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数年前,好莱坞曾拍摄了一部名为《天地大冲撞》(英文名DeepImpact)的科幻大片,描述一颗能给地球带来毁灭性打击的彗星即将与地球相撞,为了阻止灾难降临,宇航员毅然驾驶飞船冲向这颗彗星,最终拯救了地球。如今,一场真实的撞击彗星探测行动即将在太空中上演。一艘与上述电影同名的“深度撞击”号无人探测飞船正在茫茫宇宙中向着坦普尔1号彗星疾驶而去。7月4日,飞船上携带的一艘自主导航的小航天器,又  相似文献   

2.
最近,美国宇航局的天文学家们正在翘首期盼着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他们将于近期实施一项类似《天地大冲撞》的太空实验。这次实验不是用核弹轰击小行星,而是用宇宙飞船探测器撞击彗星内核。那么,这艘飞船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撞击的过程是不是很激烈?撞击之后又会给人类带来什么启示呢?请随波仔哥去一探究竟吧。  相似文献   

3.
用核弹轰击小行星的设想早已提出,然而实现的则是用宇宙探测器撞击彗星。这是人类首次主动“攻击”一个宇宙天体。近日,美国航天局为寻找早期太阳系的冻结碎片,向一颗距地球1.3亿公里的彗星发射探测器,名为“深度撞击”的探测器发出的冲撞将在彗星表面撞出一个坑。  相似文献   

4.
《今日中学生》2005,(20):76
用核弹轰击小行星的设想早已提出,然而实现的则是用宇宙探测器撞击彗星.这是人类首次主动"攻击"一个宇宙天体.近日,美国航天局为寻找早期太阳系的冻结碎片,向一颗距地球1.3亿公里的彗星发射探测器,名为"深度撞击"的探测器发出的冲撞将在彗星表面撞出一个坑.  相似文献   

5.
新“天地大冲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巨型陨星袭击挪威看过电影《天地大冲撞》(Deep Impact)和《世界末日》(Armageddon)的观众都曾被其中天外陨星撞击地球的壮观场景所震撼,然而可能很少有人相信,现实版的“天地大冲  相似文献   

6.
在20世纪末的几年 ,人们接连看到许多这样的“大片” ,编导者淋漓尽致地描绘灾难 :龙卷风、天地大冲撞、天崩地裂……人们称此为“末世的恐慌”。1998年3月12日 ,美国天文学家报告 :在未来30年 ,将有一颗彗星与地球相撞。虽然科学家经过反复计算否定了这一可能 ,但这个消息仍然震惊了世界。“天地大冲撞”早已是个全球性的热门话题。在我国 ,几年前诺查丹玛斯预言、五岛勉预言、天体大十字等散布“世界末日”的图书就已遍布了大街小巷的书摊。回想1999年 ,小行星将要撞击地球的传闻从年初起就闹得沸沸扬扬 ,特别是在中小学生…  相似文献   

7.
深度撞击     
太空大片2005年7月4日,由人类编导的又一部“太空大片”将在距地球1.32亿公里处的宇宙空间上演。届时名为“深度撞击”的彗星探测器将向“近在咫尺”的“坦普尔1号”彗星发射一颗重达372公斤的铜质撞击器。据推算,撞击将产生相当于4.5吨炸药的爆炸,并在彗核表面撞出一个约有足球场那么大、14层楼那么深的凹洞。  相似文献   

8.
一部以星空为银幕的最新“美国大片”向地球公众放映,它的名字叫“撞击彗星”。这一刻,在距地球1.3亿公里之外的茫茫太空,撞击器准确击中坦普尔1号彗星的彗核,砸出一个足球场大小、十几层楼高的大坑,激起的大量尘埃,如焰火般熠熠生辉。这不是电脑制作,不是7年前梦工厂和派拉蒙出品的幻想的《彗星撞地球》;这是真物实景,出品人为美国航空航天局、美国马里兰大学及某航天技术公司。这一幕传回地球,美国航空航天局的实验人员为之欢呼;在中国,电视机前观看CCTV直播的我们也激动不已。有人问“:我们为什么为美国人的太空探索成就欢呼?我们凭什…  相似文献   

9.
1994年7月22日16时(北京时间),苏梅克一列维9号彗星的22颗彗核对木星的撞击全部结束。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观测到如此壮观和详实的天文事件,它表明人类已经掌握了天体撞击行星的预报规律。同一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布消息,认为这次观测“对于今后研究小行星、彗星撞击地球的危险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事件本身对于生活在地球这颗行星上的人类有着发人深省的预警作用”。  相似文献   

10.
陈小红 《生活教育》2011,(20):34-35
美国灾难片《天地大冲撞》里有这样一个镜头:负责阻止天地大冲撞的宇宙飞船执行任务失败了,在返程等待地球毁灭的最后几个小时,船长微笑着给一位眼部受伤的船员念起了一本封面已泛黄的书籍——《白鲸记》,让人震撼的是,在面对世界末日的最后一刻,聆听名著代替了哭泣与绝望,  相似文献   

