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CYBEX-Norm型等速肌力测试与康复系统,以上海市优秀田径运动员为研究对象,探讨腘绳肌拉伤后的等速参数变化,分析伤后的恢复情况.结果显示:受伤运动员伤侧腘绳肌峰力矩角度明显增大,表明拉伤腘绳肌达到最大力量的时间明显延长,最大收缩长度发生了改变.建议:在运动实践中,合理运用等速测试的峰力矩角指标作为腘绳肌拉伤后恢复效果的监控指标,并结合适当比例的离心训练,将有助于减少运动中腘绳肌的拉伤.  相似文献   

2.
腘绳肌损伤是田径运动中最常见的运动损伤之一,如何有效预防腘绳肌损伤是教练员和运动员面临的重大难题,因此本文探讨离心训练对腘绳肌损伤的预防作用,结果:离心训练能够有效预防腘绳肌损伤的发生,建议教练员熟练运用FMS对运动员损伤风险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预防运动员损伤的发生,延长运动员运动生涯。  相似文献   

3.
<正> 腘绳肌系指大腿后部的半腱半膜股二头肌,其急性损伤多见于跑、跳运动员。其拉伤后一般轻者10天才能恢复训练,而严重拉伤者反复停训可延续一年以上,治疗不易彻底,常常造成肌肉索条状或瘢痕,影响运动训练和运动成绩的提高。我们采用斜刺法加体外反搏治疗腘绳肌严重拉伤1例,仅用7天患者就完全恢复训练,15天后可参加正式比赛并提高运动成绩。此法明显优于单纯性针刺或体外反搏治疗运动性腘绳肌损伤。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腘绳肌损伤采用运动处方治疗的内容、方法与效果。特别是防止再度受伤和有助提高运动成绩的运动处方。  相似文献   

5.
<正>在初中体育课堂短跑项目教学中,学生经常会出现大腿后侧肌群拉伤的问题,如果该问题发生在充分热身的情况下,那么其主要原因就是腘绳肌缺乏力量。腘绳肌主要指大腿后侧肌群,由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组成,主要具有伸髋和屈膝的功能,在运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体育课堂中腘绳肌的力量发展一直被体育教师忽视,训练方法也相对欠缺。本文主要是以“简单”为原则,  相似文献   

6.
伤病是运动员体育人生的最大障碍,许多才华横溢的运动员因为伤病而早衰早退,但运动训练中伤病又难以避免。因此,伤病后的康复是每个运动员必须面对的课题。本专栏节选2012年度国际上关于运动损伤康复的有关文章,分别为青少年体育运动中团队项目与个人项目受伤风险的不同;教练员对运动员运动损伤后压力一相关成长的认知;运动损伤后心理干预的作用;运动中股后肌拉伤的概率、机制及风险因素。从不同角度给广大运动员及教练员以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7.
采用高速摄影机、多功能运动遥测仪同步测试疾跑动作,探讨疾跑中腘绳肌收缩特征和诱发损伤的可能环节。结果表明,在一个复步中腘绳肌存在向心—离心—等长—向心收缩快速转换的特点;离心收缩时承受了较大的负荷刺激。分析提出,腘绳肌快速离心收缩力量不足是导致损伤的主要诱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正脚背踢球动作中下肢和腘绳肌生物力学特征参数,探讨踢球动作腘绳肌拉伤危险时相,同时探究腘绳肌和股四头肌力量素质与踢球动作下肢和腘绳肌生物力学特征的关系,进一步明确踢球动作中腘绳肌拉伤机制。方法:以15名足球专项国家一级运动员为受试者,采集180(°)/s动作角速度下的等速腘绳肌向心(Hcon)、腘绳肌离心(Hecc)、股四头肌向心峰值力矩(Qcon);采集受试者最大力正脚背踢球动作运动学和肌电数据,根据腘绳肌肌肉起止点和髋、膝关节中心的相对位置获得肌肉起止点坐标,从而获得腘绳肌3块双关节肌肌肉-肌腱复合体(muscle-tendon unit,MTU)长度,以MTU拉伸速度和标准化MTU长度为分析指标。采用样条插值法对各指标按踢球动作周期阶段进行3次归一化处理。结果:腘绳肌3块双关节肌在正脚背踢球动作小腿前摆阶段和触球随摆阶段处于激活状态并被拉长,进行离心收缩;触球随摆阶段3块双关节MTU拉伸速度、肌标准化MTU长度、肌肉激活程度均显著大于小腿前摆阶段(P<0.05),标准化MTU长度在触球随摆阶段中期达...  相似文献   

