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康熙皇帝是中国历史上颇有作为的封建帝王之一,他统治的年代,号称太平盛世.据档案和文献资料记载,康熙南巡是确有其事的,但说他微服私访,纯属子虚乌有.  相似文献   

2.
康熙爱民     
刘研 《兰台世界》1998,(5):43-45
电视台播放<康熙微服私访记>,反映康熙皇帝能够把黎民的疾苦放在心上,走出深宫,深入民间查访民情,发现贫民百姓有冤情,就不惜一切代价追查到底,决心扬善惩恶,为民铲除了宜兴恶霸班得五,查处了贪官宋达安,为紫砂壶匠人张鸣远申冤报仇,人心大快.  相似文献   

3.
康熙皇帝不仅在政治、治国以及军事上有非常高的成就,同时对外来文化也特别喜欢,尤其是西方古钢琴深受康熙皇帝痴迷,促使其开始学习西方音乐和古钢琴。正是由于康熙皇帝的敏而好学,使得西方音乐文化在中国得到传播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出于档案工作的情趣,我反复观看了张国立、邓婕主演的三十集电视连续剧<康熙微服私访记>.深为第三部<铜鼎记>中康熙微服私访,追回珍贵皇帝病历档案的精神所感动,故事的情节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5.
木兰围场的创始人是清朝康熙皇帝,而木兰在满语里面的意思是哨鹿。围场就是狩猎的地方,根据史料记载对于康熙皇帝为什么修建木兰围场和它的社会功能这些都有待考证。  相似文献   

6.
康熙与臣僚     
刘研 《兰台世界》1998,(3):43-45
在1998年的春节假期,我仔细地看了看<康熙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一册和第二册,从中知道康熙皇帝治理朝政的许多事情.在看各折和康熙皇帝对有关奏折所作的朱批中,感到康熙皇帝与朝庭官员、州府要员、封疆督抚总兵有着特殊的关系,有的就是康熙的亲信,有的是康熙的鹰犬爪牙,有的是康熙的追随者、亡命徒.  相似文献   

7.
吕新民 《档案天地》2013,(10):28-30
时光前推至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北京城车水马龙、人来人往,店铺林立,坐摊行商,叫卖不止,国泰民安,各乐其业,呈现出一派康熙盛世的繁荣景象。此时,全国各地的举子齐聚北京,准备征战他们十年寒窗后期盼已久的"金榜题名"人生幸事的圆梦之旅,即参加康熙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在才子的选拔上,康熙皇帝"不拘一格降人才"。他不仅考察才子们的策问,还别出心裁地让学子们对对联。殿试中,康熙皇帝  相似文献   

8.
新来的市委书记微服私访,他和路边执勤的一个交警聊上了,问这问那,那交警误以为他是一离家出走的老年痴呆病患者,便盘问他的家庭住址、联系电话……  相似文献   

9.
读报三题     
(一)微服私访漫议 现在什么东西都有假的,商品有假的,人也可以是假的(骗子),连“校园也要打假”(假分数、假考试、假文凭等——请见7月8日光明日报)。在此情况下,新闻报道要起舆论监督作用,唯一办法是不被“假”迷惑双眼,采访调查要深入细致,要敢于揭露事情真相;此时我突然想起“微服私访”来,确实这是一种搞真实报道:行之有效的采访方式。 请看7月9日上海新民晚报三名记者采写的《夜闯KTV》一文。上海有3000多家KTV包房。对劳动群众来说是一些“神秘莫测”、“望而却步”的地方。如果三位记者没有微服私访,夜闯KTV包房,用自己亲身经历与感受揭露KTV斩客黑幕,那么报道的感染力与说服力无论如何不会象现在这般有力。由此可见我们平时讲的“微服私访”或“隐性采访”是非常有魅力的采访方式。它一可增强新闻真实感和说服力,另方面文通过耳闻目睹,容易写得生动、形象。特别是在某些场合,公开身份无法得到真实材料的情况下,采取这类隐性采访实为必要与有效。  相似文献   

