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中、高考的指挥棒下,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能顺利到达大学彼岸的同学毕竟是少数,如何才能使自己成为这为数不多的佼佼者,已成为广大中学生及其家长们“生命不能承受之重”。教改之后,尽管课业的负担已不如当年,但是无形的压力更甚从前,其表现特征之一就是,戴眼镜的同学越来越多。随便进入一所中学,摘下了眼镜,眼前一片模糊的学生大有人在。而“怎么又看不清了,改天再去配一副眼镜”的抱怨声,也未必是少数。  相似文献   

2.
报纸一直以来被称为“新闻纸”,然而随着都市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读者对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及信息的占有欲望不断增强。由此,报纸已不能仅仅停留在“新闻纸”的层面上,而更应该成为一张“实用纸”——关爱百姓冷暖,提供实用信息,指导市民生活。  相似文献   

3.
全国两会是中国政治生活中每年的“重头戏”,更成为了每年各大媒体新闻争夺战的“重头戏”。过去讲“两会年年开,年年都相同”,不知不觉问,社会的评价已逐渐转变成了“两会年年开。年年有不同。”关注今年的“两会”,发现“两会”已越来越贴近生活,有血有肉,真正成为了国家政治生括的头等大事,成为了国内外各新闻媒体争相报道的热点,成为了没有硝烟的新闻战场。在今年同城媒体派出精兵强将血拼北京“两会”报道的时候,重庆晚报两会报道组始终坚持“新闻导向而非竞争对手导向”的策略,坚持走自己的路,做真正的新闻,圆满完成了这场新闻重头戏,  相似文献   

4.
电视“真人秀”的冷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一股“真人秀”的热潮正在全球蔓延,并已成为一道电视文化新景观。“真人秀”是指由普通人(非扮演者)在规定的情境中,按照制定的游戏规则,为了一个明确的目的去做出自己的行动,同时被记录下来而做成节目展示给电视观众。这种新的节目形式一经出现,就风靡世界。始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网络通缉”案例不断出现,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现象,它可以成为人们维护自己权益的一种手段,但从法学角度看,“网络通缉”也极易侵犯他人的权益,因而,应思考如何来规范管理。  相似文献   

6.
张彤 《新闻知识》2001,(9):26-26,40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逐步完善,报纸产业化已成为报业持续发展的正确途径和坚实的物质基础。大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求得自身的发展壮大,把“子报”推向市场,让“子报”依靠自己的优势和特点,在市场大潮中学会游泳,以求生存和发展并为大报作出应有的贡献。欲达此目的,为“子报”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已成为实现“子报”产业化的正确途径。“子报”产业化与放水养鱼子报长期以来靠大锅饭喂养,一旦断奶后,必然会遇到种种困难,有些问题依靠自身的能力是难以克服的。因此,“大报”应该从战略的高度,为“小报”创造良好的…  相似文献   

7.
肖雅 《河北广播》2005,(5):83-83,86
很多年前听到一位研究传媒的学者曾谈到美国ABC的一个理念,“特定的节目给特定的受众,满足特定受众的需要,特定受众的集合便是我们总体的受众世界”,当时的感觉是这一理念距离我们很遥远,我们的广播不是要服务大众吗?然而,就如同计划经济时代的人们习惯于逛百货商场而不可能预见“专卖店”:“精品店”一样,随着“大而全”式的综合频道已无法满足受众细分的收听需求,广播从“广”到“窄”的潮流也在不断催生出各种专业频道的出现。那么今天,专业化的主持人行将替代“万金油”式的主持人也将成为一种新的节目景观。这是一次新的梳理、新的整合、新的定位和新的突破,而主持人要想长期存活下去,就必须要到适合的栏目中去寻找自己,也就是说在专业化中找到专门的自己。  相似文献   

8.
当前国内报业市场,报纸“影响力”已潜移默化地成为专业人士衡量报纸生存状态的标准。报纸的“影响力”实际上是指报纸以一种自己的传播方式感染受众的能力,其本质是一种引导力,即报纸对受众的认知、倾向、意见、态度以及行为决策等方面的影响作用。从根本上认识报纸影响力的决定力量、形成过程及怎样驾驭使影响力转化成有效生产力是当前报人首当其冲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新闻自由如今已堂而皇之地成为某些西方媒体的玩偶,他们常常对己一套,对人一套。对有利于维护自己国家利益和价值观念的不吝赞美之词,对不符合自己国家利益和价值观念的则大加讨伐,甚至不惜歪曲事实、混淆是非。在他们眼里,新闻自由只不过是掩饰自己过错和讨伐别人的“挡箭牌”、“杀手锏”。  相似文献   

