秩序的孩子常令老师、家长感到非常头疼。我班的小峰便是一个非常爱插嘴的孩子,同时教育多次又屡教不改。我带着疑惑认真观察起这个孩子。通过观察,我发现孩子爱插嘴是有原因的。  相似文献   

8.
小草,2000年生,像大部分孩子一样,从两岁起进入无意识涂鸦阶段。在身为小学美术教师的妈妈的有意识地引导下,他在美术道路上摸索着前进,并取得了一些成绩。从本期开始,本栏目将陆续刊登由小草妈妈叶青写的小草3岁以后的绘画发展经历,以期能给喜欢画画的孩子和他们的爸爸妈妈一些启发。[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东辽县实验小学从2001年开始进行了现代小公民教育的探索与实践,至今已有四个年头了。回顾探索与实践的历程,我们深渫地体会到。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明确其主旨在于教孩子学会做人,开展现代小公民教育是教孩子学会做人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10.
衣奎伟 《师道》2005,(4):36-36
最近,我又听到一起女孩被害致死的惨剧,感到十分愤慨。每次谈到这样的事情,我们的老师、家长都感到无能为力,在愤慨的同时只能加大对孩子看管的力度,使孩子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小。即使这样,伤害事故还是不时地发生。  相似文献   

11.
《家庭教育》2008,(1):10-11
山东曲阜一读者来电问:我的孩子因为一次单元小测验没有考好,心里一直闷闷不乐,总是耿耿于怀。我们该怎样教育孩子,让孩子不计较这样的小事,拥有一个宽广的胸怀呢?  相似文献   

12.
《羚羊木雕》是新编初中语文第一册教材中的阅读课文。笔者读后,感觉其中父母步步紧逼、执意让孩子要回木雕,及孩子被逼无奈,只好与朋友反悔的情景,是我们社会中存在的比较普遍的现象。父母的言行、观念,有其产生的社会基础,我们有必要剖析其社会根源,认清其危害性,指出正确的做法。 张之路的《羚羊木雕》写了父母如何逼迫孩子已经送给好友的“贵重东西”——羚羊木雕要回的经过,细致地刻画了孩子的心理,写出了父母这一行为怎样地伤害了孩子的心,给孩子造成了心灵上的创伤。 母亲一发现送给孩子的“贵重”礼物不见了,便“突然”…  相似文献   

13.
课外阅读是一根“魔杖”,被“鹿杖”点中的孩子学习能力强。它有一种鹿力,不显山不露水地赋予孩子不同的能量,阅读对孩子的智力有着很大的影响。其实孩子就好像是“一块玉”,教育孩子的过程如同是在“雕玉”!有心教育.无裹培养,愿我们的孩子在有心教育的引导下,做一个知理有德的孩子!  相似文献   

14.
“五一”长假快结束了,我想不该再让孩子只吃喝玩乐了。前天,我突然在网上看到美国人培育“垃圾小侦探”、新西兰人教孩子培植花卉等内容。于是,我问孩子学过哪些有关环保的课文,了解哪些自然灾害?他回忆了相关课本知识,描述了电影《后天》里的情境、印度洋海啸、前不久发生在我们这儿的沙尘暴后,我说:“环境真的是越来越恶劣了。我们该为环保做些什么?”他说,植树、捡垃圾、节约水电……我见时机成熟,便提议:“那我们去楼道上检查一下,脏的话,我们就去捡垃圾。环境保护,我的责任嘛!”孩子欣然同意。一下楼,纸片、烟蒂、果核等就争着向我们…  相似文献   

15.
说孩子     
有了孩子,谁都希望孩子小时候乖,长大了有出息。做父母的全盼望孩子出人头地,就闹出许多畸形的事体来。有人以教孩子背唐诗为荣耀,家有客人,就呼出小儿,一首一首闭了眼睛往下背。但我从没见过小时能  相似文献   

16.
陈明华  秦志强 《师道》2003,(4):29-29
有位老人与邻里的孩子们有些麻烦。每天顽皮的孩子总要聚到他这里,向他的房子扔石头。老人想过各种办法来阻止他们,叫警察,威胁,打电话给孩子的父母,但都无济于事。相反,孩子们似乎更加来劲,石头扔得更欢了。出于无奈,老人将孩子们召集起来,说:“我慢慢喜欢上了你们向我的房子扔石头,为此我愿意付给你们每天一块钱,作为扔石头的报酬。”孩子们欣然接受了老人这一新奇的提议。于是,孩子们每天都在约定的时间来向老人的房子扔石头,老人也如约付给孩子们一块钱。随后,老人试探着对孩子们说:“最近我的财政上有些困难,每天只能…  相似文献   

17.
跟小草说说话 秋天到了,我们要采集树叶。我带孩子来到了草地边,这里是个好地方,因为草地上有许多落叶。平时我们教育孩子不要随便踩小草,现在该怎么办?灵机一动,对,让孩子“问问”小草,听小草怎么说。  相似文献   

18.
《学前教育》2005,(4):8-9
班里很多孩子都报告参加了英语特长班。上完课后,一些幼儿的头上、手上都贴有小贴画,这是教师对表现好的孩子的奖励。可是,我发现这些幼儿在上其他活动课和睡觉的时候总是在玩小贴画,我怎么劝说他们收起来或不再玩了。他们都不肯。我感到很烦恼,如果将小贴画没收,肯定会挫伤孩子上英语课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9.
关心爱护自己的孩子,是每位做父母的天性使然。父母的这种爱是培养孩子良好品德和行为的感情基础,没有这种爱,就谈不上家庭教育,更别说要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但是如果父母只懂得爱,却不懂得用爱来教育孩子,管理孩子,自然也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注意把关心爱护和严格要求结合起来,做到爱而不溺,严而不厉。[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少年儿童研究》2006,(4):48-49
问:我的孩子今年刚满11岁,现在跟她最亲密的要算她那面小镜子。每天只要一有空,她准把小镜子拿出来仔细端详一番。其实,我的孩子长得并不难看,起先她也是抱着一种自我欣赏的态度来照镜子的。不过日子一久,她开始对自己的相貌“横挑鼻子竖挑眼”起来。她发现自己的五官都“不甚理想”:眼睛过小了,而嘴巴又太大等。孩子还经常埋怨我们把不良的基因遗传给了她,我们怎么说她都不管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