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昧真参法     
李兆生 《武当》2005,(1):3-5
衡量正宗与散流的标准是"三昧真参法"。 "三昧"指什么?三昧就是精、气、神。不光是练功、修道,中医治病人,享尽天年都离不开精气神。小腹里是元气、精,颅腔运化的是神,在精神之中往来者为气。精、气、神在体内各有各的位置,并相互转化,所以说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但在我们传统的内容里边,神传的修为是"化神为气",然后是"炼气还精",这个就是说,是人再造精神。  相似文献   

2.
精、气、神三者,中医称为三宝,认为它们是可分不可离的。精可化气,气可化精,精气生神,精气养神.而神则统驭精与气。鉴于三者间的互相关联,任何一个的失调都会影响其它二者,只有当三者和谐稳定时,人才能保持健康,“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素问·上古天真论》。精、气、神本是古代哲学中的概念,是指形成宇宙万物的原始物质,含有元素的意思。  相似文献   

3.
杨剑平 《武当》2014,(10):44-46
南怀瑾先生曾总结说:纵观历史,中国古代人走的是一条“武功、气功、内功、道功”的修炼之路。武功可以“炼精”强身,预防疾病。气功可以“炼气”,疏通经络,延年益寿。道功可以“炼神”,凝结金丹,长生不老。 一、武功是修道中“炼精”的重要方法要想修道,必须先锻炼好自己的体魄,而武术是生精积精的最佳手段。如果精不足髓未满,四肢百骸,五脏六腑就不会康健,命功便会失去依托,性功也就更无从谈起。命功与眭功没有成就,与道合一就是一句空话。所以,精足是修道之基础。吕洞宾曾明确指出,“只修心性不修命,万劫阴灵难入圣”。  相似文献   

4.
虚静 《武当》2000,(11):49-51
大干宇宙,无时不在变化,无处不在变化。然而人们却不知道它们都因何而变化,又为何而变化。也就是说,人们都不知道它们为什么会变化,而它们的变化又是为了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只有修道者以自体宇宙效法自然大宇宙,在自体宇宙的运化中彻悟了变化的因果的关系。修道者在静定中涵养自己心神的无极性,是无极静定的心神导致了自体宇宙的生生化化,这生生化化又都是为了去趋于无极的中态而和谐变化。所以,无极的中态就是变化的总原因,也是变化的.总目的。  相似文献   

5.
寡以养生     
中医认为,精、气、神乃人体三宝,精元、气足、神全是人体健康的标志,而精亏、气虚、神弱则是疾病与衰老的标志。因此,重视保养精、气、神,既是健康长寿的诀窍,也是一种良好的养生方法。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来保养精、气、神呢?  相似文献   

6.
孔德 《武当》2000,(11):45-48
本首诗主讲周天火候细微。“龙升虎降转河车,赤火擒来制白砂”。内丹术最惯用“龙虎”二物之名,用于比喻,含义大致有三种:一指肾中之精,心中之神。肾精非有形之精,乃元精,纯阴之中正阳之气。以此精为镇命之宝,如同山中百兽之王,又以此精性情刚烈,可成伤命之患,故称为虎。心神非后天识神,乃识神中所藏的先天元神,又称心中灵液,神之灵知。因其易动不易静,游移性强,极易受识神所使而飘散,故称为龙。一指人的性与情。性属木,方位东,卦为震,象征青龙;情属金,方位西,卦为兑,象征白虎。  相似文献   

7.
拳道修悟     
张金普 《武当》2013,(8):53-54
一、我国道家始祖老子著述的《道德经》,是国人修身养性,益寿延年的指路明灯。"顺为凡,逆为仙"。通俗地讲,那就是顺则生人,逆则成仙。欲成仙体,那就得修道。经过百日筑基,十月怀胎,三年哺乳,而九年面壁则是修道的最高层次。其中有阳神出壳漫游,体羽化而升天,我等方外之人若能全收百日筑基之功,无疾而终足矣。一、百日筑基包括小三候。即蓄积元气为初候;疏通周身关窍,气血周流为中候;百病消除为三候。百日筑基,须性命双修。所谓性功,是精神方面的修炼。即去除私心杂念,返璞归真,识神退位,元神主宰,明心现性,心平气和,  相似文献   