10.
清代熊赐履所著《经义斋集》是以康熙皇帝所题匾额而成书名,但“经义斋”题名是康熙皇帝何年所赐,资料记载不一,或记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或言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本文根据《经义斋集》正文所记内容,佐以清代实录等资料,考辨题名年代,厘清列传、碑传及年谱等疏漏及抄录之误.  相似文献   

11.
2月28日15时,温家宝总理与网友在线交流并接受了中国政府网、新华网联合专访。目前,新华网论坛页面显示提问帖文已超过15万。网友“无线风压监测仪”问道:“温总理你好,古有康熙微服私访,今天微服私访是不可能了,因为有电视,大家都认识你,并且有许多人不想让你知道内情,我认为通过网络这种形式,与百姓交流非常好,可以让总理真正知道百姓心声。”这位网友不仅道出了中国网民的心声,也还是很了解互联网的。  相似文献   

12.
三 康熙皇帝对西洋传教士的态度 康熙皇帝是清入关鼎定中原后的第二代皇帝.他8岁登极,在位61年,在中国历史上算得上一位非常杰出的帝王.他在勤奋治国、日理万机之余,在与西洋传教士的交往当中,很有自己的见地,处理事情很有分寸,不失一国君主的尊严,很受西洋传教士的尊崇.  相似文献   

13.
魏特 《全国新书目》2008,(18):16-17
康熙年间,那些"老老外"们来华,他们以其特殊的身份,走进了神秘的紫禁城,他们教皇帝西方的科学文化知识,用西药为皇帝治病……他们时时进入康熙皇帝内廷,和皇帝形成了亦师亦友的关系。他们在日常的书信、日记、给自己国家皇帝的奏折中记下了康熙皇帝的种种大事小事。《老老外眼中的康熙大帝》为我们全面了解真实鲜活的康熙大帝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本文摘自该书。  相似文献   

14.
年度创新观点 《解放日报》副总编辑毛用雄:建议设立示威区《21世纪商业评论》主编吴伯凡:传统媒体最大问题是不够传统,文章是用机器写出来的安徽省委书记王金山:领导干部上网也是一种微服私访  相似文献   

15.
读书     
政府去年终于大动干戈,重拳出击,扫荡黄潮。新闻界也放胆曝光,最流行的莫过于微服私访,做卧底,搞调查。电视台动用了针孔摄像机,藏在胳肢窝里的小皮包内,出入目标场所,拍得声画俱在的  相似文献   

16.
康熙皇帝是中国古代帝王中的佼佼者。他身体力行,积极向来华的传教士学习西学,不但推动了中西文化交流的进展,而且还为中国科学技术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刘研 《兰台世界》1998,(9):44-45
我们从<康熙朝汉文朱批汇编>(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看到,康熙皇帝十分关心海贼情况,曾在四十多个奏折中作了有关海贼情况的朱批.  相似文献   

18.
康熙拒绝补药 康熙皇帝活了六十九岁,在中国历史上,算是一位长寿的皇帝了.与历史上那些希冀长生不老,而进食补药的皇帝不同的是,康熙皇帝从不迷信什么补药,五十七岁那年,有人看到他的胡须斑白,便进呈乌须的补药请他服用.康熙笑了笑,拒绝了.说自古以来有几个白胡子的皇帝,我如果胡须全白,岂不是万世美谈.他不仅自己从不服用补药,而且对那些希望靠吃补药治病或健身的人嗤之以鼻.  相似文献   

19.
汤斌是清初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和史学家,是程朱理学在社会实践中的大力倡导者和忠实的执行者,被康熙皇帝称之为理学名臣,有天下廉吏第一之称。  相似文献   

20.
清朝的孝庄太后与康熙皇帝的祖孙关系在历代封建帝王家庭中可以说是最为亲密、而又最为独特的一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