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8 毫秒
1.
核心力量训练作为一种较新颖的训练方法,打破了原有的训练手段与格局,虽然在国内田径训练中大量引入,但仍处于起步阶段,需要进一步细化提升。通过分析核心力量对田径训练的有利价值和意义,认为:有利于肌肉的神经控制和提升动作稳定性、有利于增加能量利用率提升运动能力、有利于增强运动员的本体感受与调控能力。并结合田径训练方法与手段,按照等长与等张收缩的基本理念,将田径中核心力量训练分为:稳定性静力性动作练习、静力性四肢可控动作练习、动态动作下核心部位的非动态运动、动态运动下的运动员练习、动态运动时运动员的抗阻练习五大类方法。  相似文献   

2.
黄传婷 《中华武术》2023,(3):41+44-45
发展高中田径运动员的耐力和核心力量有利于他们在比赛中取得胜利,而高中田径运动员的体力和耐力正处在绝佳上升阶段,具有极大的提升空间,对高中田径运动员进行有效的力量训练,能够极大提高他们的耐力,提升他们的综合体能素质。本文主要对高中运动员耐力和核心力量的训练方法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高中田径运动员的训练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3.
强有力的摆臂是田径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也查阅了很多书籍和相关资料,很少有专门提及如何加强田径运动员摆臂力量的训练方法。笔者在进行体育特长生的训练中针对摆臂力量差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索、分析、实践、运用,发现对特长生田径成绩的提高帮助很大,现将训练方法、手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核心力量训练是田径运动员重要的训练项目之一,对于运动员的平衡能力、灵活性以及爆发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小学生正处于身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如何在不损伤小学生身体健康的情况下,最大程度提升核心力量训练效果,是小学田径训练中人们重点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具体教学案例,从训练计划、训练方法、训练形式三个层面,提出行之有效的训练策略,以期能够提升小学田径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强勇 《灌篮》2021,(3):49-49
在我国体育事业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各类运动项目的专业运动员数量都正呈逐年增多趋势,田径投掷项目也不例外。为了促进运动员在田径投掷项目比赛中的水平发挥,日常应加强对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训练。本文首先简述了核心力量的概念及特点,其次分析了田径投掷项目中核心力量的训练意义,最后介绍了田径投掷项目中核心力量的训练方法,希望能给广大教练带来一点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 我国对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力量和速度力量训练,习惯采用双腿负荷的训练方法。本文结合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生长发育特点,谈点单腿训练的问题,供从事青少年田径训练工作的教练员们参考。在大多数跳跃项目中蹬地都是用单腿来完成的。研究表明,跳远、三级跳远和跳高起跳时,单腿承受的负荷是本人体重的5-7倍。不难理解,对于这种超负荷应该从小有计划地进行训练,特别是对青少年运动员更应如此。然而,在训练实践中我们却不难发现,不仅是青少年田径运动员,就是训练有素的运动员几乎都是用双腿来完成大部分训练的。  相似文献   

7.
力量训练是田径运动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男女在身体形态和机能等诸多方面的先天差异,女子田径运动员在力量训练方法上与男子运动员相比有其异同点。 1.极限重量训练是最有效的方法力量训练方法按负荷的重量可分中重量、大重量、次极限重量、极限重量训练。男女运动员在提高最大力量时,采用的最有效的方法是极限重量训练,也就是通过负荷最大重量进行的力量练习。这种方法能通过对抗超负荷  相似文献   

8.
蒋刚强 《体育科技》2001,22(3):38-40
借鉴现代篮球运动训练的基本理论,结合多年篮球运动训练的实践经验,对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的指导思想作了补正,同时提出了专项力量训练的原则和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9.
初中生的身心发展速度快,且处在一个黄金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提高初中田径运动员的运动水平有着很高的优越性,抓住时机优化田径训练活动也有助于提高田径训练效果。力量训练是田径训练活动的重点,因为田径项目对运动员力量的要求很高,要想确保技巧的充分发挥,也要有良好的力量作为支撑。对此教师在训练活动当中应该把握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创新训练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运动素质。  相似文献   

