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中语文第四册《甲申三百年祭》中的“首鼠两端”一词,课本注为:“也作‘首施两端’,比喻进退无据,瞻前顾后,迟疑不决。首鼠,首施,都是首尾的意思。”此注意思是对的,但应删去“比喻”二字,因这里不是用的比喻义。由张寿康审定、水利出版社出版的《中学语文课本词语集释》(以下简称《词语集释》)高中第四册注为:“指老鼠出洞时,探头探脑,进退无据,瞻前顾后,疑虑不决的样子。”将“首鼠两端”作如是解,我们认为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2.
刘征 《老年教育》2010,(11):22-22
在常用的字典中,“烦恼”一词大致意思是:烦闷,因遇事不顺心而苦恼。如果拆开可分别解释为:心烦和苦恼。这儿有两个小故事,是对“烦”和“恼”的“歪解”。  相似文献   

3.
关于“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曾经热烈讨论过一阵子,不过似乎没有得出什么众所认可的结论,然而,这确实是解题论中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题多解”意味着什么?“多题一解”又是什么意思?波利亚在《数学发现》一书中引用笛卡儿的话说:我解答过的每一个题目都将成为一个范例,以用于解其它的题目.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二百五”一词成为人们使用较多的词语,比如:“明知今天有雨,你却不带雨伞,你不是二百五吗?”“大冷的天,你穿得这么单薄,你不会是二百五吧?”“只有二百五才这么干。”很显然,“二百五”一词是傻气、不明白、不会办事的意思。知道了“二百五”一词的意思了,可你知道它的由来吗?据说民国时期,镇江有一卖醋的叫陈五,辛辛苦苦,起早贪黑,一手创办了醋厂。由于勤劳加上经营有方,他的生  相似文献   

5.
初级中学课本语文第五册对恽代英《狱中诗》“浪迹江湖忆旧游,故人生死各千秋。已摈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中的“千秋”一词注释为:“这里是不朽的意思。”笔者认为不妥。“千秋”,《辞源》有六解:(一)一年有一秋,千秋即千年,形容岁月长久;(二)祝寿的敬词;(三)婉言人死;(四)药草乌头的别名;(五)县名;(六)秋千。《辞海》有二解:①谓年代久远;  相似文献   

6.
《祝福》是传统课文。祥林嫂河边遭劫后,鲁四老爷两次吞吐其辞的“然而……”,在篇中既是难点,又是重点,“然而”究竟有几解呢? 许钦文同志早在建国初期提出了意见,认为:两个“然而”,实际上只是一个“然而”,只有一解;意思是:婆婆把她劫回,也无可厚非。近年来,四川秦元宗同志提出了异议,认为两个“然而”,两解;前用许说,后一“然而”的意思是:然而要找到一个象祥林嫂那样……的廉价劳动力,恐怕也  相似文献   

7.
“卑鄙”是古、今常用的词语,但现代的“卑鄙”和古代的“卑鄙”,词语的结构和意义有较大区别。下面就谈谈这个问题。古代的“卑鄙”,本是联合词组,“卑”指地位低下,“鄙”指见识短浅;后凝固成形容词,意思是“卑微鄙陋”。例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意思是:  相似文献   

8.
所谓“别解”,就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对某种情形或词语的意思故意抛开其本义而作新奇的解说、辩解。以期获得幽默、风趣、精警的表达效果,从而达到说话人要表现的特殊意味和情趣,下面辑录“别解”三则,供同学们欣赏。  相似文献   

9.
对韩愈《进学解》中“言虽多而不要其中”句,历来解说颇多分歧。各家对“中”字的解释既不合“中”字的各义项而显牵强,也与《进学解》上下文的意思不够连贯。“不要其中”即“不合中正之道”的意思,这样的解释既有训诂方面的佐证,也与原文的意思更相融洽。  相似文献   

10.
《养生主》和《大宗师》中出现的“悬解”这个关键词,是解读《庄子》的重要线索之一.历代对“悬解”的解释主要分为以郭象为代表的“适性”和以成玄英为代表的“空幻”两种观点.读《庄子》不能仅仅立足于文学立场或者先贤注疏,也可以尝试从文化的角度进行思考.“悬解”这个词,在春秋战国时代不是庄子一家使用,因为“悬解”是一个有着共识基础的词语.联系庄子的时代以及《庄子》文本中的线索,“悬解”应该是一种带有宗教性质或者一种刑罚性质的遗留物,衍至后世才将之内涵固定化而成为一种表达生命状态的词语.  相似文献   

