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伤寒大白》是18世纪初一本很有价值的伤寒类著作,为清代医家秦之桢所著。对于此书版本,课题组成员进行了实地考察和相关研究,现将所获整理出来,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2.
<正>近日,"为了人民健康——四川历史上疫情防控档案文献展"在四川省档案馆开展。历史上的四川是疫情多发地区。新中国成立以来,四川先后发生过天花、乙脑、伤寒、非典等重大疫病,严重危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四川人民不断与各类疫情进行斗争,经受住了一次又一次的严峻考验,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抗疫胜利。  相似文献   

3.
龙金凤  赵怀舟 《晋图学刊》2002,(2):48-49,61
本文指出了第三版、第四版<中图法>中的一个延续10余年的可疑例示.该例示"<金匮玉函经>等入此."出现在"R2中国医学"类的"伤寒金匮,本文合编"条目之下.经笔者考证世传<金匮玉函经>实乃张仲景<伤寒论>之别本,而非<伤寒>、<金匮>之合编.该例示如欲保留,则当列入"R222.2伤寒论"条目之下.  相似文献   

4.
民国时期的传染病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初叶,多种传染病在全球暴发和流行,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很大的危害。但随着对传染病认识的不断深入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传染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此时的中华民国政府和广大民众也开始摒弃驱瘟降魔的封建迷信做法,采取更加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使一些传染病未能在中国大规模暴发和流行。当然,受社会制度和当时医疗手段的制约,也有无数人死于非命。传染病一般分春季流行和秋季流行两种。民国时期春季易流行的传染病有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感冒、斑疹伤寒、猩红热、麻疹、百日咳、天花等;秋季易流行的传染病有伤寒、赤痢…  相似文献   

5.
为了发掘祖国医学遗产,满足广大医务人员和读者学习中医学的需要,湖北人民出版社将陆续出版明代著名医学家万密斋医学全书。该书由湖北省罗田县卫生局整理、校注。万氏所著医书有20多种,其中收入《四库全书》的就有10种,108卷,计《养生四要》5卷,《保命歌括》35卷,《伤寒摘锦》上下卷,《广嗣纪要》16卷,《妇人科》3卷,《片玉心书》5卷,《育婴秘诀》4  相似文献   

6.
日军在山西也进行过细菌战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3年,日本天皇下令,在中国东北建立细菌部队,这就是后来臭名昭著的"满洲第七三一部队".这支细菌部队的法西斯丧心病狂地用我同胞进行活体实验,专门培植、制造霍乱、鼠疫、伤寒等病菌,在东北、华中侵华作战中使用,造成严重的瘟疫,使大批的中国同胞受传染而死亡.  相似文献   

7.
黎旻  叶锋  李文祥 《兰台世界》2015,(9):132-133
"医圣"张仲景在我国古代中医学发展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他自幼立志行医,拜在名医门下刻苦钻研医术。他以丰富的行医经验写就了中医学巨著《伤寒杂病论》,留给了后世宝贵的医学思想财富。  相似文献   

8.
《电子出版》2000,(2):26-27
高科技在这个世纪的迅猛发展为人类的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改善。几千年以来,一直困扰着人类的饥饿和寒冷正在逐渐离我们远去;曾经令人谈虎色变的鼠疫、伤寒以及相当数量的疾病也已得到根本性的控制;足不出户,端坐电脑前,就能知晓天下大事,享受到各种各样便利的服务....  相似文献   

9.
李淑燕  张妍 《兰台世界》2013,(20):151-152
《明清名医全书大成》系列丛书,将多部明清医家著作进行重新整理,功绩卓著。清代著名医家张璐及其子的医学论著合集定名为《张璐医学全书》,其中的《伤寒缵论》一书,是张璐就《伤寒论》所作的阐发和论述。  相似文献   

10.
林玉芬 《大观周刊》2012,(12):16-16
春季气候多变,万物更生,细菌、病毒容易孽生繁殖,而熬过寒冬的畜禽往往较瘦,免疫能力和抗病力下降,所以每年冬春之交,动物容易发生疾病和死亡(所谓“春泛”)。以猪而论,常发病有猪瘟、副伤寒、仔猪水肿病、黄痢、白痢、传染性胃肠炎、喘气病、感冒、仔猪低血糖症和疥癣等病。  相似文献   

11.
张仲景,后汉医学家。经过其自身多年刻苦钻研医术和多年行医积累的丰富临床实践,成为中国医学史上一位杰出的医学家。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撰写出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对中国医学史影响深远,张仲景也被后人尊称为医圣。  相似文献   

12.
恒欣 《北京档案》2005,(6):43-43
1、最佳调味品——食醋 酷夏热出汗多,多吃点醋,能提高胃酸浓度,帮助消化和吸收,促进食欲。醋还有很强的抑制细菌能力,对伤寒、痢疾等肠道传染病有预防作用。夏天人易疲劳,多吃点醋,很快会解除疲劳,保持充沛的精力。  相似文献   

