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3月25日,在中央电视台2005年“体坛风云人物”颁奖典礼上。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萨马兰奇向万里先生颁发体育终身荣誉奖,其长子中国网球协会副主席、著名体育散文作家、本刊名誉主编万伯翱代领金奖并与萨翁合影。  相似文献   

2.
万伯翱,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会长,中国网球协会副主席,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万里的长子。受老爷子的影响,万家第二代和第三代成员,个个会打网球,尤其是万伯翱,球技不俗,多次获得全国新闻界网球赛总编组双打冠军。  相似文献   

3.
汤昕东 《垂钓》2006,6(8):51-51
游钓恐怕是绝大多数钓鱼人可望而不可及的梦想之一,尤其是那些长途跋涉的万里之行。然而在中国,热衷和关注游钓的钓鱼人却不在少数,李根浩就是其中之一。提起这个名字,您也许会觉得很陌生,但如果说到“逍遥戏鲛客”,也许经常游弋在网络各大钓鱼论坛的钓友们就该耳熟能详了。  相似文献   

4.
外界对衡水的了解,多停留在“老白干”外之烈和中学之牛。2020年金秋时节,衡水中学邀请著名作家、爱心万里公益基金会理事长万伯翱(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万里之子)先生一行人参加“奖助学(教)金颁发大会”。  相似文献   

5.
姜宁杭 《垂钓》2005,5(11):46-46
熟悉悬坠钓法的钓友一定会对“盲医”这个概念有所了解,何谓悬坠钓法的“盲区”呢?就是以铅坠为球心.以长子线或短子线为半径形成的球体以内的区域。在这个区域内,  相似文献   

6.
读《中国钓鱼》见少奇同志垂钓照片,又读万伯翱文,颇有感触。少奇同志极少钓鱼,此次亦边钓边思国家大事。不意两年后,“文革”“炮”起,一代革命元勋竟含冤而去。连不计工拙、平民,写此:半是垂钓半沉思,一生难得有此时。游鱼不应怨鱼肥,*水手*甘苦复谁知。看《...  相似文献   

7.
2006年第十二期“鱼的知识”刊登了我的一个问题《“黄瓜香”学名叫什么?》。经专家解答,特别是拜读了万伯翱先生的文章《香鱼,香鱼……》后,我特别想把我冰钓香鱼的事详细告诉大家——[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任志新 《钓鱼》2004,(4):15-15
把标准悬坠钓组的长子线钩换成虫饵钩,并在这根子线上系上一小坠,两钩相距5~7厘米,小坠距钩同样3~5厘米就成为一钩装粉饵、~钩装蚯蚓的新钓组。这个结构与《风催标移的信号把握》(详见《钓鱼周刊》百期精选79页)一文接近,只不过该文是全用粉饵,所以双钩距离小。本文一钩用虫饵,为保证鱼儿安心吃食,小坠离钩3~5厘米,所以双钩距离拉大了。  相似文献   

9.
王大禄 《钓鱼》2006,(18):10-11
(四)悬坠钓在钓鱼运动中的地位 悬坠钓的推广,风靡大陆,加之近几年来把池钓鲫鱼作为全国性钓鱼大赛的主题时,悬坠钓的名声就更响了。一时间,钓界对它的推崇,媒体文章的大肆宣传,名人对它的溢美之辞不绝于耳。对它的评价之高让人头晕目炫,说它是什么“世界一流”钓技、“最佳”钓法,甚至说“悬坠钓”要“颠覆”整个钓鱼,“罢黜百家,独尊悬坠”,从而成为钓鱼运动的“霸主”。  相似文献   

10.
管察 《钓鱼》2010,(23):8-9
2.50~60厘米对折的长子线主导了钓慢鱼 线组经历了丝、麻、棉线一线到钩,到坠钩卧底,主脑线连接,主线相、脑线细,再到“台钓”的子母线结构,郡是围绕着鱼的食相展开的。  相似文献   