11.
撞击彗星     
“深度撞击”号宇宙飞船成功发射2005年1月13日,美国“深度撞击”号宇宙飞船成功发射。这艘飞船将在飞行4.31亿千米之后,于7月3日发射一颗撞击舱。如果顺利的话,这颗重约370千克的“巨型炮弹”将于7月4日猛烈撞击“腾佩尔一号”彗星。彗星由太阳系诞生初期的物质构成,它自身温度极低,并处在温度极低的宇宙空间,因此太阳系诞生46亿年来,彗星几乎始终保持着形成初期的状态。对它进行研究,有助于人类揭开太阳系形成和地球生命起源的奥秘。划,“深为什么要“深度撞击”彗星按照预定计划,“深度撞击”号宇宙飞船的撞击舱被释放出去以后,将在直径…  相似文献   

12.
7月4日,“深度撞击”探测器将撞击“坦普尔一号”彗星。“深度撞击”是美国今年1月12日发射的,价值3.3亿美元。这是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的“炮轰”彗星太空实验,也是人类第一次实际接触并探索彗星的空间活动。为什么选“坦普尔一号”撞?“坦普尔一号”彗星是在1867年被发现的,绕太阳运行一圈需5.5年。之所以选择“坦普尔一号”是有理由的:首先人类对它已有100多年的了解,比较熟悉它的轨道特征、自转特征等情况,而且目前它正处于中年时期,比较具有代表性;其次,它距离地球比较近,飞船到达它的彗核所需时间仅为半年。它不是新进入太阳系的活动型…  相似文献   

13.
科学家长期以来猜测发生在二叠纪和三叠纪期间的生物大灭绝归咎于彗星或陨星的撞击,但直至最近,一个美国研究小组才找到了表明彗星或陨星撞地球的有力证据。 在过去几年中,美国华盛顿大学地球化学家贝克及其同事研究了中国、日本和匈牙利的页岩和燧石,并在这些地质样本中找到了布基球分子,这种分子为彗星或陨星撞击地球提供了有力证据。这是因为,彗星和陨星来自恒星,通常是坍塌中的恒星的"信使",而布基球分子的形成需要非常高的压力,恒星则是布基球形成的良好场所;此外,贝克等人找到的布基球分子中含有明显的氦氩混合物,而这种混合物只存在于太空中。以上两点说明,布基球分子是由撞击地球的彗星或陨星带来。 科学家认为这一彗星直径大约13公里,足以在撞击地球时将布基球分子稀疏地散布到整个地球。他们还推测彗星在2.5亿年前撞击了地球。彗星撞击地球导致90%的海洋生物灭绝,70%的陆地生物消失。这场大灭绝是发生在二叠纪和三叠纪之间的分水岭事件,也是地球在史前遭遇的5次类似灾难中最严重的一次。  相似文献   

14.
今年7月17日——22日,将是全世界瞩目的日子,科学家们预测,届时苏梅克—列韦9彗星将与木星相撞。彗星与木星相撞的可能性究竟有多大?会影响到地球和人类吗? 相撞可能性为95%北京天文台台长李启斌说.这颗将撞击木星的彗星是1993年3  相似文献   

15.
最新研究发现,现在有一颗彗星正在向地球的方向飞来。科学家们预计这颗彗星将于2094年与地球相遇。尽管这颗彗星的大部分与地球擦肩而过,但还是会有两块彗星的碎片猛烈撞击在我们的南半球。  相似文献   

16.
2005年7月4日,当“深度撞击”彗星成功时,我想到:近年来,一些媒体不断传出有关小行星将要撞击地球,将给人类带来毁灭之类的报道,使一些人感到惶惶不安。在地球的历史上,确实有过天外来客与地球相撞的事实,但问题是小行星自然撞击地球的几率究竟有多大?假若小行星真的向地球飞来  相似文献   

17.
校园里的"ET"     
《外星人ET》是美国大导演斯皮尔伯格执导的一部科幻片。讲述了一个被同伴不小心留在地球上的外星人与小男孩艾里奥特建立起纯真友谊的故事。多年来这部影片受到了全世界影迷的热爱,成为妇孺皆知的电影经典。  相似文献   

18.
在地球近46亿年的历史中,类似小行星撞击地球的事并不鲜见。尽管这些外来天体在地球表面留下的痕迹,可能会被各种地质活动等自然因素抹去、抚平,但我们依然能看到昔日天地大冲撞留下的一些陨石坑。科学家们已经在世界各地确认了176个陨石坑,  相似文献   

19.
[生命起源]美航天航空局“深度撞击”计划成果提示彗星有可能是地球上最早有机物的来源据2005年9月5日《环球时报》报道,美国航天航空局“深度撞击”计划首席科学家迈克尔·赫恩表示,利用航天器对“坦普尔1号”慧星的撞击所得资料表明,在彗星和小行星撞击频繁的地球早期阶段,彗  相似文献   

20.
7月4日,经过170多天的深空飞行,走过4.31亿公里,在距离地球1.3亿公里处,美国“深度撞击”号探测器用一个铜质锥体撞击“坦普尔一号”彗星的彗核,这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空间科学实验/ 大家一定会问,为什么要惊天一撞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