10.
疗心妙法——图书疗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代人日益严重的心理危机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又一“杀手”,如何从根本上缓解这一危机的存在和发展,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文章介绍“图书疗法”这一国外实践已证明行之有效的做法,以资国内同行借鉴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胡健 《新闻三昧》2006,(1):68-69
从网络上获取新闻,已成为许多人了解时事的重要途径之一。但与此同时,网络新闻的真实性仍时时受到质疑,网络新闻传播仍陷于信任危机。当人们提及自己所知信息来源,从“报上读到的”、“电视上看到的”、“广播里听来的”,又增加了“网上搜得的”以后,“网上搜得”常常最不被信任。因此,如何缓解网络新闻的信任危机,是网络媒体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徐志东 《新闻前哨》2004,(12):20-21
武汉电视台《百姓连线》开播已经一年了。这是一个非常年轻的栏目,也是一个充满了生气和活力的栏目。在这一年的时间里,经过各城区记站记们的辛勤工作和编辑部工作人员的努力,《百姓连线》已基本成为“老百姓自己的电视新闻”,“连线为民、为民连线、连线连心”的栏目宗旨日渐鲜明,栏目在社区、在百姓收视群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新闻采编》2006,(5):F0004-F0004
现在,我们正处在一个“读图时代”,图片已成为人们打开报纸后的“第一视点”,图片的功能已从过去简单的一种新闻形式,一种版面美化手段,上升为争取读者注意力,提高报道现场感和贴近性的一个“亮点”,成为增强报纸竞争力的一大要素。  相似文献   

14.
王崧  王岱 《声屏世界》2002,(9):24-26
当下的中国电视领域,“策划”一词已频繁地出现在许多电视节目的创作人员名单中,且常常放在显著的位置上。难怪电视界前辈感慨地说,电视制作已由“编导中心”转向了“策划中心”。具体到电视新闻节目,策划同样成为电视新闻工作者的经常实践,成为一种常态存在。在《新闻调查》《时空连线》节目组里,策划已成为一个固定工种。策划不仅在一期节目中负担先期“思维引擎”作用,而且成为贯穿该期新闻节目始终的“智慧线”。本文以《时空连线》为例探讨新闻节目的策划方法。应对新闻大战的策划创新是策划的核心。在今天这个鲜有独家新闻的时…  相似文献   

15.
转眼间,陕西日报副刊《社会大视角》已出刊120多期,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送走了900多个日出日落。前后对比,显得更成熟更老道了.展示出了新的风采。数年前,陕西日报的老总提出了“图文并茂,两翼齐飞”的办报思路。“大视角”就是在这个思路下诞生的。如今.她已成为全国有名,百姓喜爱,为陕西报界赢得荣誉的一张“大副刊”。每次看到她,都有一种情风扑面,诙谐幽默,以正压邪,催人奋进之感。即使读了那些让人感到沉重、忧虑的图片和文字,也能从沉重、忧虑之中受到鼓舞,坚定信念,看到希望。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邮出:要“着…  相似文献   

16.
董乐铄 《传媒观察》2006,(11):44-45
互联网在飞速发展,作为网络媒体的新锐元素,博客在不知不觉中渗透在网络交往的每一个角落。博客时代的到来给网络交往方式带来了新的渠道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当前在我国,几千万人用博客作为自己的身份名片,博客已成为他们的一种社会生活方式或交往习惯。随着博客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阅读博客也成为了一种习惯。与勤劳的博客写手相比,看客们会忠卖地等待博客“地主”更新网络日志,他们发表评论或保持沉默,即所谓的“灌水”和“潜水”,并以第一个发表评论为荣,美其名曰“沙发”。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电视事业的发展和媒体间的激烈竞争,我们的传媒比任何时候都有更为强烈的发展意识危机意识。面对“媒体大战”,各电视台纷纷“上星”,专业频道不断增多.各类节目层出不穷。如何面对前所未有的竞争和挑战,吸引更多受众的目光,锁定自己的频道、栏目.已成为各电视媒体关注的焦点。而强化精品意识,大力实施精品工程.不断提高宣传水平和节目质量.实施品牌经营,已成为电视业界竞争的必然趋势和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期刊业的发展已进入了“品牌探索”期,这较之上世纪80年代的“产品探索”期和90年代的“市场探索”期,无疑是一个历史性的跨越与突破。同时这也表明,期刊的品牌营销时代已经到来。我国教育类品牌期刊的缺位,已成为行业内突出问题。读者细分和定位趋同化严重,也使得杂志内容出现“同质化”。如何打造教育类品牌期刊,已成为业界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教育类期刊中有悠久历史的一本老刊,《教育与职业》一直在积极探索适应新时代的期刊发展之路,将打造品牌期刊作为自己的办刊追求,通过不懈努力,也获得了一定的行业认可,开拓和稳固了自己…  相似文献   

19.
如何应对恶意诉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意诉讼目前正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对付舆论监督的手段。我们知道,任何一篇批评报道,都将会给当事人带来“名誉损失”,都不是什么值得高兴的事情。不少当事人不管自己有错没错,有理没理,都要冲冠一怒,来个“诽谤”“侵犯名誉权”等内容的新闻官司,出出自己被公开批评的一口恶气,用“法”治治那个敢舆论监督的媒体和记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新闻周刊》2005,(38):34-35
在成为计划经济的长子之后,上海长年处于孤独的领跑状态中,于是上海逐渐孤立,形成了一种类似于日本“脱亚入欧”的心理——某种程度上不把自己当作“中国人”,因而把一切外省人蔑称为“乡下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