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左宗棠收复新疆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60-70年代,中国西北边疆与东南海防同时告急,左宗棠主张“塞防”与“涨防”并重,力主收复新疆。他的主张及其贡献对于维护祖国统一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左宗棠收复新疆之思想基础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1.治经世致用之举,对新疆地理的研究;2.进军陕甘的军事眩张“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相似文献   

2.
清代闽台海防一体化思想的发展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闽台的海洋地理环境决定海防是须臾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从清代闽台区域的海防实践,传统海防观向近代海防思想发展的过程,论述林则徐、魏源建立外海洋军以为海疆久远之谋的海防思想,以及对闽台海防 思想较有影响的左宗棠、沈葆桢、丁日昌、刘铭传的海防思想,海防思想的中心是“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这个时期的海防思想对尔后兴起的维新变法思想起了筚路蓝缕的开拓作用。  相似文献   

3.
自1877年至19世纪90年代,清政府曾四次派遣福州船政学堂学生赴欧学习西洋造船、驾驶技术,以期加强中国的海防建设,“欲与洋人争衡”[1](卷61P8),是为早期留欧教育。而早期留欧教育是以洋务派的海防忧患意识为内驱力而展开的。  相似文献   

4.
左宗棠,晚清名臣,因务实而为后人称道,镇压太平天国,兴办洋务,收复新疆,他的一系列功绩为外人称道,为加强对左宗棠思想理论方面的研究,以左宗棠洋务时期的举措为切入点来对左宗棠海防思想进行全面的研究。身为洋务运动的地方执行者,他创办了福州船政局,培养了一批海防建设人才,坚持海塞防并重,主张加强海口的重点防御和重视海军的指挥权,加强台湾的防务等海防思想及措施。  相似文献   

5.
鸦片战争前后,自林、魏倡议“师夷长技”,筹划海防,是为近代海防思想之萌生;其后近代海防思想又随洋务运动的兴起而不断发展,但综其始末都没有跳出“师夷”的窠臼。有鉴于此,本文拟对近代海防思想萌生、发展过程作一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6.
鸦片战争前后,自林、魏倡议“师夷长技”,筹划海防,是为近代海防思想之萌生;其后近代海防思想又随洋务运动的兴起而不断发展,但综其始末都没有跳出“师夷”的窠臼。有鉴于此,本文拟对近代海防思想萌生、发展过程作一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7.
一提到近代中国的海防和塞防,人们不禁会想到左宗棠和李鸿章。但是,对近代中国海防和塞防作出重大贡献的当属枢臣文祥。同治、光绪年间正值中国处于内忧外患之际,他既主张重视海防建设,同时又力挺左宗棠西征。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近代意义上的海军,又顺利收复了新疆,维护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相似文献   

8.
史学界有一种说法,把晚清的“海防”与“塞防”之争,看作是“对于列强侵略到底是应该采取抵抗自卫政策还是采取投降妥协政策的根本问题。木文拟对晚清“海防”与“塞防”论争的由来、经过、影响及性质提出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闽浙总督左宗棠从巩固海防的目的出发,筹建了福州船政局并设立了中国第一所海军制造学校———福州船政学堂,以培养海军人才,并先后聘用了很多外籍人员。这些外籍雇员通过在学堂中从事教育、管理工作,对我国近代军事人才培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近代初期 ,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设想 ,可分四个方面内容 :1.在虎门外建西式造船厂、火器局 ,仿造洋式舰炮 ;2 .组建用洋式舰炮装备的新式水师 ;3.仿西洋养兵练兵之法 ,整饬水师 ;4.鼓励沿海商民设厂造船械及其它民用工业品。“师夷长技以制夷”暗合了中国近代历史的两大主题——反抗外来侵略(“制夷”)、实现现代化 (“师夷长技”) ,因而也就成为近代中国第一个救国方案、第一个现代化方案。本文肯定了魏源可贵的探索精神 ,同时指出了其设想因时代局限性而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化道路从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御辱求强开始。左宗棠是近代同治中兴名臣之一,受湖湘文化和魏源、林则徐等师友思想影响,在洋务运动中所形成的海防思想蕴含丰富的内容:兴办船政自造铁甲炮船,倡导设立总揽海防机构,加强水利设施建设以整顿江海防务,倡导民兵联合御敌,经略海洋受惠于民。左宗棠海防思想指导下的洋务实践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初步探索。左宗棠的海防思想不仅对当时洋务运动产生指导作用,而且对理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具有重要的历史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2.
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后,山东在道光帝的督促下,提出了山东海防的建设方案。这一方案主要包括五个方面:改造船炮,增加水师兵额,加强水师训练,修筑炮台,建设军储仓。尽管这一方案具有保守性和滞后性。但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对晚清山东海防建设的探索,具有一定的进步性。然而,由于各方面的限制,山东海防建设方案并没有真正落实。晚清山东海防事业因而失去了一次发展机遇,迄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夕,依然处于十分落后的境地。  相似文献   

