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片段仿写,是三年级学生仿照课文,练习起步习作的开始.在这起始阶段,教师应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有关习作的"双基"教学,以打好基础,教学生逐步学会习作,使其终身受益.那么如何教学生开好头,起好步,扎实打好习作的"双基"呢?笔者以《"东方之珠"》课后习题4为例,结合讲读进行作前指导.下面简略谈一谈片段教学设计与评析. 一、精读理解第5自然段 1.同学们,第5自然段主要写香港的夜晚,是怎样的夜晚呢?各自读一读.作者用什么结构的段式写这三句话?  相似文献   

2.
习作是语文综合能力的检测.教师感到习作难教,学生觉得作文难写,一提起作文学生就感到头疼,不是东拼西凑就是抄袭.我认为,只要我们在教学中打开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精神,就会解决作文的"难"了.  相似文献   

3.
俗话说,林之葱郁源于紧密相连,人之感动基于互相关爱。习作教学没有了尊重,就无法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感动,又怎么能让学生喜欢呢?因此,必须给习作教学的漏洞打上尊重这个补丁,习作教学系统才能正常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们小学语文教学实效性研究可谓如火如荼,从有效教学理念的提出到课堂教学行为方式的探究.一轮又一轮的强势推进,真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有些教师在落实有效教学策略的时候,形而上学地体现新理念,很重视教得"活",却又多停留于表面的"活",一味地追求方法的标新立异、一鸣惊人,而不是真正使学生的思维活、情感动,最终,教学只能是一个"虚"字.  相似文献   

5.
赵惠  杨丽 《教育艺术》2008,(5):49-50
作文教学可谓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而习作评价又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长期以来,我们的习作评价就是教师的单边劳动,学生只管写作文、交作文,接受老师的批改,教师的精批细改,实在是劳神费力而又收效甚微。面对教师们用颈椎病换来的精批细改,绝大多数学生只是瞄上一眼,便将作文塞进抽屉,造成了教师评价的劳而少益,甚至徒劳无益。叶圣陶曾指出:"能不能把古来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的地位呢?假如着重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老师只给引导指点,该怎么做由学生自己去考虑  相似文献   

6.
"写一处秋景"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习作4的作文练习.我在一所村小听了一节习作指导课,产生了深切的体会:我们不要只盯着少数名家课、精品课陶醉其中,而要向下看,看普通人的课,看农村教师的课,看随堂课中存在的问题.下面是课中的片断和听课随想,叙述在此,以期引起大家的注意,思考疗救的办法,促进农村习作教学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语文>四年级下册习作八. 教学目标: 1.注意积累习作素材,大胆地想、说、写,做到说写具体,培养表达能力. 2.选择最能表现中心的材料,把丰富多彩、充满情趣的生活情景表达出来. 教学重点:学会运用抓住重点突出中心的写作方法.  相似文献   

8.
一提到"填鸭"式教学,部分老师会把它理解成无休止的、不管学生承受能力而拼命去灌输的行为.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古人说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是"填鸭"与"放鸭"的缩影.传、授的过程是"填鸭",解惑的过程就是"放鸭".新课程改革为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填鸭"与"放鸭"也就成为教师必须要做好的功课.  相似文献   

9.
一、在同一要求下的多次写作与批改 例如一次考试的作文要求是以"感动"为话题写一篇六百字左右的作文.有很大一部分学生要么叙事冗长、面面俱到;要么过于简洁,点到即止;要么思路混乱、顺序颠倒.一些同学所选的事例当然也体现了感动,比如生病了,妈妈怎么送我去医院,老师带病坚持上课,一个外表时髦却能让座给老人的年轻人,同学借给我一块橡皮等等让我很感动,都是一些现象性的东西,总感觉情浮于外不能发乎其中.针对以上问题,我对学生提出了以下要求.一是强调叙事作文的典型结构,"事"与"理"并存,"理"从"事"来,忌"事"与"理"分开.  相似文献   

10.
当前,随着教育体制的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思想受到了猛烈的冲击甚至得到了排斥,教学面临无从定位的局势、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千方百计寻找途径,如何摆脱"教学难、难教学"的困惑成为学校教育的一大难题,特别是藏族教育更是难上加难,一筹莫展.今年暑假,我有幸参加中英项目"参与式"教学的培训学习,颇有感想,从组织教学、课堂流程、活动方式、知识延伸、艺术处理等方面很有权威性和导向性.笔者认为,"参与式"教学的可靠性表现在四个方面即"四新",以下进行简单论述:  相似文献   

