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王维,字摩诘,被誉为“诗佛”。在安史之乱之后,王维退居山野,隐于自然,信奉佛学,用心体会世间万事万物,超脱自我。佛禅在王维感到痛苦的时候,引领他前往一个空明的世界,王维在佛禅的陶冶之中,留下了众多具有禅意的佳作。一、禅意的意象寄托与意境构成王维的山水诗中,使用了很多清幽静谧、悠然旷远的意象。譬如“落花”,“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在黑夜中本无法看见桂花飘落,  相似文献   

2.
王维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由于时代背景和母亲宗教信仰的影响,他具有很高的佛禅修养。王维山水诗的禅味体现为两种境界:一种是在般若“空观”的映照下表现出的悠远静谧、物我冥合的空灵之境;另一种是在“空观”之外,将佛教禅宗与老庄思想相结合表现出的无执无滞、随遇而安的自在之境。虽然王维的山水诗蕴籍禅味,但却不能把他单纯理解成一个虔诚的佛教信徒,因为在他的禅境里其实蕴含着强烈的生命意识.因此他的山水诗并没有因为佛禅思想的影响而完全失去人生的热望,生命的火焰其实从未熄灭,整体表现为“空观不空”的艺术风貌。  相似文献   

3.
王维是唐代著名诗人,中学语文教材中就选了他四首诗。王维为人别具一格,诗也别具一格。历代诗评家,多称王维诗有“禅意”,本文试举几例,浅析王维诗中的禅意。“禅”,是梵文dhyana的音译,意为“静虑”。禅是佛教思想中的一  相似文献   

4.
2023年新高考语文默写范围调整后,王维的《山居秋暝》依然在列。由此诗联想到王维其他作品,发现王维诗中不时会出现“空”字,这些“空”,有人与自然之“空”,人与人之“空”,亦有其人本身之“空”。  相似文献   

5.
王维的思想与佛家有着不可分割的血脉关联,突出表现在其诗中“空”字出现频率颇高。文章以王维的“空”字诗为例,结合“空”在佛禅思想中的内涵,综合分析王维诗中佛禅思想的成因及王维诗禅交融的美学意蕴。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诗歌史上,王维被称为“诗佛”。王维是十分精通佛理的诗人,作为“诗佛”,王维的诗作很多都是浸润于佛理的。王维一生习佛,最初是因为风气的浸染,但随着人生阅历的增多,特别是中年以后政治上的压抑,佛教越来越成为他精神上的安慰。在王维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于佛教是深有体会,也是有所得的。王维的田园山水诗中,有许多诗作寓含了一种禅意,但这种禅意的表现不是纯粹的佛理说教,而是写出了一个蕴含禅理趣味的优美的意境。这正是习佛甚深的诗人在艺术上得佛理禅心之助而精妙绝伦的地方。  相似文献   

7.
佛学思想对苏曼殊的诗歌影响巨大。受“苦”的理论的影响,他写出了许多悲凉凄清的苦情诗;受“菩萨行”观念的影响,他创作出了充满激情的革命诗篇和悲切的爱国诗篇;受“色”“空”思想的影响,他最终冲破情障、勘破红尘;受禅宗思想的影响,他的闲适诗境界澄明虚静,富有禅意。  相似文献   

8.
王维的诗颇具禅意。明代胡应麟在《诗薮》中说:“太白五言绝句是天仙口语,右丞却人禅宗。……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不谓声律之中,有此妙诠。”王士祯直接说王维《山居秋暝》是“字字人禅”。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中往往包含清净、静谧、深远的禅意,在诗境与禅境之间形成了一个契合点,使二者连通。《山居秋暝》是王维隐居辋川生活中的一个篇章,表达诗人远离尘俗、  相似文献   

9.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具有禅意并非新论了,但是禅意怎样参与了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美学建构,却仍是一个新鲜的问题。王维多年虔心信佛的佛学修养和宗教兴趣禅化了他的艺术心灵和艺术感觉,他又常在山水田园中进行习静悟禅的宗教实践,使他具备了融山水禅入山水田园诗的主客观条件。王维在山水田园中的禅定修练使他的诗具有了静穆情调,其禅意修练则使他的山水田园诗具有了景物在静穆中迁流不息为特色的意象,从而使他的山水田园诗既静穆宁谧而自然生命又变动不居,具有了出神入化的特殊意境。其山水田园诗的奥秘在于:定、慧境界既是禅意境界,又是诗意境界,王维通过定、慧境界使禅意转化为山水田园诗的美学构成。  相似文献   

