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影片的主人公是一个德国的小男孩布鲁诺,1943年时他只有9岁,他的父亲是一名德国军官。对于一个9岁的孩子来说,他眼中的世界简单而有趣。布鲁诺一家跟随军队的调朽从柏林举家搬迁至波兰的纳粹集中营。这里是犹太人的地狱,这个院子被高高的铁丝网所围困,总有一群穿着条纹衣服的人在里面走来走去。他们使布鲁诺想起了在家乡时伙伴间的游戏,但这一切似乎又不像游戏那么简单,这都勾起了布鲁诺无穷无尽的好奇心……  相似文献   

2.
谈谈「句」的训练到位昆明市工人新村小学吴红一、结合语言环境“解句”句离不开词语,要使学生懂得句子是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就要着重指导学生学会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的实际理解句子。如在教学《李时珍》一课中“他想……决心重新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这个重点句时,我...  相似文献   

3.
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人们从全世界来到罗马鲜花广场上,瞻仰布鲁诺的纪念像,从他那里吸取智慧和力量。乔尔丹诺·布鲁诺是文艺复兴晚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他响亮的名字,作为不畏强暴,为科学真理英勇献身的伟大典范,早已是人人公认,有口皆碑;但是,一旦涉及他的哲学性质,却众说纷纭,甚至针锋相对。三百多年了,争论还在继续。历代都有著名思想家继承和发扬布鲁诺哲学的唯物主义传统;同时,也一直有许多人把布鲁诺哲学的性质解释为唯心主义或神秘主义的。就近代说,黑格尔和新康德主义者朗格等人有此观点。黑格尔曾针对把布鲁诺学说看成斯宾诺莎式的泛神论观点说:“事实上,这个学说不外是亚里山大里亚学派的一种回声,在这里布鲁诺丝毫没有什么创见”。①朗格说:布鲁诺哲学即神学,因为他的“宇宙灵魂”脱离了物质本原。②今天,持此论调者,仍不乏其人,例  相似文献   

4.
"必须"是一个乐于助人的词语。一天,他出差路过句子国,发现有这么一个句子:我们______从小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这个句子正在为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词语而焦急。"必须"想:我不是可以帮这个忙吗?于是,他二话没说就站到了横线上,解了这  相似文献   

5.
两个同龄的年轻人同时受雇于一家店铺 ,并且拿同样的薪水。过了一段日子 ,阿诺德加了薪水 ,而布鲁诺却仍在原地踏步。布鲁诺很不满意老板的不公正待遇。终于 ,有一天他到老板那儿发牢骚了。老板一边耐心地听他抱怨 ,一边盘算着怎样解释他和阿诺德之间的差别。“布鲁诺先生 ,”老板开口说话了 ,“您到集市上去一下 ,看看今天早上有什么卖的 ?”布鲁诺从集市上回来向老板汇报说 ,只有一个农民拉了一车土豆在卖。“有多少?”老板问。布鲁诺赶快又跑到集市上 ,然后回来告诉老板一共有40袋。“价格是多少?”布鲁诺第三次跑到集市上问来了价钱。“…  相似文献   

6.
作为学习日语的外国人,由于对个别单词的用法理解不够到位,或是把该单词的用法画蛇添足,从而在具体应用当中出现了很多误用。「明日のうちに読み上げなければならない」中的「うちに」的误用就是典型的例子。「うちに」是"在一定的时间、数、量的范围之内。期间。"的意思。与「までに」、「中に」有相似的意义和用法,但是在表达将来时态的句子当中,「うちに」所接续的时间名词不能使用将来时态,而是应该选择现在时态。也就是说「明日のうちに読み上げなければならない」这个句子,就是由于没有理解「うちに」的特殊之处,从而产生的一种误用。  相似文献   

7.
罗马鲜花广场中央竖着一座庄严的纪念碑。碑的上端是布鲁诺的全身铜像,他身披中世纪服装,双眼炯炯有神,坚定地凝视着远方。纪念碑的大理方基座上面刻着:“献给在此被活焚的布鲁诺,是他发现了世纪。”乔尔丹诺·布鲁诺(154-160)是意大利伟大的哲学家和天文学家,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这样~位学者,教皇为何非要置他于死地而后快?布鲁诺早年家境贫穷,进过修道院,当过僧侣,但他从来就不是一个虔诚的僧侣,而是一位具有叛逆性格的“异端”。布鲁诺热爱真理、崇尚科学,不甘心受罗马教廷蒙昧王义的愚弄,自欺欺人。他把经院哲学…  相似文献   