13.
海湾的硝烟尚未散尽,SARS病毒的阴云顷刻之间又开始弥漫我们这个星球。短暂惊愕之后,人们开始奋起抗御。翻开蒙尘的历史记录,不难发现,各种致病的微生物一刻也不曾离开人类世界,疾病甚至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伙伴”,上海也不例外。近代以来,霍乱、天花、伤寒、鼠疫……每次病毒和细菌的肆虐,这座城市都付出了不可避免的代价;尤其当人们还不可避免地要同时面对薄弱的公共卫生体系、陈旧的习俗和理念、傲慢的殖民者和动荡的时局时,人类与疾病之间的这场战争便愈益显得艰难,甚至惨烈。然而,就是在这样一片艰难和惨烈中,一种近代意义上公共防疫…  相似文献   

14.
<正>张仲景(约公元150年—约公元215年),我国东汉时期著名的医学家,也是世界医学史上的伟人之一。元明时期被奉为医圣,这一历史赞誉一直沿用至今。张仲景年轻时便对各类医方广泛收集,即便在做长沙太守时期,他也抽出大量时间完成了传世医学宏著《伤寒杂病论》,这部中医灵魂之作确立了中医的临床治疗基本原则,对药剂学的发展也颇具意义[1]3。当然,张仲景对我国医学发展的历史贡献远不仅一部著作,其内容  相似文献   

15.
由于旧中国卫生医疗事业非常落后,天花、鼠疫、霍乱、痢疾、血吸虫病、疟疾、黑热病、伤寒等各种急慢性传染病严重威胁着百姓的生命和健康。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发展人民体育事业,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建立防疫机构,形成了体育—卫生—防疫"三位一体"的治理体系,在较短时间内就基本控制了各种传染性疾病,表现出新生政权有效的组织领导能力和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6.
该文对文渊阁钦定四库全书子部医家类、《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及超星数字图书馆与CNKI、万方和维普三库收录期刊中收录伤寒学文献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文献种类繁多、获取途径复杂及查找困难,但需求强势增长。从学科建设与发展角度出发,有效、合理地整合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文献,使读者轻松、快捷地利用计算机快捷、有效、全面和完整的检索到所需要的知识,仍是高校馆服务教学、科研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1936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去陕甘宁边区采访之前,在“身上注射了凡是能够弄到的一切预防针”,他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我的臂部和腿部注射了天花、伤寒、霍乱、斑疹伤寒和鼠疫的病菌。这五种病在当时的西北都是流行病。此外,最近还流传着令人吃惊的消息,说淋巴腺鼠疫正在陕西省蔓延开来,陕西省是地球上少数几处流行这种风土病的地方之一。”当时的陕甘宁边区真的如他所说瘟疫蔓延吗?又是如何防疫的呢?据查阅当年的《新中华报》和《解放日报》的相关报道,陕甘宁边区尽管医疗技术落后,药品物质匮乏,但是边区政府立足民众,情系人民,克服困难,扎扎实实地抓好传染病防疫工作,卓有成效。  相似文献   

18.
李泗 《档案天地》2005,(4):17-18
中华民国代理大总统冯国璋于1918年10月10日被皖系胁迫卸任后,郁闷寡欢,仅过一载,即1919年12月28日晚11时,因伤寒不治在北京帽儿胡同冯氏官邸逝世,时享61岁。随后,师景云等以冯显柄民国,故请国葬,经阁议通过。总统徐世昌允准,决定“举行国葬典礼,以昭祟服。”  相似文献   

19.
“50多年前就有非典了”,日前,浙江省衢州市农民周银良翻开一本发黄的1952年9月出版名为《实用内科学》医书对记者说。该书第39页提到一种名叫“鹦鹉病”的传染病,此种传染病的症状与眼下流行的“非典”基本相似:潜伏期一二周不等,平均为10天左右,起病缓急及临床不等,大抵以突起的畏寒、喉痛等。至第一周末,主我国50年前就有要有肺部症状出现,频有咳嗽,略带少量粘液。在此病的诊断上,书中特别提醒要仔细分辨此病与流行感冒、伤寒的区别,并建议用血清冷凝剂实验的方法诊断。这与目前“非典”的诊断方法也很相似。该书还写道:“死亡率20%,随年…  相似文献   

20.
干祖望     
中医学家干祖望1912年出生于江苏省金山县(今上海市金山区)。1916年就读于“南社四子”之一的姚石子家塾。从《三字经》到“四书五经”、《离骚》、《史记》,从唐宋八大家古文到诗词曲赋,皆熟读成诵。1929年.他师从浙江嘉善县西塘镇马培之门生钟道生,习岐黄术。4年内精读《内经》、《伤寒》、《外科正宗》,又博采百家众长?钟氏长于外科、喉科,聪颖好学的干祖望尽得其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