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彝文是彝族古老的文字,用彝文书写的经籍文献卷帙浩繁,但是,由于彝文古籍一向以钞本传承,没有统一的字形标准,传抄者对彝文笔画的书写随意性大,错字、别字、异体字十分泛滥,为彝文古籍整理带来极大的困难,严重阻碍了彝文的传承和发展。所以整理彝文,当从文字入手,而笔画是构成文字的最小单位。对传统彝文笔画的类型、特点、笔画顺序的书写规律进行初步的分析、归类和整理,为彝文整理、彝文教学以及彝文字形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彝汉英文字形态对比--超方言通用古彝文信息处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深层次研究内涵八千至万年前中华远古文明老根子的彝文古籍,实现彝文古籍现代信息处理,需要建立一套超方言通用古彝文计算机字库。对比文字学中六书造字规律和彝汉英三种文字的结构及笔画形态,发现彝文字与汉字造字结构,彝字、汉字与英文字母在笔画形态上有相类似的情况,因此,完全可以实现超方言通用古彝文进入现代信息技术处理。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仅有的三种自源文字即汉文、彝文、东巴文中彝语支民族文字就占了两种。这些文字都起源于图画文字。东巴文和彝文对中国文字学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除此之外,彝语支民族还有属于表音体系的哥巴文、古白文。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仅有的三种自源文字即汉文、彝文、东巴文中彝语支民族文字就占了两种。这些文字都起源于图画文字。东巴文和彝文对中国文字学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除此之外,彝语支民族还有属于表音体系的哥巴文、古白文。  相似文献   

5.
目前,滇、川、黔、桂四省(区)彝文输入法已取得较大进展,但由于彝文的编码标准和编码区间不统一,字库体量不足等原因,目前尚缺乏面向通用彝文的输入软件,且如今彝文输入系统无法输入古彝文生僻字或稀有文字,难以满足彝文古籍的出版需求。为解决Windows系统中彝文输入的通用性和易学性等,文章从字库制作、彝文编码等方面展开深入研究,并基于现有字库的整合和扩充开发通用彝文信息化输入平台,以作为彝文输入的应用示范和标准参考。  相似文献   

6.
由彝文假借现象看彝文的发展阶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彝文假借现象的分析,可以发现彝文的发展正处于一个岔路口,它的面前有两条路:一条是走向音节文字,另一条是走向更为高效的意音文字。  相似文献   

7.
古彝文是一种古老的文字系统,不但承载了厚实的彝族文化,而且对古文字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彝文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种种因素,导致异体字特别丰富,异体现象丰富主要是由彝文的性质所决定的。彝文异体字的来源可从构形和异写两个方面加以解释,其间的异体关系更是错综复杂。我们往往只是看到古彝文异体字的负面作用而忽略了异体字本身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古彝文是一种古老的文字系统,不但承载了厚实的彝族文化,而且对古文字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彝文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种种因素,导致异体字特别丰富,异体现象丰富主要是由彝文的性质所决定的。彝文异体字的来源可从构形和异写两个方面加以解释,其间的异体关系更是错综复杂。我们往往只是看到古彝文异体字的负面作用而忽略了异体字本身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彝族古代发明有文字,贵州的阿哲家族以世袭方式统治西部地区长达1474年,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制度。特殊的历史文化对贵州彝族文学发展有很大影响,构成了彝文文学、彝族文艺理论、家族文学、毕摩文学、碑刻文学的个性特征;民间口头文学早于文字文学、彝文文学早于汉文文学、文学作品早于文艺理论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0.
彝族人们用古彝文编写了大量的彝文典籍,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在信息化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扬这笔遗产,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全面的、实用的、多功能的古彝文字库,从而为实现古彝文的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琦君的散文《髻》,笔调清丽婉约、凄美哀怨。个人的际遇,独到的性情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是形成她这种文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毕节彝族因自然、社会条件于新石器时代产生了禁忌习俗,表现在性禁忌和保护图腾物两方面。伴随着彝族先民生产力、认知水平的提高和毕节走向开放的步伐,彝族禁忌习俗亦发生了系列变化:古代社会禁忌范围扩大、近现代以来禁忌松驰且吸纳了其他民族的禁忌习俗。这些禁忌在历史长河中发挥过一定的积极作用,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以"迷信"、"陋俗"概之。  相似文献   

13.
汉字的发生     
汉字是在全社会迫切需要"记录"的情况下,同时具备一定的背景条件而发生的.通常汉字以与语言结合为标志,但其结合又是从松散到紧密渐进的.出土的远古符号提供了人类原创汉字的信息,我们应从全方位角度认识汉字这一发生过程,把它纳入汉字的研究范围.  相似文献   

14.
纳西东巴文异体繁多,对其进行整理与探讨意义重大,《纳西象形文字》收录不少异体字,但其中异体字编排体例不统一:有些被标示为“亦作”或“又作”的不是异体,有些没有标示的却有异体关系,有些字头重出或相互间有异体关系。这种混乱情况对全书字头和异体字的数量统计极为不便,有清理的必要。  相似文献   

15.
在彝语六大方言基础上,按"固定字形、字义,各按方言念读"的原则,整理出滇川黔桂四省区皆能使用的通用彝文字形,结合TrueType技术设计出独具特色的彝文字体,以此建立通用彝文信息化字库。  相似文献   

16.
"伏羲"来源于彝语"蛇"的称谓。彝语支民族中古时期称"乌蛮"、"白蛮",与《说文》"南蛮蛇种"之说所记载的彝族蛇崇拜历史是相吻合的。而"伏羲"一词的语音及语义,在彝族及彝语支民族当代的语言中还有所保留;"伏羲"神话传说中所反映的人类婚姻家庭形态,在彝族及彝语支民族的神话传说中也广泛地存在着。  相似文献   

17.
王筠在《说文句读》中提出了‘‘省形存声字”的术语,却没有给出定义。经考察,省形存声字的表层涵义可以概括为“王筠在说解中使用的独创术语,表示省去完形字的整个形符而完整保留其声符的字。”它的一个根本特点是:省形存声字和完形字在王筠所征引的典籍中意义和读音必须相同。它的价值是:弥补了某些文字术语归类不清的缺陷,打破了人们的思维定势,对阅读古籍和古代汉语教学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其不足是:没有定义,王筠有时不能准确找到省形存声字,与其它文字学术语交错。  相似文献   

18.
引用大量简牍文字材料,论述简牍文字的出现在中国文字学史上的文化价值及重要意义。一则可以改变传统的汉字发展观,启迪我们重新排列汉字演变的历史轨迹,理清汉字发展的脉络;二则可以纠正我们对秦始皇“书同文”的片面看法。  相似文献   

19.
《三字经》是古代蒙学教材的典范,具有重要的文化教育价值。《三字经》是中华文化的载体,具有传承中华文化,塑造中华民族精神的价值。《三字经》重视教育,注重科学教育方法,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0.
对于汉字的发展来说 ,宋代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 ,当时的诸多社会文化因素对汉字发展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宋代经济的繁荣 ,教育的普及 ,底层文化的兴起 ,政治学术思想的斗争 ,以及文字观念的矛盾等等 ,都在汉字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使得宋代汉字处在治与乱、正与俗的激烈碰撞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