8.
一、对常用词,联系有关句子理解。三年级语文教材中出现的词语,大多数属于常用词语。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学生往往能够理解这些词语。例如《大海的歌》一课中「仿佛」一词,如孤立地提出来让学生解释,大部分学生只能通过查字典解决,但联系「我仿佛听见大海正在唱着一曲新歌」这个句子来理解,学生会很快意识到「仿佛」就是「好像」的意思。 二、对合成词,先分析词素,再结合上下文理解。汉语中的合成词较多,它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词素),每个词素都表示一定的意义,合起来表示一个整体意义。例如《晨读》一课中「思索」一词,「思」是熟字,学生知道它是考虑的意思,「索」是生字,让学生查字典,联系词句会选择「寻找」这一义项,「索」与「思」合成思索,是考虑探求的意思,结合上下文「他用书托着下巴正在认真思索……」来理解,学生会用思考等近义词解释。  相似文献   

9.
救命的图钉     
一个叫《揭秘》的电视节目讲述了一则离奇的雷击事故:一天,意大利男子布鲁诺冒着雷雨前往任职的学校上班。当他刚走到学校大门口时,意外发生了:雷电击中了他!布鲁诺顿时失去知觉摔倒在地上。几分钟后他被发现,被门卫送到医院。布鲁诺事后回忆道:“我看到一道强光,便感到电流从头到脚流过我的身体。太可怕了!”到了医院,医生发现布鲁诺除了有休克现象和有一点擦伤外,身上竟然没有一点雷击的痕迹。这样的结果简直太不可思议了。迷惑不解的医生再一次仔细检查了布鲁诺的全身,终于发现布鲁诺的鞋底扎进了一枚图钉。医生恍然大捂,拔出那枚图钉,举…  相似文献   

10.
最近看到一则故事,情节虽简单但意义却很深远———两个同龄的年轻人同时受雇于一家店铺,并且拿同样的薪水。可是叫阿诺德的小伙子青云直上,而那个叫布鲁诺的小伙子却仍在原地踏步。布鲁诺很不满意老板的不公正待遇。终于有一天他到老板那儿发牢骚了。老板一边耐心地听着他的抱怨,一边在心里盘算着怎样向他解释清楚他和阿诺德之间的差别。“布鲁诺先生”,老板开口说话了,“您到集市上去一下,看看今天早上有什么卖的”。布鲁诺从集市上回来向老板汇报说,今早集市上只有一个农民拉了一车土豆在卖。“有多少?”老板问。布鲁诺赶快戴上帽子又跑…  相似文献   

11.
日语的词汇中,语和语的意义关系,除了反义关系和对义关系外,还有意思相同的同义语,还有词义类似的近义词。比如说近义词「人間」和「人」,有些句子中两个词可以互换使用,有些句子中就必须使用「人間」,有些句子中就必须使用「人」,本文就这两个词的用法进行分析。本文采取的是对比分析方法。文中例文摘自日本朝日新闻网站。  相似文献   

12.
差别     
两个同龄的年轻人同时受雇于一家店铺,并且拿同样的薪水。可是叫阿诺德的小伙子青云直上,而那个叫布鲁诺的小伙子仍然在原地踏步。布鲁诺很不满意老板的不公正待遇。终于有一天他到老板那儿发牢骚了。老板一边耐心地听着他的抱怨,一边在心里盘算着怎样向他解释他和阿诺德之间的差别。“布鲁诺先生,”老板开口说话了,“您今早到集市上去看一下,看看今天早上有什么卖的。”布鲁诺从集市上回来向老板汇报说,今早集市上只有一个农民拉了一车土豆在卖。“有多少?”老板问。布鲁诺赶快戴上帽子又跑到集市上,然后回来告诉老板一共40口袋…  相似文献   

13.
今天天真蓝     
一位做教师的朋友曾对我讲过这样一件事,有一次他在课堂上让学生用“天真”这个词造句,不少学生都造了“张小明是一个天真的孩子”这样的句子,惟独一个学生站起来后说:“今天天真蓝!”一开始我以为他是把这件事作为笑话讲给我听的,但事实却并不是,“这个句子造得最好。”他说。我的这位朋友称得上是一个好教师,他知道打破常规对于一个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从语法上看,那个孩子所造的句子显然是不对的、然而,谁又能否定那句话里所包容  相似文献   