11.
每到“草色遥看近却无”时,我们这里便雪融冰消开河了。钓迷们经过一冬的“煎熬”,急不可待地拿出竿,第一次光临的地方当属长年“哗哗”流水的小溪。它比大水域解冻早,升温也快,在这儿钓鲫鱼,采用边走边钓让饵去找鱼的钓法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12.
河南长垣在豫东北部,与山东仅隔着一条黄河,有着丰富的水利资源,属黄河下游的黄泛区,滩区内低洼处都注满了水,也随之存住了大量野生黄河鱼种,随便找个坑塘下钩,都不会让你失望而归。  相似文献   

13.
尚立和 《垂钓》2005,5(9):45-46
命题中的“钓半调倍”有两个含义:一是首先调浮标的钓目,测好水深后再调浮标的调目:二是钓目高度是调目的一半.调目是钓目的加倍。至于“三同一”是指:调目与钓目的高度差等于长子线与短干线的长度差.它们都等于一颗饵团在半水中压下标尾的高度。这种调标方法快捷、准确,垂钓时标尾能清晰反映饵情和鱼讯.适于使用悬坠底钓法在野外休闲钓。  相似文献   

14.
钓一线     
张炎冰 《钓鱼》2009,(18):9-9
“台钓”从调4钓2、搓饵钓底入门,两钩状态是下钩卧底,长子线松弛;上钩触底,短子线伸直。竞技钓快鱼会遭遇鱼口越钓越小,视力差、视觉反应迟钝一点的人不是看不到动作,就是抓不住口,特别是为节省装饵时间而用拉饵的时候,饵轻了、小了,调4钓2几乎不反应鱼口。冬天,在大棚里钓鱼是一种享受,让人乐此不疲。但冬天的鲫鱼咬钩极轻,即使用1号浮标拉饵,钓底最多也就是半个黑格的动作。  相似文献   

15.
张铨 《钓鱼》2004,(12):11-11
最近拜读了一篇题为《悬坠,颠覆台钓》的文章,引发了我对“台钓“、“悬坠钓”和“竞技钓”等称谓的概念问题的思考,现发表点个人浅见与大家商榷。  相似文献   

16.
《中国钓鱼》2003,(12):40-40
首届“华夏作家网杯”文学大赛日前在京揭晓。长期坚持业余文学创作的国家体育总局人力资源开发中心主任、中国作协会员万伯翱先生继去年在“罗庄  相似文献   

17.
张孚 《垂钓》2007,7(2):70-70
有一种海鱼很爱生气,只要被人钓上岸,它的肚子就气成了球状。因此,有些人习惯称这种鱼为“气鼓鱼”。有一次,钓友老三和夫人在海边垂钓,夫人钓到了一条气鼓鱼,惊讶地问:“瞧,它的肚子怎么这样大呀?”老三不以为然地说:“这有哈奇怪的,它怀的是龙凤胎。”  相似文献   

18.
马口通缉令     
赵玉堂 《垂钓》2004,(7):19-21
残忍的马口有时能将一塘活蹦乱跳的鱼苗吃个精光,受害塘主们下了一道“通缉令”,扬言谁捉到马口有赏。从此,马口的名声扫地,“缉拿”马口的方案与妙招也就相继出台。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鲢鳙属中上层鱼类,也就是说它们活动或觅食主要是在中上层水域,这是鲢鳙的习性,下底索饵对于鲢鳙来说是有一定“困难”的。而垂钓者们最习惯、最方便、最快捷的垂钓方式则是用手竿底钓。人们喜欢钓底,而鲢鳙喜欢“悬吃”,这就产生了一对矛盾。如何能解决这一矛盾呢?那就是选择陡坡。在陡坡上钓鲢,饵能触底,对钓手来说是“底钓”,而对鲢鳙来说则是“悬吃”。这既方便了垂钓者,又方便了鲢鳙,正是“两全其美”。  相似文献   

20.
吴芜 《垂钓》2005,5(2):16-16
“钓王杯”对邓刚来说更像是一个起点,在那之后,他就立志要从一个只会钓小鱼的“钓王”成长为一名全能的高手——今天看来,他做到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