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郑勇 《新闻三昧》2007,(10):10-11
鲁迅先生说过这样的话:要极俭省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见鲁迅《我怎样做起小说来》)在某种意义上说,"画眼睛"就是"刻画心灵"。  相似文献   

2.
标题是一篇新闻的眼睛,一贯是媒体着力"经营"的重点。鲁迅先生也主张:"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倘若画了全副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法国新闻理论家贝尔纳.瓦耶纳曾经说过:"新闻工作者的  相似文献   

3.
写眼睛     
只要坚持真实性的原则,文学作品中描写人物的一些手法,写新闻的人完全可以借鉴。写人物,最重要的是写面部,尤其是眼睛。鲁迅说过一句话:“忘记是谁说的了,总之是,要极省俭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我以为这话是极对的,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鲁迅所忘者,乃晋代画家顾恺之。此人写真,画出人像以后,往往搁置一边数年不肯点睛。别  相似文献   

4.
鲁迅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思想家与文学家,堪称中国的民族魂。关于他的论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新时期以来,在鲁迅研究领域更是发生了频繁的论争。这固然是因为鲁迅及其著作这一研究客体,即鲁迅思想的深刻  相似文献   

5.
贾峪玥 《新闻世界》2004,(11):59-60
鲁迅先生说:“极俭省地画一个人,最重要的是画他的眼睛”。那么要让新闻生动、生辉起来.也需要点睛之笔。  相似文献   

6.
正"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这是杜甫的名句,喻示生前的荣耀与身后的寂寞,虽有强烈之落差,但大致如此。试看古今多少风云人物,几乎都难以摆脱"俱往矣"之命运。不过凡事总也有例外,譬如有一位叫鲁迅的,自从这个名字在文坛出现后,将近一百年来,就始终没有寂寞过,生前没有,身后似乎也没有。然先生有一件遗事容易为大家忽略,那就是关于他的版税之争。  相似文献   

7.
谈“画眼”     
“画龙点睛”这成语,许多人都知道。它往往是比喻写作时的传神之笔。在叙事性的作品中,这“点睛”之笔通常又称做“画眼”。鲁迅说:“忘记是谁说的了,总之是,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我以为这话是极对的,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鲁迅这儿所转述的,显然是被誉为“画祖”的顾恺之的名言。相  相似文献   

8.
喜阅《中国民间四百宝相图说》张仃早在30年代,鲁迅先生就非常关心民间美术的整理研究工作。他自己在写作之余,曾亲手画过“无常鬼”之类。因为在斗争形势剧烈年代,只能抽一部分时间扶持中国木刻运动,也曾与郑振择先生出版过一部《北京笺谱》。但他不只一次谈到“民...  相似文献   

9.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更是媒体一贯着力“经营”的重点.俗话说得好:“看书看皮,看报看题.”标题是对消息内涵的高度概括和浓缩,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新闻标题正是新闻事实和文字表达艺术的汇流与综合.鲁迅先生也说过: “要极省俭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倘若画了全副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法国新闻理论家贝尔纳·瓦耶纳曾经说过: “新闻工作者的职业可以说是一半搞新闻,一半搞诱惑.新闻的好坏还得看它吸引力的大小.”  相似文献   

10.
在1980年第4期《新闻战线》上,姜德明同志写了一篇热情洋溢的回忆文章《想起〈鲁迅晚报〉》。在文章的最后,他无限感慨地说:“事隔三十几年了,遗憾的是几乎没有人提到过《鲁迅晚报》的事,我想再过若干年恐怕人们更要隔膜了。真希望当年参加过《鲁迅晚报》工作的同志能回忆一下这份晚报的诞生,以及  相似文献   

11.
正极富时代气息的"野路子"艺术评论家陈鹏举这样评价谢之光:谢之光是我们这个城市一个难以忘怀的画家。可惜,因为他的广告画名声和成就太大,他那安放了他的不羁的艺术灵魂的可以称之为"谢之光的画"的画,却被看轻了。以致今天,谢之光的画还没有被这个时代和画坛清晰记忆。其实,谢之光没被时代忘记,我特别注意到中华艺术宫"海上升明月"常设展里就陈列着他的三幅  相似文献   

12.
鲁迅的图书质量观谢清风鲁迅一生主持创办过7家出版社,编辑过20多种报刊、80多种图书,他对待出版工作一丝不苟,非常重视图书质量。鲁迅对图书质量的高度重视与他对图书出版工作的性质、任务、作用的科学认识是分不开的。鲁迅一生致力于保存旧文化、建设新文化、创...  相似文献   

13.
《出版参考》2009,(8):M0002-M0002
丁聪,1916年生于上海。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开始发表漫画。抗日战争时期,辗转于香港及西南大后方,从事画报编辑、舞台美术设计、艺专教员和画抗战宣传画等工作。1945—1947年在上海发表过不少较有影响的以“争民主”为题材的讽刺画。解放后,任《人民画报》副总编辑。从1979年《读书》创刊起,他的漫画专栏,20多年没有中断过。近二十多年来,他共出版了三十多种集子,有《鲁迅小说插图》、《丁聪插图》,老舍的《四世同堂》、《骆驼祥子》、《二马》等众多作品插图,  相似文献   

14.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鲁迅先生不仅是我国杰出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而且在其非事专长的"余事"、"零碎事"[1]——编辑出版领域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他"一生办过7个出版社——未  相似文献   

15.
在纪念鲁迅诞辰的日子里,读了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鲁迅诞辰百年纪念集》,使人感奋,受益不浅。从百年一遇的纪念意义上说,它是一本珍贵的文献,从作者们与鲁迅的亲密关系上说,它又是一本很有史料价值的回忆录。全书的作者六十三人:既有鲁迅的同时代人,又有他亲自教诲过的学生和接受过他的指导的作家,还有他的子侄儿孙,  相似文献   

16.
何国富  李吉 《兰台世界》2015,(7):127-128
中国现代版画发展历程中,鲁迅是一个起关键性作用的人物,鲁迅不仅积极宣传现代版画理论,而且直接参与到版画创作中。在他的倡导下,及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左翼美术联盟于1930年成立,成为现代版画艺术运动主力军。  相似文献   

17.
何国富  李吉 《兰台世界》2015,(3):127-128
中国现代版画发展历程中,鲁迅是一个起关键性作用的人物,鲁迅不仅积极宣传现代版画理论,而且直接参与到版画创作中。在他的倡导下,及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左翼美术联盟于1930年成立,成为现代版画艺术运动主力军。  相似文献   

18.
鲁迅的1911     
1911年,鲁迅30岁,此时他还没有启用鲁迅的笔名。这年辛亥革命爆发前后,鲁迅从经济到精神都很困顿,是辛亥革命改变了他的处境,使之成为无所顾忌的独立撰稿人。年初,鲁迅在绍兴府中学堂教书,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时  相似文献   

19.
李飞宏 《大观周刊》2012,(43):30-30
鲁迅最早对屈原作品作出评价是通过他和好友许寿裳聊天时表达出来的。据许寿裳回忆,在日本留学期间鲁迅曾送过他一本线装《离骚》,并对他说:“《离骚》是一篇自叙和托讽之作,《天问》是中国神话和传说的渊薮。”自此以后,鲁迅在他的一些作品中更加全面、深刻的对屈原及其作品作出了评价。  相似文献   

20.
这分明是一幅画.处处显露出精心构思的布局。 这决不是一幅画,它是一幅纯粹的摄影作品,没有搞过任何彩排摆拍,也没有做过任何后期加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