14.
主动是金     
朱华贤 《初中生》2002,(9):10-11
有人说,沉默是金,因为祸从口出,许多麻烦和厄运往往在于自己的多嘴,而且沉默还可以表示深沉,表示有力;有人说,慷慨是金,因为在现在这样的社会里,只要你能大方地给,必定能得到丰厚的回报;有人说坦诚是金,有人说糊涂是金,有人说智慧是金……也许都不错,但我以为,主动才是真正的金,才是自己拥有的金,才是别人无法抢夺的金。有这么一个故事——两个同龄的年轻人同时受雇于一家店铺,并且拿同样的工资。不久,叫阿诺德的小伙子青云直上,而那个叫布鲁诺的却仍在原地踏步。他很不满意这样的不公正待遇,终于,有一天他发脾气了。老板一边耐心地听着他的牢骚,一边盘算着怎样向他解释他们两人的差别。老板想到了一个办法。“布鲁诺先生,”老板开口说,“你到集市上去一下,看看今天早上有什么东西卖。”布鲁诺从集市回来后向老板汇报说:“只有一个农民拉着一车土豆在卖。”“有多少?”老板问。布鲁诺赶快又去了集市,然后回来告诉老板一共有40口袋。“价格是多少?”老板又问。布鲁诺第三次到集市问了价格。“好吧,”老板说,“现在请你坐在这把椅子上等等,看看别人是怎么样的。”老板叫来了阿诺德,吩咐他去看看集市上有什么卖的。阿诺德很快就从集市上回来了,汇报说到现在为止只有一个农民在卖土豆,一共40口袋,价格是多少,土豆质量很不错,他带回一个让老板看。并说这个农民一个小时后还会拉几箱西红柿来卖,据他看价格非常公道。昨天,他们铺子里的西红柿卖得很快,库存已经不多,他想这样的西红柿老板肯定会进一些的,所以他也带回了一个样品,而且把那个农民也带来了,他现在正在外面,等着回话呢!  相似文献   

15.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注意到:学生对课文没有任何感觉的现象是极少出现的,只要他不是在假装阅读.总会对某个句子或某个细节留有印象。可以说。这个句子或这个细节让他情有独钟.进入了他的理解视野.甚至令他产生了某种美感。也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他把握了这个句子或这个细节。  相似文献   

16.
古时候,有个九岁的儿童赵时春,参加「童子试」。主考官用八股文的标准衡量他的文章,认为写得很好,怀疑是别人替他写的。于是当面考试,以「子曰」二字为题,要他做八股文的「破题」。赵时春立即口头答道:「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前一句是暗示孔子,后一句暗示孔子「曰」。这个「破题」做得好,但主考官还要再试  相似文献   

17.
活着的姿态     
阿诺德和布鲁诺同时受雇一家店铺,拿着同样的薪水。可是一段时间后,阿诺德青云直上,而布鲁诺却仍在原地踏步。布鲁诺很不满意老板的不公正待遇。终于有一天,他到老板那儿发牢骚了。老板一边耐心地听着他的抱怨,一过在心里盘算着怎样向他解释清楚他和阿诺德之间的差别。  相似文献   

18.
差别     
老板一边耐心地听着他的怨言,一边在心里盘算着怎样向他解释清楚他和阿诺德之间的差别——[德国]克里斯蒂安森阿诺德和布鲁诺同在一家店铺做工,享受同等待遇。几个月过去了,叫阿诺德的小伙子青云直上,而那个叫布鲁诺的小伙子却仍在原地踏步。布鲁诺见阿诺德多拿薪水,心中抱怨老板不公。终于有一天  相似文献   

19.
一 李新魁教授在他的《汉语文言语法》一书的词类活用一章里,对谓语和宾语的特殊关系做了较详细的论述。这个论述是精辟的,当然也不是没有可补充之处。我要补充的就是,一个句子是一个整体,换句话说,即一个句子的主谓宾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如果抛开句子的主语而不顾,单纯去分析谓宾关系,就不利于理解这个句子的意思,不利于分析这个句子主谓宾之间特殊关系的形成。因此,我认为在分析古汉语中一些特殊的谓宾关系时,不能抛开主语而不顾。这正是本文要谈的古汉语中主谓宾的特殊关系。  相似文献   

20.
关于『孔乙己』这个名字,鲁迅先生在小说中写道:『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他孔乙己。』课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