8.
练太极拳如何养神等问题。内经《灵枢·本神篇》中说:“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神是由父母阴阳二精相结合而形成的,是生俱而来的。我国古人把与生俱来的神的功能,称之为元神,把人后天获得的意识活动,称之为谓识神。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元神与识神的关系,由知可知,神相当于大脑。大脑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练习太极拳养生,应该首重养  相似文献   

9.
孙式太极拳修为的基本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式太极拳进阶步骤孙式太极拳是以修心养神为基础,并将此贯穿于站桩、盘架、推手、大、散手等过程中,来完成炼形生精、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诸进阶层次。修心之要孙式太极拳修心之要仅八个字而已:"恬淡恬虚无,渐修静悟。"这八个字是修为孙式太极拳最为重要的基础。需认真领会,身体力行。否则,即使在拳技上已有了功夫,也如沙丘之阁。常见高功夫者而早衰,其因就是于修心一道,未能按此八个字去身体力行。那么,什么是恬淡虚无,渐修静悟呢?首先,这八个字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前四个字是心态和条件,后四个字是…  相似文献   

10.
练习太极拳对五脏器官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胜 《湖北体育科技》2003,22(3):313-314
太极拳根据阴阳、脏腑、经络、气血学说,创造和具有一整套锻炼方法和动作要领。通过长期系统有恒地锻炼,使脏腑、经络、气血之间协调配合,阴阳互补,使体内精足、气畅、神旺,从而达到强心养肝,健脾补肺,固肾益脑,调气和血,练性怡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心死神活     
张晓武 《武当》2013,(7):50-51
传统气功的种类繁多,千姿百态。有的着重于调练肌肉筋骨,有的侧重于调练心态元神,有的则看重调练气息血脉。但是,作为传统气功修炼的主宰,还是对人体心态、意识、思维等精神活动的调整。故此说:"达摩西来一字无,全凭心意用功夫。"精气神的凝聚,构成了人体的脏腑、血脉和四肢百骸。精是物质基础,气是功能作用,神是调理控制。神是人体物质代谢和功能表现的总指挥,神是确保人体阴阳平衡,气血在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练气功的人日益增多,究竟气功疗法的精神实质是什么?有的人还不清楚,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因此,不把这个问题弄清楚,往往容易误入歧途。气功的种类很多,有精华也有糟粕,甚至糟粕多于精华。如果把这个问题弄清楚,就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了。古代许多养生著作中,都指出“精、气、神”是人身三宝。练气功就是练三宝,这是正确的。所以,“精、气、神”是气功疗法的精神实质。用近代医学科学进行阐述,解释是近年来开展的一项科研工作,几年来我们通过用气功疗法的理论使用在临床实践上,反过来通过临床实践进一步证实了气功疗法的正确性和可靠性。为今后开展气功疗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现将“精、气、神”(即气功疗法)的实质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虚静  大江 《武当》2000,(7):49-51
修道者所修的是心神境界的清净自然。然而修道者毕竟也居于尘俗之中,既要从尘俗中获取生活必需的物质条件,也要同世间的人事来往,凡此种种,又在一定程度上干扰着心神的清净,这就需要修道者去妥善的处理它。这个妥善处理的过程,也正是锻炼修道者心神居中状况的过程;也正是这个过程在迫使人们反省自己的人生观并逐步改变自己的人生观,从而逐步改变自己的处世方法。  相似文献   

14.
人之所以身体好,是因为有"精、气、神"。而这其中,前两者尤为重要——只有精和气充足了之后,人看起来才能有神。精和气其实有一个共同点——它们写起来都有一个"米"字(以前"气"写作繁体时写成"氣")。换句话说:  相似文献   

