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3 毫秒
1.
在国际货物贸易中,卖方的权利瑕疵担保责任具有重要意义且颇具非议。它关系到买卖双方的权利义务的范围及分配,引起了广泛关注。《德国民法典》、美国《统一商法典》和《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中都有关于卖方权利瑕疵担保责任的专门规定,我国合同法应借鉴三者的优点,不断改善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2.
瑕疵担保责任制度是民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制度,而我国建国后相当长的时期内,虽然民法理论界肯定出卖人负有瑕疵担保责任并有一定的理论研究,但直到1999年的《合同法》才正式在立法上明确确立了出卖人的瑕疵担保责任,使民法理论与立法结合起来,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因为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因质量问题侵害消费者和国家利益的严重情况,因此,瑕疵担保责任制度在立法中确立,对于保护消费者利益和促使生产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权利瑕疵担保责任是在罗马法特定的法律环境下产生的。近现代大陆法系国家对其的继承,更多的是一种对传统的沿袭而非理性的逻辑建构。买卖契约法律结构的改变、善意取得制度及物权公示原则的确立,造成了权利瑕疵担保责任制度在近现代买卖法体系中的尴尬地位。权利瑕疵担保制度在现代买卖法体系中已经丧失了独立性,我国合同法并没有确立也不宜引进权利瑕疵担保制度。  相似文献   

4.
马秀华 《考试周刊》2008,(15):32-33
高校图书馆图书"逾期罚款"之规定,既于<教育法>无据,也有违<行政处罚法>,更不符合<合同法>有关规定,很有反思之必要.  相似文献   

5.
承诺迟到是合同法的重要问题,对承诺迟到做科学界定将直接影响到合同法的周全性.我国<合同法>第二十八条、第二十九条的规定存在重大疏漏,有待于理论上进行探讨从而完善之.  相似文献   

6.
我国修订后的<保险法>有三个特点:(1)诚实经营理念的树立;(2)实体主义监管原则的强调;(3)表见代理概念的确立.与台湾地区修订后的<保险法>比较,二者各有千秋,应当相互借鉴共同发展.同时,新<保险法>修订中还存在不足之处:(一)未将保险业法与保险合同法分开立法;(二)保险分业经营的"生死结"依旧没有解开;(三)外资保险业的规定过于笼统.  相似文献   

7.
古玩交易乃典型商事纠纷,司法实践强调商事惯例优先适用于重大误解、合同解除、物的瑕疵担保责任以及举证责任分配等民事一般法之规定。《民法总则》第十条之法律适用规定,显著存在商化思维不足。借民法典后期分则法律汇编之契机,应建构民事强制性规定、商事法律、商事习惯、民事法律、行政法规、民事习惯、民法基本原则适用效力依次递减的法律适用逻辑。  相似文献   

8.
论我国法律关于事实劳动关系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中事实劳动关系的认定及适用存在着比较混乱的情况,事实劳动关系的保护远远不能适应劳动者合法权益被侵害事实不断增长的趋势,本文主要针对<劳动合同法>实施前我国法律关于事实劳动关系的处理以及<劳动合同法>关于事实劳动关系的有关规定进行分析,并分析事实劳动关系审判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我国现行公司法尚未确立完善的公司瑕疵设立及其救济制度, 而瑕疵设立的公司又会对社会经济生活造成消极的影响, 因此,在借鉴其他国家立法及理论的基础上,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的公司瑕疵设立制度具有重要意义.分析我国公司瑕疵设立制度的立法规定,并结合两大法系公司瑕疵设立制度科学合理之处,评析了我国<公司法>规定的公司瑕疵设立制度存在的缺陷并提出了相关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0.
产品瑕疵担保责任作为产品质量民事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各国所普遍承认,该责任以产品瑕疵为基础,买卖关系成立以及产品在交付时具有瑕疵是该责任主要的成立要件;“修理”,“更换”“退货”,“赔偿损失”等是该责任重要的责任形式,我国关于产品瑕疵担保责任的规定体现在若干法律中,这些规定与美国,日本的有关法律规定在总体上是一致的,在责任构成方面的要求是完全一样的。  相似文献   

11.
经济法律责任独立性是近年来经济法学界提出的新概念,是对传统法律责任理论的创新,在研究经济法律责任独立性时应超越有关法律责任划分的一般理论。经济法的独立性、经济法律责任的自身特征及其独特的责任构成要件足以为经济法律责任的独立性提供证明。  相似文献   

12.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GF—2013—0201)对工程质量缺陷责任期与保修期的概念做了比较全面的说明,但在实际运用中,有一些具体细节还需斟酌。笔者就两者的联系与区别、义务与责任处理等问题做了相关辨析,以供合同管理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3.
缔约过失责任是为了维护缔约过程中的信赖利益而创设的独立的民事责任制度,其民法理论根源在于诚实信用与公平原则。不作为侵权责任与作为侵权责任相对应,关注的是作为义务被违反时的权利救济问题,其民法理论根源在于诚实信用与公序良俗原则。探求两种制度存在的更深层次的法理根源,则是对法律与道德关系的追问。然而,两种责任的目的与价值并不相同。因此,合理厘定二者的界限,避免不必要的竞合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4.
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在很多方面存有差异,不过在瑕疵履行时又会发生竞合.当下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义务基础被统一起来,差别日趋减弱.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差别理论在立法上应给以弱化.我国合同法关于责任竞合的理论并不能给当事人以充分的救济,违约责任下应给予因一方违约而致另一方财产损失、人身伤害乃至精神损害的当事人救济.对于合同法第113条的规定应予检讨和完善.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正确适用商事责任形式,对于维护商事主体的合法权益,恰当地制裁商事违法行为,维护商事法律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依据我国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情况,对商事责任的形式及如何运用这些形式,从理论上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关于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归责原则的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民事损害赔偿责任归责原则经历了一个从无过错责任到过错责任与无过错责任相结合的过程。分析无过错责任的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适用的法理依据,我们可以发现《道路交通安全法》确立的归责原则的正当性、科学性、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侵权责任和违约责任是两类基本的民事责任,但因民事关系的复杂性和民事违法行为性质的多重性,侵权责任和违约责任常常发生竞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