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盖顺 《广西教育》2012,(14):4-4
后现代科学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在科学哲学史上写下了新的一篇,同时作为一种科学指导思想,它对于教育尤其是科学教育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一、后现代科学观及其特征后现代科学哲学随着科学的发展,其内部结构、概念逐渐发生变化,后现代科学观便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而产生。后现代科学观在对事物自身的认识上,体现了事实与价值的统一;在对科学活动及科学知识的看法上,强调开放性;在对科学认识活动的形式及方式的看法上,运用综合整体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科学价值、科学理性价值、科学人文价值的含义进行阐述,并从三个方面论述了科学理性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关系:科学就其本质来说是一种理性活动,是人类理性的典范和集中表现;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总是以哲学的方式集中地体现着该时代的科学精神;新的科学价值观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3.
作为科学教育的目标,科学本质教育近年来广受关注。英国国家科学课程标准中,对各个学段的科学本质教育提出了不同的教学要求;英国科学教育工作者对科学本质教育的教学方式、方法,影响科学本质教育的因素以及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研究,这些都对我国科学教育中的科学本质教育具有借鉴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科学作为一种文化活动有自身特定的批判对象。从批判指向的目标看,科学的批判性表现在四个维度:对生活世界中经验常识的批判,对非科学领域思想观念的批判,对科学自身的批判,对科学技术及其影响的批判。即通过对生活世界中经验常识的批判而获得科学的认识;越出科学领域,对非科学领域的宗教、迷信以及伪科学等方面进行批判而解放人的精神世界;对业已存在的科学概念进行批判从而促进科学的进步或革命;对科学导引下的技术所产生的多重影响进行批判,为科学的发展护航,并为科学的合理性存在进行辩护。  相似文献   

5.
石中英  梁卿 《教育学报》2005,1(1):51-57
从当代科学哲学和科学社会学的视角出发,本分析了20世纪不同版本历史、语和物理教材中的科学化,认为其存在以下有待完善的地方:在科学观方面,应该进一步强调科学问题、科学假设作为科学活动重要的组成部分,深刻阐明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的思想;在科学价值观方面,应该充分阐明科学的负面价值与内在价值;在科学发展观方面,应当修正“科学成就史观”和“个人英雄史观”,确立“问题史观”,突出科学问题、科学论争与科学家共同体在推动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科学家的形象表征方面,应该注意表现科学家从事科学工作更为重要的一些专业性品质。  相似文献   

6.
吴玉琴 《考试周刊》2014,(84):194-194
<正>一直以来我园坚持以科学教育作为一大特色,一直努力让每个孩子爱科学、乐实践、好探索、会创造,将科学启蒙教育的理念、方法融合到孩子的一日生活中,让童真在孩子的心头释放,让孩子体验到科学探索带来的幸福与乐趣。根据幼儿科学探究的特性及本园的科学教学方式,我园确立了《科学儿童观下幼儿园科学启蒙教育的行动研究》课题,根据幼儿科学活动目标及目标的构建理论,我园确立了科学活动不仅要促进幼儿当前科学探究的发展,还要摸索出对今后科学探究起启蒙作用的主导思想。开展课题以来,我园在丰富科学环境,推动、普及科学活动;组织科学教学,完善科学课程体系;打造科学节会,激发幼儿主动参与等方面做了深入思考、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7.
初中科学教学中要注重科学方法教育。教师应将其渗透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应尽可能让学生参与实践;应将习题教学作为科学方法教育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8.
科学本质教学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科学教科书作为科学教学的核心课程资源,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科学本质观的形成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应用内容分析法对美国《科学入门》教科书中科学本质观的分析表明,该教科书呈现了较为完整的科学本质观;突出科学的实证性、暂定性与发展性;为科学划界,区分科学与非科学;显性呈现关于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注重体现社会文化对科学的影响;所呈现的科学观是实践优位的。该教科书呈现的科学本质观能够为我国理科教科书编写提供多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论科学的本质与科学教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科学的本质是科学教育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定义和内涵两个角度对科学的本质进行了分析和阐述。科学既是一种过程,同时也是一种结果。科学活动的过程和科学活动的结果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作为探究与思维的科学、作为态度与精神的科学、作为知识与能力的科学是科学内涵的三个重要体现。在对科学本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对科学教育的目标与内容、过程与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从“过程”到“探究”:对当前科学教育目标的再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科学教育经历了从"将科学作为知识"、"将科学作为过程"到"将科学作为探究"的不同阶段.当前,我们需要从科学教育思想发展的角度认识"科学探究"的内涵与价值,并以此为基础深刻理解当前科学教育目标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科学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引导学生逐步认识科学的本质。课堂教学作为渗透科学本质观的主要途径之一,教师应积极地探索对学生进行科学本质观教育的策略。基于科学本质的概括与解读,教师应运用科学探究教学,揭示科学是一种探究;展示技术创新的过程,培养学生创新的态度和精神;以实证的意识组织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科学需要证据;合理地运用科学史实激活"静态"的文本知识,引导学生理解科学是发展变化的。  相似文献   