9.
<正>当天气不理想的时候,准备好一个专门为提升骑行运动表现而设计的室内锻炼方案是很好的选择。这个针对臀肌和腘绳肌进行的强化训练,能为骑行运动提供强大的动力和提升速度。锻炼臀肌和腘绳肌对骑行者的好处强壮的臀肌和腘绳肌能提高骑行时的功率。它们提供向前推进的力,让你在自行车上保持稳定,所以你需要强健这些肌肉,以更好地应对高速和长时间的骑行。  相似文献   

10.
1德国青少年运动员的文化学习与运动训练德国青少年运动训练绝大多数是业余的,主要是在俱乐部和各地单项体育协会举办的训练中心进行。2000年已有近9万个俱乐部,各个俱乐部中有相当数量的青少年学生接受各种项目的训练,其总人数约175万,占全国人口的10.4%。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足球运动员侧切动作中下肢运动学特点和生物力学特点,确定前交叉韧带的损伤风险因素及损伤过程。研究方法:对长时间进行足球专业训练的运动员进行实验研究,采集生物力学指标、动力学特征指标,采用数据统计、有限元模型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与结论:足球运动员在侧切动作中受到地面反作用力和膝关节力矩的影响明显;膝关节松弛、胫骨外旋、膝关节外翻、下肢进行低位摇摆动作、髋关节前屈、膝关节过伸、中心方向和双足承重方向不一致、膝关节屈角较小、腘绳肌与股四头肌肌力比值偏低是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主要风险因素;股四头肌和腘绳肌具有地面反作用力的缓冲作用,进行肌力针对性训练能够降低前交叉韧带损伤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跳水是我国的传统优势项目,同时也属于高危运动项目,从高空中跳下存在各种安全隐患,导致跳水运动员受伤概率较高。伤病是导致我国运动员提前退役的主要原因,也是我国跳水训练是否科学最具争议的因素之一。研究从训练学角度入手,采用文献研究法和调查法,收集统计跳水受伤的部位和特征,分析受伤的训练学原因,探讨防治跳水运动损伤的措施和手段,以期为我国跳水训练提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13.
跑步经济性和运动成绩密切相关。进行专项运动训练,下肢运动肌募集方式更为精炼。耐力训练可诱导神经骨骼肌系统发生适应,降低代谢需求,提高运动成绩。自行车运动单项与多项组合项目相比,下肢运动肌募集方式存在差异。目前,研究非常关注单项与多项组合项目诱导神经骨骼肌系统适应间的差异。但是,并不清楚这些特异性神经骨骼肌系统适应是否有助于提高或损害耐力性项目的运动成绩?神经骨骼肌系统适应可能在影响耐力性项目的运动成绩。力量训练和超等长训练可提高运动的经济性,但这些适应性的变化对跑步时运动肌募集方式产生多少有益的影响并不清楚。当前,尚没有充足的证据显示拉伸训练和运动鞋可提高运动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14.
伤病是大多数运动员在运动生涯中是不可避免的,相关报道在国际比赛中,每12名运动员中就有1人受伤,伤病带来的后果是一系列的,最遗憾的是许多人因为伤病而损失了大量训练时间,错过了比赛。其中,骨骼肌损伤占所有伤病的40%以上。其他常见的损伤包括骨折、肌腱和韧带损伤,尤其是那些需要高冲击性的运动项目如跳高、跳远。考虑到伤病在运动员中的高发性,因此降低运动损伤风险或缩短伤病恢复时长一直是体能教练与运动科学家们热衷的研究课题。其中影响损伤预防和治疗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营养,本综述结合以往关于营养在田径运动员中的损伤预防与治疗方面的研究,为田径运动员损伤防治提供客观有效的营养策略,包括宏观和微观营养摄入、总能量摄入以及如何通过营养摄取减少损伤风险和改善骨骼肌和骨骼的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15.
腘绳肌损伤在田径运动中比较多见。初步统计,本病多发生在短跨、跳跃等运动项目中。近年来国内对该肌损伤有较深的研究,但对损伤的分型治疗和病因分析报道不多。本文针对发病原因进行了长期临床观察,提出了不同的分型方法和治疗原则,其效果较好。现报道于后。  相似文献   