13.
晚清财政收支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入不敷出,面临空前的财政危机.在此之际,海疆和陆疆同时爆发了危机,从而引发了以“筹饷”为导火线的海防与塞防之争.海防与塞防之争是在国家财政捉襟见肘时,对海防与塞防孰轻孰重的权衡以及如何有效分配有限的战略资源和实现国家安全战略的论战.清政府权衡利弊,最终选择了海防与塞防并重.  相似文献   

14.
左宗棠是洋务派中比较特殊的人物,有些同志认为他是魏源“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思想的继承者。笔者认为左宗棠的洋务思想不仅继承了魏源的“师夷制夷”思想,并且在当时条件下,丰富和发展了这一思想,提出了不少值得肯定和借鉴的东西。第一,左宗棠办洋务的目的动机,不仅是为了“制夷”,也不单是为了镇压内乱,而是从十九世纪下半期,世界经济的发展形势、中国的形势这一客观实际出发,从更广阔的意义上提出了主要向西方  相似文献   

15.
15-16世纪的地理大发现,18世纪中期后工业革命的推动,使欧洲各资本主义国家迅速走上了侵略扩张的道路。而此时的清政府却闭关自守、封建落后,被资本主义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大门。两次鸦片战争,资本主义列强都是从海上进攻并打败了中国,使清政府内部一些有识之士认识到中国的落后,开始注意海防问题。1874年,日本侵占台湾,更使满清朝野受到极大的震动,并由此引发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海防大讨论。清朝统治者在充分听取“海防派”和“塞防派”的见解后,做出了海防和塞防并重、南洋和北洋并举的战略决策。从19世纪7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洋务派先后创办了福建、北洋、南洋等水师。但在1883-1885  相似文献   

16.
资料库     
《辅导员》2002,(5)
6月3日虎门销烟1838年英国、法国等国的商人在广州地区疯狂贩卖鸦片,清朝政府派钦差大臣林则徐前往查禁。林则徐在两广总督邓延桢和广大民众的支持下,缉拿烟贩,整顿海防,招募水师,限令外商交出鸦片,保证“永不夹带鸦片”。1839年6月3日,林则徐  相似文献   

17.
江波 《中学文科》2009,(3):119-119
一、中国传统思想与西方近代思想相结合 左宗棠在筹办福建水师之时注重对人才技能的培训,要求学员除了学习理论知识外还要能够具体操作、驾驶轮船。左宗棠还要求外国人在任职之内不得随意干扰中国之事,不得享有特等权力,按照水师的贡献与否进行奖惩。这些做法与晚清其他大多数官员有着很大不同。  相似文献   

18.
左宗棠开发西北的思想及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宗棠是中国历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历史人物。他的一生虽然有不光彩的一面,就是作为镇压农民起义的反动派,这是由他的阶级地位决定的。除此之外,他是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的抗英派,洋务运动中的爱国派,“塞防”与“海防”之争中的“塞防派”,而且在上述几次反侵略斗争的...  相似文献   

19.
晚年左宗棠,担任清政府的两江总督,任上勤政爱民,造福地方;坚持海防塞防同等重要,并提出和身体力行海防江防同时并举与海防中协同作战的防务思想,在反侵略战争中做出贡献;其改变洋务企业经营方式,实行商办的洋务思想,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一八七四年底至一八七五年初的“海防”与“塞防”之争,左宗棠等人力主收复新疆论虽然得到了清政府的支持,但对于收复新疆战役究竟进行到何处终止,即要不要继续收复新疆南路,依旧是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向持放弃新疆论的李鸿章自不待说,就连支持过左宗棠的文祥,在北疆收复之后,也认为战争应以收复乌鲁木齐为终结,“乌垣既克之后,宜赶紧收束,乘得胜之威,将南八城及北路之地应酌量分封……慎勿因好大喜功,铺张过甚,致堕全功。”同时,国际因素亦很复杂,英国出面干涉中国继续收复南疆,致使清政府一些中央和地方大员也对收复新疆南路提出质疑。尽管清军在新疆北线收复十分顺利,但要挥戈南下,部队的饷源是面临着困境的。一八七七年六月二十日,清政府密谕左宗棠,要其“统筹全局,直抒己见”。七月二十六日,左宗棠复奏清廷,对舍弃南疆的主张坚决回击,“收复旧疆,兵以义动”,不怕英俄干涉;认为天山南路富绕过于北路,解决新疆饷源的关键是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