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穆青同志在提出“图文并重,两翼齐飞”办报思想时说道:“文字新闻与图片是两种互为补充的新闻形式,……新闻工作者要尽量朝着这样的目标努力:既会写稿又会拍照。文字记者如果懂得摄影业务,那就如虎添翼,可以记下很多生动的现场镜头,写出更多的视觉新闻;摄影记者如果能动手写稿,那就如鱼得水,极  相似文献   

2.
易鹰 《新闻记者》2001,(10):56-57
摄影报道作为新闻报道的一种形式 ,它运用摄影技术 ,通过图片的可视形象 ,报道新近发生和发现的、为读者普遍关心或感兴趣的事实。在平面媒体中 ,图片是最具视觉冲击力 ,最能吸引读者的报道形式。在办报越来越讲究“图文并重”的今天 ,文字记者一手写文字 ,一手拍照片已不再是什么新鲜事 ,而是报业竞争新形势下记者全面发展的趋势。新闻界前辈穆青同志很早就提出过著名的“两翼齐飞”论。他指出 ,文字和图片是新闻报道不可缺少的两翼 ,缺少哪一个都飞不起来。他还强调 ,“一个新闻单位 ,对于文字和摄影报道要同等重视 ,同等爱护 ,不能厚此薄…  相似文献   

3.
一我从小就读过穆青的新闻作品,特别是那脍炙人口的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不仅熏陶了我,还熏陶了几代人。我1984年到新华社工作后才对穆青同志有了较多的了解。听他讲话,看他的文章,也作为对外记者的代表向他汇报过工作,对他那平易的语言、深邃的思想很佩服。自己也按他倡导的“亲历式新闻”“散文式新闻”的理论学写新闻,按照他关于“摄影和文字要两翼起飞”的要求兼搞摄影报道。1990年,宁夏大学回族文学研究所邀请我撰写《回族文学史》中《穆青的生平和创作》章节时,才和作为“回族作家”的穆青同志有了比较密切的接触。记…  相似文献   

4.
王旭 《军事记者》2005,(6):38-39
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新华社原社长穆青和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原会长蒋齐生就提出我们的报纸要“图并重、两翼齐飞”。然而,纵观军队报纸,应该说,“图并重、两翼齐飞”还只是刚刚起步。如何实现军队报纸的“图并重”,让军事新闻摄影的“一翼”展翅高飞,军事摄影记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5.
万象 《中国记者》2020,(1):124-125
记者中的“老黄牛”通过“中国全球图片总汇”查询发现,在宋振平25年的摄影记者生涯中,署名“新华社记者宋振平”的新闻摄影作品多达377页、11291张(这还只是对内通稿的数量)。2019年10月3日,“江西万载:古城装饰-新迎国庆”-新华社播发了他的最后一张新闻图片.  相似文献   

6.
杨欣 《军事记者》2006,(10):53-54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为了周总理的嘱托》、《铁人王进喜》、《历史的审判》等新闻经典名作,使穆青这个响亮的名字走进了千千万万读者的心坎。然而,又有多少人知道,穆青还是一位新闻摄影行家。他从八十年代开始拿起相机,走遍了繁华的都市,偏远的乡村,高耸的群山,无垠的草原,广阔的大漠。其摄影作品比文字作品要多得多,至少有好几万张,他拍摄的作品给人以气势磅礴、胸襟开阔之感,给人以心灵上的震撼,很有动感与生气,且自然朴实,很有琢磨头。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穆青又提出了“图文并茂、两翼齐飞”的著名论断,这一论断不但在我国…  相似文献   

7.
当今几乎所有的报纸都已越来越重视图片新闻,从图文并茂到图文并重,极力满足读者的视觉需求。于是,新闻图片在报纸上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报社专业摄影记者的图片供稿量早已无法满足版面需求。那么大多数文字记者如能掌握摄影技术.在新闻采访中将会如虎添翼。既会文字,又会摄影——同行们把这种会“两栖作战”的记者戏称作“双枪手”。  相似文献   

8.
文字和摄影是报纸的两翼。只有两只翅膀都硬,报纸才能飞得高,飞得远。长期以来,由于历史的原因,报纸普遍存在有重文字轻摄影的倾向,因而也影响了报纸的质量。1989年,穆青同志提出文字和摄影要两翼齐飞。这在当代中国新闻史上可以说是个里程碑。改革开放以来,报纸普遍重视了图片工作,首先是从更新设备着手,购置了一些好的照像机器材。同时,对摄影记者进行了业务培训,也为文字记者装备了照像机。事实证明:图片  相似文献   