16.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6,14(6):79-79,64
踝关节跟腱韧带损伤是足球运动员常见的运动伤病。本文以上海国际足球俱乐部两名踝关节受伤运动员为例,采用等速、动态平衡系统对其患踝进行多点等长,向、离心收缩及平衡等多级阶段、递增式的康复力量周期治疗,通过治疗前后4次的等速肌力测试与前后2次的动态平衡试验结合表面肌  相似文献   

17.
对不同运动项目的男女青少年运动员84人进行CybexⅡ~+等速膝关节屈伸测试,发现随着测试速度的提高,腘绳肌与股四头肌力矩峰值比率也相应上升。各项目上升幅度有所不同:以膝关节伸屈动作为主、腿部动作负荷愈大、动作速度愈快的项目,该比率上升幅度愈大。  相似文献   

18.
赛艇是奥运会传统比赛项目之一,是由一名或多名桨手坐在艇上,背向艇前进的方向,运用其肌肉力量,通过桨和桨架简单杠杆作用进行划水,使艇前进的一项水上运动。赛艇运动是一项对力量等身体素质要求很强的项目,因此运动员受伤就在所难免,如何将伤病发生率降低到最小程度,使我们现在乃至将来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对青少年赛艇运动员常见的损伤部位、青少年赛艇运动员伤病发生的原因、青少年赛艇运动员常见损伤部位的治疗方法及青少年赛艇运动员伤病预防原则等进行简单论述,旨在为一线的赛艇项目教练员和运动员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排球训练与运动伤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众所周知,伤病是体育运动特别是高水平体育运动的天敌。排球运动是一项技术性极强的体育运动,在我国相对比较普及,也比较受欢迎。但是,不论是高水平的国家队、甲级队,还是各体校、大学等的业余排球队,都长期受伤病的困扰。探讨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研究积极有效的伤病防护,以解决好训练比赛与伤病的关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问题。 常出现的伤病部位 排球运动为瞬间运动,技术动作大部分是在腾空跳起或半蹲状态下完成,因而膝部的伤病发病率最高。起跳虽主要由下肢来完成,但扣球.拦网、跳发球等都樊上肢配合,连接上下肢动作的枢纽…  相似文献   

20.
蹦床运动     
G838.145.3 20022817蹦床运动训练与伤病=Training of trampoline andinjury[刊,中,I]/谭成清,李艳翎,曾子曼//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24(3).-335-337表4参4(TY)蹦床//训练//损伤//原因蹦床运动2000年正式成为奥运会的比赛项目。我国1998年才开展竞技蹦床运动。3年来蹦床运动训练的伤病成为影响训练的顽敌。调查统计材料表明,蹦床训练的受伤部位集中在腰椎、踝关节和膝关节等部位。分析认为训练指导思想的偏差、项目特点、转项负迁移以及不科学的训练安排等,是造成蹦床训练运动损伤率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