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3 毫秒
1.
新闻文摘     
经济新闻的写人,有其独特的写作技巧,概括地说,这就是:(一)着力于点化,切忌繁杂。经济新闻的写人,就像古人说的:“嫩绿枝头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它仅是新闻人物一时一地、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地展示,既不是纵深的描写,更不是文学人物性格的刻画,在经济新闻中,它只是作为一个个闪光的细节而存在的。它像新闻中的描写一样,不在多,而在准;不在细,而在精。  相似文献   

2.
经济新闻的写人,有其独特的写作技巧,概括地说,这就是: (一)着力于点化,切忌繁荣。经济新闻的写人,就像古人说的:“嫩绿枝头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它仅是新闻人物一时一地、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的展示,既不是纵深的描写,更不是文学人物性格的刻画。在经济新闻中,它只是作为一个个闪光的细节而存在的。它像新闻中的描写一样,不在多,而在准;不在细,而在精。  相似文献   

3.
经济新闻的写入,有其独特的写作技巧,概括地说,这就是: (一)着力于点化,切忌繁杂。经济新闻的写人,就像古人说的:“嫩绿枝头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它仅是新闻人物一时一地、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地展示,既不是纵深的描写,更不是文学人物性格的刻画。在经济新闻中,它只是作为一个个闪光的细节而存在的。它像新闻中的描写一样,不在多,而在  相似文献   

4.
作家孙梨说:“艺术家的特异功能不在反映,而在创造。”新闻记与作家从事的精神劳动虽有不同的特点,但应用创新思维是共同的。大量的新闻实践证明,同样一个人和一件事,在有的记眼里什么也不是,而在有的记眼里却是值得报道的好新闻;同样一个人和一件事,由这个记写出来的新闻是白开水一杯,淡而无味,而由另一个记写出来的报道却是一篇精彩的好稿。  相似文献   

5.
新闻文摘     
短新闻“三抓”一、事件新闻抓本质。抓本质,就是抓主要矛盾。只有把事件的主要矛盾抓住,事件的本质揭示出来,才能使人了解事件的意义。二、人物新闻要抓特点。不能面面俱到什么都写。必须抓特点,突出有新闻价值的一个方面或一个事迹。三、动态新闻要抓住主要事实。抓住了主要事实,也就抓住了整个事实的主要方面,突出了重点。(杨国林辑)新闻写作谚语铁肩膀是压出来的,快笔头是练出来的。凸看得多,知识增加5写得多,笔下生花。面鼓不在多,一锤定音;事不在多,一例服人。th水平高低不在文长短;分量轻重不在搞大小。凸说好的不要…  相似文献   

6.
新闻人物特写,是报纸新闻体裁的一种形式。它的写作特点,主要是用描写的方法,去刻画现实中的正在发生变化的事实。要描写新闻人物所经历的事新闻人物特写,简单地说,就是用文艺笔法写成的新闻人物报道,是写新闻人物所经历的事,而不是象文学作品那样主要写人。这就要求所写的事要有新闻价值,具有时效性和真实性。真实对新闻人物特写比什么都重要,因为感人的首先不是文字,而是人物  相似文献   

7.
消息是新闻报道中最常见的一种新闻体裁。它的最大特点是言简意赅,概括性强。如果不在写作的手法上和技巧上加以研究和重视,就会使人读起来或听起来感到枯燥无味。而注重描写就是写活消息不可忽视的一个手法。一个突发事件的发生、一个重要会议的召开、一个新闻人物的出现,写得生动传  相似文献   

8.
向熹 《新闻界》2001,(1):21-22
北京、上海、广州都提出要建立区域的“会议中心”;“会议经济”也成为经济研究人员的案头之题,而报纸尤其是机关报,却在为“会议新闻”头痛。   笔者参加的各种会议多了,对“会议新闻”的抱怨听多了,也着手作了些研究,才发现这原来不是一个小题目。本文陈述了近期的研究结果。   一、理一理“会议”的概念   “会议新闻多了,所以报纸一版不好看”;   “要改变现在的状况,必须改变会议新闻的写法,作到‘跳出会议写会议’”;   ……   这样论断与评价我们听得多了,它们传达着同样的信息:对新闻来说,会议不是什么…  相似文献   

9.
老祝是个痛快人。南方日报社大院里.有的是比他字漂亮、擅书能写的才子,可像他这样百无禁忌、痛陈时弊、我手写我心的,并不是很多:老祝还是个有心人和勤快人.广东新闻圈子里有的是比他学问深、作多的能,可像他这样厚积多年一涌而出、一个月里连出三本专的.实不多见!  相似文献   

10.
我们曾经谈了通讯、特写、文章等的描写问题。有人会问:新闻需要不需要描写呢?不少同志认为不需要。理由有二,一是叙述是新闻的基本手法,而描写则应归之于通讯、小说、散文等;二是新闻的重要特点是简洁,描写则会造成繁琐、冗长。其实,除了叙述这一主要手法之外,描写、议论等诸种手法也都可在写新闻时适当运用,运用得恰到好处,能够使新闻穿插有序,跌宕多姿,引人人胜。当然,这种描写必须是必要的、简洁的,对新闻主题起深化或烘托作用的,决不是铺张笔墨,喧宾夺主。  相似文献   