15.
精气神是“气”物质内部结构在物质性、能量性、信息性方面的倾向性表现,而不是截然分开的,所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是精、气、神三者,各有各的功能和效用。所以古人有云:精足不思欲,气足不思食,神足不思眠。义云:“精满、气足、神旺。”丹家修炼里有三花聚顶、五气朝元之说。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保健哲学对未来体育发展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对人类生命现象的认识方式,产生了不同于西方的理论模式。中国古人认为,“气”是人类生命体的物质原素,也是维持生命运动的物质基础。构成生命原素的物质(“气”)一般称之为“精”,其蕴含的功能则称之为“神”,具体表现为“气”的物质代谢运动,即“神者乘气而行,精者居其中也,三者相助为治”,决定生命运动的盛衰。中国传统哲学认为“阴阳和而万物生”。阴阳只是生存环境的结构,阴阳运动形成的“和谐”才是生命生成与发展的基本条件。《内经》指出,“和谐”不是阴阳比例的算数平均,而是依据内外生存环境变化调整阴阳的比重,使之成为一种最佳结合状态。并称之为维持正常生命运动的“圣度”。中国古代将影响身心健康的有害因素分为“内伤”(社会心理因素)与  相似文献   

17.
蛰龙 《武当》2014,(11):53-54
人生在世,七情六欲困扰,上耗性,下损命,大多数人修道之时,身体这一本钱早已亏损不堪。故练功下手需要借助栽接添油法以求补亏损,设炉鼎,果得金丹大道下手天机(阴跷诀),定能骨髓盈满。人体在修炼内丹由弱转强的过程中,主要矛盾就是漏丹。坊间流传的十六锭金功,小便咬牙固精气,揉腹法,固精关门法,搓涌泉法等等,功效全都甚微,不能达到防止走丹遗漏的效果。许多修道之人都被这个拦路虎害的是功亏一篑,长期在低层次徘徊。无论是谁,一旦失精过多,次数过频,往往导致头晕、困倦、消沉、无力、乏味和疲劳等不良反应,甚至尿频尿急,神经衰弱,阳痿自卑,浑身无力,怕冷怕风等等。  相似文献   

18.
人身太极解 人之周身,心为一身之主宰,主宰太极也。二目为日月,即两仪也。头像天,足像地,人中之人及中腕,合之为三才也、四肢四象也、肾水、心火、肝木、肺金、脾土、皆属阴。膀光水、小肠火、胆木、大肠金、胃土、皆阳矣。兹为内也。颅丁火,地阁承浆水,左耳金,右耳木,两命门也,兹为外也。神出于心,目眼为心之苗;精出于肾,胸肾为精之本。气出于肺,胆气为肺之原。视思明心动,神流也,聪思聪,脑动肾滑也,鼻之息香臭,  相似文献   

19.
推动健身气功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需要挖掘其蕴含的哲学思想和实践智慧。基于生命哲学视域的分析发现,健身气功力主"身者,道之所托,身得则道得"的文化思想。这一充满生命哲学智慧的身体养生之术关涉"形、气、神、志"4大要素,其中"形"为生命载体,"气"为生命动因,"神""志"为生命主体精神。具体来看,从"佚形而备"之"形","一气运化"之"气",再到"守神游和"之"神","志得道行"之"志",无不深度彰显出了四者与个体生命之间的内在关系,以及和谐运变的自然规律。这既是一种"身心合一"的大身体观,更是一种"天人合一"的大生命观的思想方式与运行逻辑。认识到这一点,不仅使健身气功的探究更能忠实于自身特有的性质,也与当代人类美学的"生命转向"这一新的趋势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20.
道果漫语     
杨剑平 《武当》2016,(4):59-61
一修道中的最高成果修道是实证一步有一步的效验,那么修道的最高成果是什么呢?这是修道者最颇为关注的一个问题。大部分人认为"出阳神"是身外身,身心能够互相脱离,能得其六神通便是终极目标。能够破瓦夺舍,自主生死,有选择地投胎转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