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宁波青少年网络行为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宁波区位优势日趋凸显,不断提高的经济社会信息化程度为市民提供了良好的网络环境,普通市民的家中基本都拥有电脑并能上网。面对日新月异的网络,宁波青少年上网地点的选择及网络行为更为人们所关注。通过调查,了解宁波青少年网络行为的特点和种类以及网络给他们带来的影响、特别是对学业的影响,从而有针对性地倡导学生家长和教师给其建立一个良好的上网环境,指导青少年学生健康上网。  相似文献   

2.
当今网络时代青少年学生是上网主体,其人生观的形成与网络环境关系密切,而未成年人决定着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和前途命运。以发展的观点看,加强网络管理、创建优良的网络环境、倡导文明的网络行为、提高青少年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成效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对网络戍瘾青少年的网络行为模式进行研究,发现网络成瘾青少年无论是在性别、城乡、父亲职业等人口学资料上,还是在初次上网年龄、网龄、上网时间、上网频率、上网条件与上网地点、上网内容、网络态度、网络情感等方面与非成瘾青少年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已逐渐渗透到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等各个领域,并对人们,尤其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一定的冲击.本文主要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角度,论述青少年沉溺于上网的主要原因及网络可能给青少年心理健康带来的双重影响.网络带来的思考主要是学校、家庭及社会协同,加强网络文明工程建设,发挥网络积极的心理效应,控制和减少其消极心理作用.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与引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的迅速发展在给社会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广大的青少年学生带来了消极影响。大学生受自身条件的制约易于沉迷网络,导致心理的变化。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行为,营造良好的上网环境,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对社会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对网络成瘾青少年的网络行为模式进行研究,发现网络成瘾青少年无论是在性别、城乡、父亲职业等人口学资料上.还是在初次上网年龄、网龄、上网时间、上网频率、上网条件与上网地点、上网内容、网络态度、网络情感等方面与非成瘾青少年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观点随着电子技术的广泛运用,上网已经成为人们工作、生活的组成部分,同时它也成为了青少年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一部分。随着网络的普及,特别是青少年上网日趋增多,因特网对青少年心理健康与发展的“双刃剑”作用日趋明显。一方面,青少年利用网络的多元性和开放性了解外面多彩的世界,学习知识:另一方面,很多青少年逃课上网、彻夜不归上网,过度沉湎于虚拟网络中不能自拔,成为“网络成瘾”患者。目前,关于“网络成瘾”的相关心理学研究已成为心理学应用领域的一大热点。  相似文献   

8.
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对影响网络成瘾的上网行为、心理健康、家庭经济、学业成绩等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上网行为和家庭经济状况对网络成瘾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心理健康因素对网络成瘾产生显著的负性影响,家庭经济与上网行为显著负相关,但却对网络成瘾产生正向影响,上述发现都为网络成瘾干预提供了临床基础。  相似文献   

9.
随着电子技术的广泛运用,上网已经成为人们工作、生活的组成部分,同时它也成为了青少年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一部分.随着网络的普及,特别是青少年上网日趋增多,因特网对青少年心理健康与发展的"双刃剑"作用日趋明显.一方面,青少年利用网络的多元性和开放性了解外面多彩的世界,学习知识:另一方面,很多青少年逃课上网、彻夜不归上网,过度沉湎于虚拟网络中不能自拔,成为"网络成瘾"患者.目前,关于"网络成瘾"的相关心理学研究已成为心理学应用领域的一大热点.  相似文献   

10.
目前社会上有网瘾倾向的青少年日益增多,网络成瘾不仅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家庭的和睦,而且危害了社会稳定。因此,迫切需要社会工作的介入,来帮助青少年戒除网瘾。社会工作的目标是协助网络上瘾青少年从失序的上网行为与失序的生活状况中回归秩序与平衡,辅导的目标不是戒除上网而是合理地上网、可以控制地上网、能够适宜地安排上网时间和非上网时间,可以将网络世界与真实世界加以统合并达成协调与平衡。  相似文献   

11.
网络对青少年心理与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脑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影响并改变着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生活方式、情感表达、道德和价值观念等.依据相关文献和问卷研究的部分结果,目前人们对资讯网络的关注主要集中在技术和经济的层面上,网络给青少年带来的消极层面普遍认识不足.作者从上网时间、上网地点、上网关注的资讯、聊天主题等方面介绍了青少年网络活动的主要特点,并着重分析了电脑网络对青少年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情感、价值观、身心健康等方面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网络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青少年上网的现状与网络的特点分析,网络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绝对不容忽视。我们必须从加强教育与立法等方面采取一些切实措施进行防治,以保证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3.
中学生作为青少年中上网的主体,在享受网络带来的便利的同时,由于沉溺于网络而产生了心理负担过重、价值观发生扭曲和人际信任危机等心理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应采取创建优质的网络心理知识资源库、加强对中学生网络心理健康的调适与维护、开展网络心理健康的咨询与治疗以及加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等对策.  相似文献   

14.
随着信息化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广泛使用,学生使用网络的人数越来越多,他们在网络上的活动令家长、教师担忧。就信息技术教学与文明上网习惯的养成浅谈几点看法。主要是从三大块的内容阐述:网络文化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冲击;青少年在不良网络行为中形成的不良习惯;培养青少年文明上网习惯的措施。在各种措施的作用下,学生意识到自己上网行为的不文明之处,决定"痛心"悔过,改头换面,使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网民。  相似文献   

15.
<正>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21世纪,互联网迅速普及并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被称呼为互联网一代的青少年,是网民的主体,上网已经成为其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互联网营造的空间是自由开放的,既有正能量也不可避免会有一定负能量,对于心理、人格尚不成熟的青少年,其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已经不容忽视,在网络环境下的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正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重视。本文拟对互联网环境下开展青少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由于青少年上网人数的急剧飙升,网络文化对他们的价值取向、行为模式、个性心理等都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为此,我们要大力加强青少年培养工作和网络文化建设,结合当代青少年成长的实际,准确地把握网络文化的特点,深入剖析网络文化对青少年成长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以构建起适合我国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的网络文化环境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7.
探析网络时代的家庭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传统家庭教育面临挑战。在网络时代,家长怎样对孩子进行施教成为现代家庭教育所面临的问题之一。为此,家长要加强对孩子网络道德和法制教育,提高其自身的素质;创设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加强对孩子上网的监管力度。政府要加强网络法制建设,规范和保护青少年的上网行为,净化教育的大环境。  相似文献   

18.
由于青少年本身法制观念的缺失,以及家长和学校对青少年的上网行为缺乏有效的教育和引导,青少年网络犯罪频频发生,已经成为一个令人头痛的社会问题。要想有效控制和预防青少年网络犯罪,社会、家长和学校就要加强青少年的网络道德修养教育,引导他们健康地利用互联网。同时,管理部门应采取技术防范措施,优化网络环境,避免青少年受到互联网不良信息的影响和毒害。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特有的青春期困惑、好奇、随潮心理及自我控制能力的缺乏是导致青少年易沉溺于网络的本体因素。鉴于网络依赖给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带来的严重危害,青少年必须正确认识网络的负面影响,通过自我管理策略的运用,合理控制自己的上网行为,进而成功实现网络行为的自我管理。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在为青少年开阔眼界、拓展交际面、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也给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带来挑战。因此,要重点加强网络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有利的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