11.
细节的重要性 一个好的细节往往胜过长篇的议论、大段的描写,尤其在富有人情味的社会新闻中。在写人物报道的新闻时,细节最能真实地反映一个人、披露一个人心底的秘密,同时也最能打动人;在写事件性新闻时.细节的描写也最能使事件的表述清晰明确,增强事件的逻辑性.让人看完后既能清楚明白地了解事件,又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2.
吕桥 《新闻传播》2009,(6):21-21
近年来,由于市场经济的影响,人们的社会生活已与经济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于是,作为反映社会真实的新闻,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出现了一些把社会新闻与经济新闻结合起来写的新品种,有人称之为社会经济新闻。尽管这是一种边界不十分清楚、内涵不是十分确定的边缘性新闻文体,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它类似于新闻调查和新闻分析,而不是单纯的经济报道,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随着旅游业的勃起,旅游新闻越来越多地见诸报端。怎样写旅游新闻,这个问题自然而然地提到了新闻工作者的面前。一、旅游新闻的提法缘何而起,中国古代有不少散文家以写山水游记而出名。这种传统一直延续到今天。现在,有一种新提法,叫旅游散文。其实,古代的山水游记就是最早的旅游散文。现代旅游散文。不仅包括侧重描写山水的游I小而且包括作者寄情山水抒发自己感受的文章。因而说,它比古代的山水游记涵盖面更广。在采写旅游消息时,我有一种体会,古代的山水游记如果以新闻的方式来表达,就是现代的旅游新闻。譬如唐宋八大家…  相似文献   

14.
说到军事新闻的来稿质量,编辑们感触最多的是一眼看中的好稿少,可编可不编的多。而记、通讯员们又觉得军事新闻难写。写好军事新闻固然不易,但好稿少的原因不在难写,而在采访功夫不到家。名报人邵飘萍在《实际应用新闻学》一书中指出,在报纸所有业务中,“以采访最为重要”,“因为一张报纸的最重要原料厥为新闻,而新闻之取得乃在采访”。可见,在新闻采访、写作、编辑和出版中,采访的作用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有心则灵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借用这句古话,联想自己新闻工作实践,使我感悟到一点:人不在精,有心则灵。 新闻业务工作千头万绪,概括起来主要是两项:写什么和怎么写。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做一个新闻战线上的“巧妇”,不但要学会做“饭”──解决“怎么写”的问题,而且首先要会找“米”──解决“写什么”的问题。人们不难发现,身处同样一个环境,有的能找到很多“米”,有的就找不到“米”;有的把“米”当作砂子抛弃了,有的把砂子当作“米”拣来了。这些,大都与新闻敏感有关。 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者…  相似文献   

16.
评论不是新闻,但它却领导新闻,就像诸葛亮不会舞大刀却要指挥关羽、张飞。它在性质和档次上是根本高出一截的。众所周知,评论难写。搞评论在新闻各行中算是一种难事、苦  相似文献   

17.
李颖 《记者摇篮》2010,(7):9-10
做政法记者,一个回避不了的问题就是写会议新闻多。都说会议报道难写,不像社会新闻那样有故事情节,以新、奇、特吸引人眼球,也不像经济报道那样涉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令人关注。会议报道很难写,难在哪里?难在一成不变,难在缺少新闻性,突破不了“套路化”“格式化”“生硬化”的模式。  相似文献   

18.
数据和新闻有难解之缘。只要每天翻阅报刊,拧开收音机,启动电视机,经常能看到或听到数字新闻。就像人离不开自己的影子一样,报刊台往往也离不开数据。但是,数字又是枯燥乏味的。当读者看到(听到)新闻报道中的串串数字时,有的就像吞吃了“安眠药”,实在难以卒读。作者面对一堆数字,也经常犯难:不写吧,说明不了问题;写上吧,读者头昏眼花、不情愿看。尤其是经济新闻,说明情况需用数字表示;总结经验,需用数字显示;宣扬成绩需用数字印证……笔者在长期新闻写作和编辑工作中深深体会到:运用数字有不少学问。用得好,能使枯燥无…  相似文献   

19.
第二,写人─—刻画新闻人物。 新闻报道写人有自己的特点。在取材上,主要撷取新闻人物中作为那些有新闻价值的完全真实的事实(信息),不像文学虚构典型人物;在主题表达上,新闻报道通过传播新闻信息,回答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主题有着强烈的现时性和政策感。文学则通过典型形象大跨度地体现时代精神。表现手法上,新闻报道以简练的、生动形象的记实手法,刻画完全真实的新闻人物;文学、历史学写人,则从生活的各个方面,细致地刻画文学形象和历史人物。这是新闻报道写人的一般特点。 那么,新闻报道怎样才能写好人物呢? 首先,…  相似文献   

20.
通讯是一种比消息详细、生动地报道客观事物和典型人物的新闻体裁。它可以用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手法写人记事,它比消息更富于形象性和感染力。播音员在工作中接触通讯的机会是很多的,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