9.
张柯 《青年记者》2004,(5):28-29
纸介媒体已经进入“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的读图时代。那么读图时代对纸介媒体新闻摄影队伍的最大挑战何在昵?我想,其一,摄影工具的飞速进步对新闻摄影队伍带来了挑战;新闻摄影队伍整体凸显新闻素养和文化素养的准备不足。其二,新闻图片的生产、加工和使用需要机制创新。一在读图时代,传统新闻摄影  相似文献   

10.
陆莹 《新闻界》2002,(5):50-51
新华社原社长、中国记协名誉主席、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名誉会长穆青,不仅是我国新闻界著名的领导人,还是著名的新闻记者和摄影家。10多年前穆青在新华社的新闻摄影工作会上曾经讲到:“从年龄上讲,我是一个真正的‘过期胶卷’,但我愿意加大一级光圈,调整快门速度,发出鲜艳的色彩,反映我们时代的灿烂风姿。”穆老这番动人的肺腑之言,道出了他对我国新闻摄影事业的一片深情,也体现了他作为一个政治家,作为一名新闻记者和摄影家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以及他博大的胸襟和对新闻摄影事业的执著追求。1993年,穆老从新华社社长岗位上…  相似文献   

11.
王威 《新闻前哨》2005,(9):92-92
作为新闻摄影专版文字表述形式之一的“新闻解读”,通过对相关图片的剖析、解说,给读者以思想的启迪和理性的愉悦,进一步增强了图片新闻的深度和厚度。图片新闻也借助“新闻解读”,丰富了报道形式,锻炼了摄影记者的写作能力,造就了图文并茂、情理交融的魅力。一、“新闻解读”关键在一个“透”字湖北日报摄影画刊改版后,我先后拍摄过不下十个专题,但真正接触“新闻解读”的写作还是近几期的事。说实话,作为一名有着十多年摄影经验的记者,自己在拍摄新闻摄影专题时,感到困难的不是画面的拍摄与舍取,而是对新闻事件和  相似文献   

12.
新闻图片在报纸版面上有其特殊的作用,穆青同志曾将它与文字在报纸上的作用喻为“腾飞”的两翼。优秀的新闻图片,通过画面艺术地表现内容,达到主题鲜明、主体醒目、主次分明的效果,给读者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记得1990年8月,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在银川召开时,  相似文献   

13.
曾几何时,平面媒体被分成了文字记者与摄影记者。事实上,文字记者在用文字记录时代发展、民生进步的同时,用好手中的相机同样重要。文字记者“随手拍”记录下的新闻画面,不仅是对新闻摄影的有益补充,有时自己的文字还不得不让位于自己的摄影。  相似文献   

14.
黑枫 《新闻记者》2005,(3):60-61
新闻摄影中的瞬间新闻与文字新闻在采集方面有所不同。新闻是对新近发生和正在发生事实的报道,文字新闻可以记述也能追述.而瞬间新闻则不能.它只能在现场抓拍。因此瞬间新闻应该是对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的报道.记者只有到现场去,才能获得,舍此别无他途。  相似文献   

15.
穆青,这位把一生献给新闻战线的战士,对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是驰名中外的著名记者,他又是杰出的新闻领导干部,领导新华社走向世界,成为世界一流通讯社之一。  相似文献   

16.
早在念中学的时候,穆青便是我们心目中仰慕的新华社记者。没想到参加工作后,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竟跨进了新华社的大院而与他有幸生活在一起。在新华社新闻大厦六  相似文献   

17.
对办报而言,“两翼齐飞”的方针已经深入人心。但对摄影记者而言,共识不等于“共行”,另一“翼”还需要丰满。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两翼齐飞”,就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文学素养以及文学写作水平,锻炼成既精通新闻摄影又会写新闻的“两栖”记者。  相似文献   

18.
李杨 《当代传播》2004,(3):94-94
1990年8月在银川召开的首届全国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上,穆青同志提出的“两翼齐飞”,蒋齐生同志提出的“图文并重”,随后人民日报原总编辑邵华泽提出“两个提高、一个关键”(即提高新闻摄影在报纸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提高新闻摄影作品的质量,关键在报社的领导),范敬  相似文献   

19.
《穆青传》全书的鲜明主题,是一个“爱”字。作者张严平以女性记者的细腻笔触,将穆青“爱”的萌芽、生长、盛放的点滴历程娓娓道出。仔细目览这位与中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一起成长起来的新华社原社长、著名记者充满爱的新闻生涯,笔者对新闻人的爱有一番彻悟。  相似文献   

20.
《穆青传》全书的鲜明主题,是一个“爱”字。作者张严平以女性记者的细腻笔触,将穆青“爱”的萌芽、生长、盛放的点滴历程娓娓道出。仔细目览这位与中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一起成长起来的新华社原社长、著名记者充满爱的新闻生涯,笔者对新闻人的爱有一番彻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