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学家波利亚说得好:“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即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在教学时.尽力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学到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发现和创造过程,加深对数学本质的理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2.
谷晓华 《云南教育》2002,(13):22-24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一条很重要的途径,就是要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实践知识的探索过程,使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逐步获得探索与创造的感情体验,理解和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学生探索人的行为一般是由动机引起的,而人的动机,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诱发的。要激发学生萌生探索的动机,首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对待问题要敢想、敢问、敢说、敢做,让他们在数学王国里自由地探索,从发现中寻找快乐,主动获取知识,体会数学的价…  相似文献   

3.
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探索是数学教学的生命线。”教师引导学生探索,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能增强学生探索能力。它的理论依据来自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就是以培养探究性思维的方法为目标,以基本教材为内容,使学生通过发现的过程来进行学习。  相似文献   

4.
数学实验就是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进行探究、发现、思考、分析、归纳等思维活动,最后获得概念、理解或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过程.它是以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为特征,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探索精神为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笔者深深体会到数学实验对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数学实验教学是让学生在创设的模拟实验情境中,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实验,进行探究、发现、思考、分析、归纳等思维活动.从而发现问题、提出猜想、验证猜想,最后获得概念、理解或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过程.它主要着力于学生的学,鼓励学生以类似科学实验的模式,进行主动探索.它把目标指向学生的创新能力、关注现实的意识和合作精神的培养,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和掌握;它强调“从做实验中学”,力图通过学生“做实验”的主动探究过程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改变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在这过程中,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和启发学生学习研究数学问题的方法.仍然处于主导的地位,而学生处于主动学习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数学新课标指出:“小学数学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要能使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用数学的眼光看数学,用数学的思想思考生活,从而在丰富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的有趣和有用。”可见。新课标突破了只关注学生知识技能培养的局限。更关注学生的具体生活和直接经验,深入学生的精神世界。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建一个发现、探索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学习活动的有效性。下面谈谈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诚然,每‘位老师都希望自己上的课充满灵性,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因而,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本巧设教学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激活课堂.教学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的内容,为落实教学目标所设定的学习环境.它可以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通过外显的教学活动形式,营造一种学习氛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求知心理,参与对所学知识的探索、发现和认识过程.  相似文献   

8.
数学教学应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和主动发现、主动研究、主动探索的精神.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就是教给学生能借助自己已有知识去获取新知的能力,并使学习成为一种思索活动.教师的教是为了最终的不教,教师的教是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和终身学习着想.“不教之教”,让学生获得自主学习的成功快乐感.因此,要想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教师需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上多下工夫.  相似文献   

9.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有利于有意义的建构。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精心创设情景,不仅有利于学生主动、快乐地学习.而且有利于学生从所创设的情景中发生认知冲突、发现数学问题。在创造性的思维中培养其学习能力。因此,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策略。下面.我就如何创设有效的数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数学思考,让他们亲历现实情境“数学化”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能力,谈谈自己的做法。  相似文献   

10.
在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课程设置的基本理念中。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有明确的要求:高中数学课程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数学探究有助于学生初步尝试数学研究的过程,体验创造的激情。建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不怕困难的科学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和善于反思的习惯,培养学生发现、提出、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性.根据这一理念,在教学中,我时常给学生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热情,鼓励学生的探索精神,并与学生一起共同探讨,感受研究性学习的快乐.  相似文献   

11.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精神中有一种特别强烈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充分提供从事学习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2.
陈美江 《考试周刊》2012,(85):71-72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提倡自主学习,学生的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而富有个性的过程。自主探索是数学的生命。在教学中,应该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数学教学过程就应当是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积极地进行教学实践活动的过程,应该让学生高高兴兴地进人数学世界,在探索中激发兴趣,从发现中寻求快乐,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体会数学的使用价值及“做”数学的无穷乐趣。下面我就如何让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实践浅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3.
数学课堂上有意义的学习应该是一种以思维为核心的理解性学习.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唯有展开思维。张扬思维的多元化,方能实现知识与智慧、能力同步发展.因此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多地创设机会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使学生经历探索思考的过程,理解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的,数学知识是怎样形成的,数学理论是怎样发展的.变换问题的思考角度和方式,增强思维的发散和集中,使学生在合适的活动空间里,通过自己的体验,感知外部信息,整合加工处理后,把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拓展到更广阔的学习领域中,并逐步向“理性认识”过渡.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就是要让每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必须使学生通过有效的学习活动认识数学,理解数学,获取知识,掌握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是打开数学大门的金钥匙.因此,我们应该认真研究学生学习的心理过程和内部机制,合理运用学习策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对待问题敢想、敢问、敢说、敢做.让他们在数学王国里自由地探索,从发现中寻找快乐,主动获取知识,体会到数学的实用价值和“做”数学的乐趣.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呢?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5.
顾宪聪 《江苏教育》2022,(33):66-68
<正>新课程提出了自主学习的概念。自主学习是指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阅读、听讲、研究、观察、实践等手段使学生得到持续发展。它提倡在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发现、探索,从而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笔者学校一直致力于研究“快乐做主人”理念下的“数学活力课堂”,具体来说,就是根据小学数学学科内容特点、课程目标等的要求,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构建自主学习的活力课堂,  相似文献   

16.
王慧 《中学教学参考》2014,(2):52-52,122
<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能够使学生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体验成功的快乐.那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转变观念,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良好环境1.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勇于创造的精神在新课程标准中,已经把"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作为学生能力培养的目标之一.数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探索精神,提高学生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它能使人激发出自主探究、勇于创造的本能.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解答方法的多样性及灵活性在潜移默化中让人突破常规,敢于挑战权威,  相似文献   

17.
所谓探究型活动,就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发现知识的过程.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探究型教学正是“授学生以渔”.通过探究式教学,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开发学生思维的发散性,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等;能使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知识,体会数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精神,感受发现的喜悦,培养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激励学生“再发现”和“再创造”.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探究式教学的几点浅薄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18.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老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充分提供从事学习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探究性学习作为一门新的课程,实质要求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创造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己研究问题,培养一种探索的科学态度,让自己获得一种探索的体验。小学教师数学教学实践证明:数学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数学学习并不是单纯的解题训练,现实的和探究性的数学学习活动将成为数学学习内容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是数学教学改革的必然,是时代发展的要求。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呢?  相似文献   

19.
新课改要求重视引导每个学生都参与学习过程,并把思维训练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课堂教学的重心应从知识教学转向以探究精神、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在数学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该尽量给学生提供一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并通过创新型习题,使学生温故而知新,逐步形成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在数学的世界中自由探索、发现、成长。  相似文献   

20.
“圆的认识”选自小学数学教材第11册。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对圆的相关概念及特征的理解和把握,一般都是建立在教师的明确指引和调控之下的,学生相对独立的探索空间不多。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过程性目标,让学生经历、体验、探索学习的过程,使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索、去发现。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更是把数学学习看作是一种“再创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