10.
核心力量训练作为一种新的身体素质训练方法和手段,对人的运动能力的提升和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运动项目中。文章探究了高校田径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的方法,目的是使教师和大学生充分认识到核心力量训练对提高运动成绩和身体素质的重要性,同时也使核心力量训练在高校田径运动项目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和规范化,将更加合理的训练方法引入田径运动项目的训练中,以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11.
对参加山东省第11届大学生田径运动会不同组别运动员的比赛成绩进行对比,揭示山东高校2003年优秀田径运动员的分布和不同组别之间相同项目的差距与不足,为山东省各高等院校的领导、教练员、运动员和有关人员提供信息,为2004年准备报考山东省高等院校的运动员了解现阶段山东省大学生田径运动成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熊茂湘 《体育学刊》2002,9(3):112-114
针对《我国田径运动技术水平的制约因素与发展构想》一提出的4个论点:人才分流走失严重,教练员的训练方法守旧、基层群众性田径竞赛活动少、遗传因素。在调查访问的基础上得出:传统化是制约我国田径运动技术水平的内在的、本质的因素,高校建立高水平运动队,是田径运动人才的合理分流。实现我国田径运动技术水平的可持续发展,应解放思想,摆正心态,给田径运动训练一个宽松的内外环境;增强科学理性,实行科学选材和科学训练;分流引畅,运动员培养大学化。  相似文献   

13.
随着高校体育运动竞赛活动的蓬勃开展,高校代表队运动员学习与训练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引导他们正确处理训练与学习的关系?本文从端正队员指导思想、严格入队条件、树立良好队风、协调练与学的时间以及加强协作管理几个方面谈了自己肤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短跑项目是典型的高强度无氧代谢极限速度性项目,对运动员的力量.速度和速度耐力要求很高。就如何根据普通高校业余短跑运动员的训练特点,选择合理有效的方法手段进行系统的短跑专项训练,有效提高运动员的成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穴位刺激提高田径运动员快速力量的实效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穴位刺激等实验方法,探讨提高田径运动员快速力量的实效性。结果显示,该方法有助于提高田径运动员的快速力量,能有效地提高田径运动员立定跳远和60m跑的成绩,可作为田径运动训练中提高运动员快速力量的一种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16.
综合运用历史材料与分析比较等研究方法,从目前我国高校田径水平的整体性出发,对高校10年试点培养高水平田径队的水平状况进行了材料比较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高校96年田径整体水平仍处在偏低位置。我国高校田径队要在21世纪40年代初或末期代表国家走向世界困难不少,目前我国高校试点学校培养高水平田径队还受到极大制约,主要受到八个方面问题的影响:一是大学阶段与运动员入校前运动成绩的衔接问题,二是试点学校办队的指导思想问题,三是营造高校田径比赛的大空间环境问题,四是高校学制年限与训练年限的矛盾问题,五是重点项目的布置与待遇问题,六是田径运动队的后备力量培养问题,七是高水平田径运动队的教练问题,八是培养人才与输送人才的定位问题等等,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及数理统计法,对江西省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员的培养现状进行深入的调查与分析,获得了一定的有价值的数据和情况供主管部门参考,旨在促进江西省乃至全国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通过与2010年全国田径锦标赛成绩对比,对我国大学生田径竞技实力现状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大学田径竞技水平相对于全国水平还处于二流水平,大学未能达到独立培养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的要求。2)大学田径各项目竞技水平发展很不平衡;各项目运动员梯队建设还不理想。大学生田径整体水平普遍落后的原因主要有:1)"高水平运动员"的概念笼统、不公平竞争严重;2)高水平教练员缺乏;3)大学生运动员学训矛盾严重;4)依赖专业运动员挂靠现象不利于大学竞技运动的长远发展;5)投入经费少、竞赛少,缺乏交流;6)缺乏有效的大学生运动员的培养体制。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调查法、数据统计法等,对吉林省7所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受训练环境、运动员来源、训练时间、经费、教练员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吉林省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面临许多困难。如何根据吉林省普通高校的特点,因地制宜地解决好这些问题,使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保持并扩大发展势头,成为必须关注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20.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黑龙江省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发展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黑龙江省普通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员主要来源于青少年体校、普通中学、专业队现役或退役运动员;黑龙江省普通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队教练员平均年龄为41岁,学历以本科为主,大多数为兼职教练。通过对黑龙江省普通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队现状的研究,可以找出存在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