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浙江宁海有个剧种叫“平调”,平调有出传统戏叫《金莲斩蛟》,后来改编为神话剧叫《银瓶仙露》,戏里有个角色叫独角龙。独角龙的表演非常有意思,嘴巴里可含十颗猪獠牙,人们在台下看到:独角龙的嘴里先出现两颗,接着四颗、六颗渐次增多,能上下翻动,左右开放,颇有川剧“变脸”那样的“特技”和“绝招”,这绝招当地叫“独角龙耍牙”。浙东的观众若说起平调,最爱点看独角龙的戏了。若在乡间演出,男女老少便会奔走相告。“独角龙耍牙”成了平调的品牌,现在又被国家文化部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独角龙这个名字有点怪,它是个什么东西呢?我在家乡…  相似文献   

2.
要说子怡的事,肯定要涉及到我的父母亲。我的父亲叫章元孝,我的母亲叫李涿生。父亲在北京电信部门工作,是个很正统的党员、干部,母亲原来是幼儿园老师,因为身体不好,现在退休在家。母亲年轻的时候也算个美女。记得我们小时候在宣武区那儿住,邻居都管我妈叫“小华侨”。父亲就对我们说过:“你妈年轻的时候真漂亮。”  相似文献   

3.
马粪包     
马粪包可不是为人拉车,供人乘骑的活蹦乱跳的马的排泄物,而是外部形状长得像马粪蛋儿似的一种植物,是菌类的一种。马粪包在植物科属里属灰包科,植物学上叫“网纹灰包”,医药学上叫“马勃”。可能就因为它长相跟个马粪蛋儿似的,老百姓叫它“马粪包”,也叫它“马屁包”。  相似文献   

4.
吕志 《生态文化》2005,(3):14-16,24
在东北山区,有个叫二道沟的山沟沟,沟里住着十几户人家,有人家住的地方就得有个村名,那地方的人把村叫“屯”,这个十几户人家的小屯就叫二道沟屯。  相似文献   

5.
30多年前,在四川与云南交界的大裂谷带发现了一个罕见的大铁矿。毛泽东主席听了汇报很高兴,问那个地方叫什么,回答说没有名字,只有7户人家和当地人称为“攀枝花”的一棵大树,毛泽东笑了:“那就叫攀枝花吧!”随着数万名来自全国各地建设大军的开赴建设,“攀枝花”3个字响遍了全中国,它成为60年代“大三线”艰苦创业的典范。在沟壑纵横的荒无人烟之地,拓荒者搭起帐篷,炸平山头,架桥修路,开始  相似文献   

6.
队长老毕     
老毕不老,今年刚满29岁,却在西藏高原工作生活了5年。老毕名叫毕占国,名字是姥姥起的,老毕的两个表哥一个叫占山、一个叫占岭,按姥姥生前的话说:“占山占岭都是土匪军阀的作风,外孙叫占国吧,将来长大了好有出息”。老毕的确出息了,到部队后,立功、入党、提干几乎一气呵成,  相似文献   

7.
蟒蟾坡     
林然 《生态文化》2008,(3):44-47
在我的家乡,有一座普普通通的山,因为山体向阳的坡度很缓、很长,人们就把这山叫“坡”。又因为这山在村子的最北边,这山的全名就叫“北坡”。  相似文献   

8.
100年前的杭州知府林启在他的晚年做了三件大事。历史对他的记载非常简略。我们现在已经无法详尽追溯林启在思索中国命运时的心路历程,但我们可以从他经办的这三件大事中看出当时影响中国整整一代人的想法:实业救国,教育救国。1897年,林启在杭州推动提议建立了三所后来对中国教育和科技的发展都有很大影响的学校。其中之一,便是他亲手创建并兼任总办的蚕学馆。从100年前留下的唯一一张照片来看,坐落在青山绿水之间的蚕学馆宁静  相似文献   

9.
煤的词义演变与古代民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并利用煤的国家,早在汉代已将煤用于冶炼。欧洲对煤的开发和利用则比我国晚了一千多年。但“燃煤”古代并不叫“煤”,而是称为石涅、石炭、石墨、石薪等。“煤”在元初用来指称“煤炭”,到明代才普遍流行开来。“煤”的本义是烟尘,烟尘跟粉末状的燃煤相似,所以人们把燃煤也叫媒。  相似文献   

10.
王琳 《生态文化》2001,(4):50-51
柴河上游有个村子叫马家店,村北过柴河有个小荒沟,沟里住一户人家。听母亲说,那是我母亲奶奶的娘家,论起来还是亲戚呢。吕家当家的长得膀大腰圆,富富态态,说话像敲钟,嗡嗡响直震耳朵根子。他在柴河两岸买些杂木檩子椽子,雇大马车拉到铁岭卖,赚些个小钱维持生计。大伙就管他叫吕木头,叫常了又省去“头”,叫吕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