10.
王维的佛学思想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他将自己对大自然的深切体验和佛理禅意有机结合起来,运用其高超的艺术表现才能,创作出了不少意境深远、风格恬淡自然的田园山水诗,成为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杰出代表。本文从四个侧面论述了禅宗对王维山水田园诗意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文化哲学意义上的判教在马一浮的理论体系中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它是马一浮文化哲学的建构方法和思维手段,其判教的实质是从文化现象中提取出一种文化观念,即他所谓的六艺,其目的在于肯定和论证这一核心观念;另一方面,据六艺判教展示了马一浮的文化史观,表明了他对以往文化成果的宏观考察和价值抉择。马一浮通过对隋唐佛学判教风规的创造性转换,依据六艺之道对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中西文化的未来走向进行了全面的清理,考察了以往的文化成果,在判儒家文化、判儒释道三教、判中西文化的过程中,以文化哲学意义上的判教重新对中西文化作了梳理和总结,从总体上构成了马一浮的文化判教活动。在现代新儒家中,马一浮的判教立足儒家,旁涉佛道,考察古今,规模宏大,对当代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杜甫的思想错综复杂,主要表现为儒道佛3家思想的并存和矛盾冲突。这一方面是由于时代思潮对杜甫所产生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与他的家庭影响、人生经历和命运变化有关的。穷愁的生活和不幸的命运,使杜甫的思想显示出相当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相似文献   

13.
鲁迅先生著名小说《孔乙己》,一方面表现了孔乙己这样一个下层知识分子被他自己所虔诚信奉的封建思想和衷心拥护的科举制度愚弄以至毁灭的悲剧;更多的一方面则是描写一般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  相似文献   

14.
"无事"作为寒山诗的一个意象,最能体现出寒山诗中闲适安然的境界。"无事"之含义是随着"事"的意涵不断变迁而变化的。寒山诗中的无事,融汇了佛道两家对于无事的理解。寒山诗中的"无事"意象一方面表现为对生死之事的彻底理解,从而成为歇心意味上的无事;另一方面,寒山诗在体认心性时,重视其中所具有的在世意趣,由此表现为任运意味上的无事。上述两方面,揭示出了寒山诗逍遥自在感的生成过程和理解寒山诗的一个背景。  相似文献   

15.
丰子恺的一生写了大量的有关儿童和涉及儿童的散文,丰子恺倾慕儿童世界一方面是出于对成人社会的不满,另一方面又是心灵深处童真未泯的体现,并且带有明显的佛家色彩和童年生活的痕迹.但丰子恺只是儿童的倾慕者而绝对不是儿童的崇拜者.  相似文献   

16.
黄庭坚深受禅宗影响,其作品往往有较浓的禅味,或者喜欢在作品中使用禅宗或佛教典故,加上其用典灵活隐晦,往往让人难以得其真意。如果典故本意未明,就不能准确地理解黄庭坚的作品。古代注家在这一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仍有可商榷之处,本文以具体例子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终生服膺儒教的白居易,也深受佛禅思想的影响。他经历了人生的坎坎坷坷,像古代其他失意文人一样,主动地去佛教中寻找精神寄托,但又与众不同。他整个人生思想的变化、他的为人处世和诗歌创作都尽濡禅宗思想,并且他的禅诗和闲适诗所体现出的禅意,让我们认识到了白居易鲜为人知的另一面。正如他所作"此心安处即是家",禅宗取代儒家思想成为他安顿人格的地方。  相似文献   

18.
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文学创作一方面因袭之前的文学依附政教的传统;另一方面,又具有许多新的特征,这些新的特征具有更多美文学的性质,这有力地促进了文学的自觉。孔融文学特点的形成,一方面源于其浓厚的儒学家族传统,同时也是其自身卓荦不群、英才洋溢个性的反映。  相似文献   

19.
贾岛的人生有两个核心追求,一是应举,二是苦吟。前人对这两点论述较多,但是把这两点分别同其早年长时间的佛徒生涯放在一起考虑,就会发现这段经历对其应举与苦吟产生的不同影响.一方面,曾多年为僧的贾岛为何久困科场而执著不悔?原因在于诗名成为他新的信仰;另一方面,多年的佛门生活使贾岛可以把一种坚忍的苦行精神转移到诗歌的创作之中,这是苦吟习惯出现的根源。结论是在贾岛的人生历程中,应举是表层的现实追求,苦吟是深层的精神信仰,这两点决定了贾岛由僧还俗、终生苦吟不辍的独特人生道路。  相似文献   

20.
贾岛的人生有两个核心追求,一是应举,二是苦吟.前人对这两点论述较多,但是把这两点分别同其早年长时间的佛徒生涯放在—起考虑,就会发现这段经历对其应举与苦吟产生的不同影响.一方面,曾多年为僧的贾岛为何久困科场而执著不悔?原因在于诗名成为他新的信仰;另一方面,多年的佛门生活使贾岛可以把一种坚忍的苦行精神转移到诗歌的创作之中,这是苦吟习惯出现的根源.蛄论是在贾岛的人生历程中,应举是表层的现实追求.苦吟是深层的精神信仰,这两点决定了贾岛由僧还俗、终生苦吟不辍的独特人生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