12.
殷秀萍 《考试周刊》2012,(29):188-189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幼儿认识周围世界,获取知识经验的重要途径。那么,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应该如何进行呢?本文立足于幼儿的生活,从培养好奇心,激发求知欲;动手做,学会探索;扩大幼儿的视野,获得早期科学经验的积累;重视科学教育活动中的设问引导及将游戏作为教育的"媒体",寓科技教育于科学游戏五方面入手,把握幼儿学习科学的各个环节,运用积极的教育策略引导幼儿主动探究,主动获得更为广泛的经验,让科学教育真正走进幼儿的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13.
科学沙文主义与民主和自由的基本原则是不相容的。科学不能凌驾于民主和自由之上。科学家未必是要尽可能地向社会公众提供真理;科学共同体的内部自我纠错机制未必能够确保纠错成功;现代科学耗用大量社会资源的活动,需要对社会公众负责;普通公众的“本土性”知识可以发现和纠正科学共同体的错误。科学作为一种文化传统,应当与人类其他文化传统进行公平、自由竞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应当与国家权力分离。只有这样,才能保障社会的思想自由,才能保障科学和其他文化传统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论科学探究教学与科学精神教育--兼论物理探究式教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理性与实证的辩证统一既是近、现代科学的传统和规范,也是科学探究的基本精神。探究式教学作为面向真实科学的教育,其核心就是领悟理性与实证辩证统一的科学精神;这既表现在科学问题的产生,又表现在科学假设的提出,还表现在假设的验证。  相似文献   

15.
张福平  邹琳  郑积梅 《红领巾》2005,(4):146-147
长期以来,不少人对精神文明的内涵及其形成的途径理解肤浅,对科学的本质及其社会功能认识片面.科学作用于人们的精神生活大体有两种途径:一是科学通过技术与生产相结合而发展生产、变革社会,从而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精神状态;二是科学作为一种思想和观念,直接介入人们的精神生活,净化和升华人们的精神世界.因此,全方位普及科学,以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来塑造和提高我们的民族素质,是我国当今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  相似文献   

16.
教学科学观与科学教学观是两种不同的认识信念。教学科学观是把教学本身作为科学看待的信念;科学教学观是指以科学的态度和方式看待和处理教学的信念。教学科学观以传统知识论作为认识论基础,以"物性化"为前提,追求教学规则的"通性"为基本价值取向。科学教学观在"人性化"层面审视教学的本真,以研究教学的情境、生成、智慧和创新为基本宗旨,以追求教学操作的"个性"为基本倾向。教学科学观面临难以回避的困境,向科学教学观的转变是教学发展的应然追求。  相似文献   

17.
科学教育目标的演变主要经历了两个过程:培养”科学专家“和提升”科学素养“。提升”科学素养“主要指三方面内容:了解、掌握科学知识;对科学探究方法和科学程序的理解;作为一一项珠科学的理解。”科学素养说“的科学教育目标,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科教兴国的总方针是吻合的,它强调科技与社会、科技与文化、科技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以为我国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提供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如何让科学探究更有效?作为科学教师,我们不妨借助科学仪器——显微镜、放大镜、望远镜和哈哈镜,来对我们科学教学“四镜省身”:一手拿个放大镜,一手拿个显微镜,从宏观和微观上认真审视我们的课堂;同时还要给自己装上望远镜,及时关注信息的搜索和收集;关键时刻更要拿出哈哈镜,照照学生,照照自己。通过课堂透视,让模糊逐渐变得清晰,敞亮我们的教学视界,走出一条科学教学的大道来。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合自然科学史上一些重大的理论突破,从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逻辑、科学美学、科学心理学、科学创造学、思维科学等不同角度全方位透视了一个值得引起高度重视的研究领域,即科学创造中的科学美感问题。结合自己十多年来对这一问题其他层面的某些探索,得出了几点基本结论:其一,科学思维并不排斥科学美感;其二,近代自然科学的开拓者大都推崇科学美感;其三,现代自然科学领域的大师们更是欣赏和自觉地珍视那份独特的科学美感;其四,科学美感中包合某种关键性的“非科学判断”;其五,应该加强对科学美感问题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中国现代科学事业体制化建设的先驱,任鸿隽一生致力于科学的宣传组织工作。他的科学观是一个内涵丰富、见解深远、结构完整的理论体系,其基本框架包含了科学本体论、科学方法论、科学精神论和科学功用论。研究任鸿隽的科学观,是解读这位科学事业家的思想与科学活动的基石,也是了解那个时代的科学思潮的重要思想航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