11.
词语作为语言结构的基本单位,一直以来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词语教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阅读能力,关系到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新课程背景下的词语教学与传统词语教学相比,有哪些新的教学理念呢?新课程背景下的词语教学应强调“三重”,即重感悟、重经验、重积累。下面结合《黄鹤楼送别》(苏教版语文第九册)中的几个词语教学片断来谈。重感悟教学片断:饯行师“:饯行”是什么意思?生“:饯行”和“送行”的意思差不多。师:差不多说明还是有差别的。差别就在于这个“饯”字上,看看它的偏旁,猜一猜,怎样送行是“饯行”。生:应该是和吃有关…  相似文献   

12.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小学语文“人教版”第十一册的一篇精读课文,在第一段中有一个词语“得意扬扬”,以前旧教材中是以“得意洋洋”的形式出现的,难道“扬扬”和“洋洋”意思完全一样?为让学生了解更多,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师:“得意扬扬”也可以写作“得意洋洋  相似文献   

13.
拜读贵刊1996年第一期《把握词语教学的时机》一文,在词语教学方面,笔者获益匪浅。然而,文中有这样一句活:“学习语文就是要正确地掌握和运用母语,能正确读出母语是学习时最起码的要求。这一点在教学大纲中已作出明确的要求。”此话中“母语”一词令人费解。翻出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重新阅读,并未发现其中有“母语”二字。打开《现代汉语小词典》,得知“母语”一词意思有二:①一个人最初  相似文献   

14.
课文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词语后面带有后缀“儿”的,如:“老头儿”、“一会儿”、“一点儿”等。“儿化”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四种。第一,意思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5.
小朋友快来看哟,小猪要为大家展示一些有趣的词语喽!请你瞪(dèn$)大双眼,开动脑筋想一想,下面这几个词语有什么共同特(tè)点?图画寒冷奔(bēn)跑思想冲撞(zhuàn#)土地怎么样,你发现以上这些词语的小秘密了吗?原来它们是“双胞胎”小猪点拨台:我们先来瞧瞧吧:“图画”中“图”和“画”的意思是一样的;“寒冷”中“寒”就是“冷”;“奔跑”中“奔”也就是“跑”……哦,原来组成这些词语的每两个字,竟然都是意思一样的“双胞(bāo)胎(tāi)”呀,而且词语本身的意(yì)义(yì)并没有改变。真好玩!下面,请你查查字典,看看“思想”、“冲撞”、…  相似文献   

16.
小楠:平时的阅读,积累了大量词语,我觉得作文时想用,却—时又不知道怎么用. 尤芳:我觉得——为准确使用词语,只积累、奠定基础还不够,还要经常练,准确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郭老师:你们说得好——运用词语,一定要在“准”上下功夫.习作写得生不生动,不在词语用得多,关键是用词是否恰当.如“我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妈妈就夸耀我”,这句话中的“优秀”和“夸耀”都是用词不当.要想准确使用词语,可以在比较词语的训练中提高自己准确运用词语的能力,如“俯视”和“仰视”这一组词都表示“看”的意思,但却有差别.这里就是一个“遣词造句”能力的提升了.  相似文献   

17.
《促织》中“抢呼欲绝。夫妻向隅,茅舍无烟,相对默然,不复聊赖。”中之“向隅”,课本注为:“面对墙角(哭泣).《说苑》:今有满堂饮酒者,有—人独索然向隅而泣……后人用向隅,有时含有哭泣的意思。’”  相似文献   

18.
我们看这样一个句子:“植物的生长必需有阳光、空气和水,三者都不可缺少。”这里是用“必需”还是用“必须”? “必须”与“必需”是一组易混词语。相同点是“必须”与“必需”都有“一定要”的意思。不同点是“必须”表示事情发  相似文献   

19.
一、对定理理解不深刻例1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7和10,则第三边的取值范围是__. 错解:设第三边的长是x,则所以-30,所以0相似文献   

20.
“听写词语”这种训练形式,在这个教学新理念层出不穷的年代似乎已逐步为人所淡忘。笔者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打破传统的、单一化的“听一听”、“写一写”的模式,赋予它丰富的内涵,同时调动学生“眼、耳、手、脑”等多种感官,通过耳听、眼看、脑想、手写,发现它在锻炼学生的听辨能力、思维能力以及理解和运用词语的能力方面功能卓著,大有枯木逢春之奇妙。现将自己实践的几种听写词语形式例举如下: 一、根据意思写词语 老师给出词语的意思,让学生倒推出词语来。 如听写“彤云密布”一词。(出自《第一场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