11.
邱云菊 《黑河教育》2012,(10):17-18
现在许多语文课堂,由于曲解了教改思想,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多了花哨少了朴实,多了喧哗少了思考,多了形式少了实质,多了内容少了深度.课堂上呈现的一些东西如非法添加剂一般,使我们的语文课游离于真正的语文课之外,失去了语文课的"原味". 一、天马行空的独特体验 新课标倡导"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实质上是对学生认识的肯定,也是为学生提供张扬个性的平台.但是,一些教师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故弄玄虚地玩"创新"解读,一味追求学生答案的"多元",感受的"奇特".  相似文献   

12.
在日常教学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令人无法意料的事件,从而使教学陷入困境.面对这种偶发事件,教师要冷静地化教学的"困境"为"情境".  相似文献   

13.
只有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尊重学生个性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实现人本思想的途径和方法及教学观,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互动式教学"观 语文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在课堂教学中,普遍的问题是"三多三少":全班统一学习的机会多,学生个人独立学习的机会少;接受学习的机会多,表达学习的机会少;学习水平高的学生参与的机会多,水平低的学生参与的机会少.这种课堂结构极大地抑制学生的个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教与学是互相作用的,教中有学,学中有教,在教与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要尊重学生,平等地与学生进行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提高英语水平,提升英语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5.
班级是学校管理系统的细胞,既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层组织.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教育者,是学生德、智、体、美诸多方面发展的指导者.班级管理就是千万百计地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生活和班务管理的主人.良好的班级管理能加速学生的全而发展,并有效地展现学生各方面的潜质和才能,为学生发展提供一个广阔的空间.在探讨班级管理的文章中,经常提到一句话"管是为了不管",但怎样才能处理好"管"与"不管"的关系呢?  相似文献   

16.
前不久,笔者赴杭州参加"浙江省首届写话与习作教学研讨会"专题研讨活动,特级教师虞大明执教的<走进崇文>给我的感触颇深.未听课前,我心里想:平时习作教学中,很多学生对写"我的学校"这一类话题,兴趣一般不高,对校园风貌往往熟视无睹,写出来的作文干瘪乏味、缺少情趣.这次,倒要看看虞老师有什么高招上好这堂课.结果一堂课下来,孩子们学得有滋有昧.什么原因呢?且看虞老师使的高招.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与学生关系最为密切的老师——班主任,应该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尤其在和学生谈心的时候,要把握住和学生谈话的艺术和技巧,从"心"开始,用"心"沟通,这样才能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点燃学生的自信. 一、说到心上,不伤学生的自尊心 陶行知说过:"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中有牛顿,在你的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教育者要尊重学生,才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拨动学生的心弦.如我班学生小林,经常和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接触,无心向学.一天早读课,他趴在桌上不读书.  相似文献   

18.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的价值观越来越趋向于多元化.这种多元化的价值观也同样在悄悄地影响和左右着当代的中学生.在肯定青少年成长迅速的同时,不少老师又深感学校教育越来越走入困境.在不少地方,师生之间难以沟通,学生不学或被动学习的现象已是不争的事实,"教"变成了,"叫".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多,但总的说来,还是没有解决好"教学"与"叫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余梅 《教育艺术》2003,(6):40-41
中小学作文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包括指导、习作、批改、讲评四环节。其中最容易被忽视的是批语。我们被办公桌上一叠叠作业搞得头昏眼花,在下作文批语时,往往不经意地批几句无关痛痒的话或挥毫打个等级敷衍了事。我在长期的作文教学中,深切地感到:作文批语马虎抽象,空话大话,学生就会更马虎,甚至不屑一顾。所以批语要切中要害,点拨迷津,语言要鲜活,这样学生就会  相似文献   

20.
北山 《初中生》2007,(18):22-23
文坛上有许多作家为写作如痴如醉,甚至痛哭流涕. (一) 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便是其中一个.一天,几个朋友去看他,发现他从椅子上滑落在地,脸色苍白,以为他病了,嚷嚷着要给他请医生.巴尔扎克被惊醒了.当他明白原委后,悲痛地说道:"我没有病,我在写<高老头>,刚才,他死了,我心里难受,一下子便……"朋友看见桌子上的稿纸上还有泪痕,都深深为之感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