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注重情感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提出的一项重要的要求。作为一种阅读结果的“情感体验”是靠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潜心体验”来实现的。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体验情感”,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从而实现学生阅读体验的个性化形成。  相似文献   

2.
任晶 《培训与研究》2008,(12):74-75
情感作为一种情绪体验,它分为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消极的情感体验,积极情感体验的核心是“爱”,它能使人面对困难,有轻松乐观的心态;消极的情感体验则使人面对困难举步维艰,无所适从。由此可以看出,不同的情绪体验会有截然不同的行为表现。所以要达到教学目的,思想政治教育者要高度重视自身和学生的情感,提高自身积极情感的互动素质,以便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情商,培育学生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3.
情感作为一种情绪体验,它分为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消极的情感体验,积极情感体验的核心是“爱”,它能使人面对困难,有轻松乐观的心态;消极的情感体验则使人面对困难举步维艰,无所适从。由此可以看出,不同的情绪体验会有截然不同的行为表现。所以要达到教学目的,思想政治教育者要高度重视自身和学生的情感,提高自身积极情感的互动素质,以便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情商,培育学生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由此可见,语言训练不应该离开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5.
“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位置,这已被所有语文老师所公认。“读书百遍,其意自见”也说明了读的重要性。然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除了培养学生“读”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读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注重情感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基本要求。在阅读教学中,要想使学生具有独特的内心体验,教师就“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读出真实的感受。一、阅读教学中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把学生对课本的领悟、感受和认识都统一到自己的标准答案下,追求一致的情感体验,而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彻底改变了单纯的“知识灌输”的教学模式.把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入课堂。衡量课堂教学也不再以“知识的掌握”为唯一标准,“情感、态度、价值观”也是评断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于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十分注重学生情感的调动和激发。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情感的“外衣”、忽视学生真正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7.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在声乐教学中应提出“注重情感体验”和“丰富情感体验”的要求,引导学生真正与声乐作品沟通,获得生动的情感体验。具体地说,在声乐教学中可以从内涵的理解、意境的想象、作品的处理、忘我的演唱等四个方面运用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注重情感体验。”因此,语文阅读教学应注重学生主体的情感体验。教学中教师要以教师积极的情感为载体,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从学生主体的生活入手,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观察文中插图,组织生本对话,展示独特的情感体验;观察文中插图,组织生本对话,展示独特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9.
我们教师要塑造学生的灵魂,净化学生的情感,就必须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相应的情感因素,运用情感的语言,去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即把教材的“此情此景”变成学生的“我情我景”,让学生感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使之“沁人心脾”,让学生读书明理,不但“知之”,而且“好之、乐之”。  相似文献   

10.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过程;阅读教学中的情感体验和思想感悟,像春雨一样滋润着学生的心灵,对健全学生的人格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有新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到第四学段,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情感体验,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不仅体现了语文学科的人文特点,也为语文教育培养学生情感提供了有效途径。培养学生的语文情感,教师一要修养情感,感染学生;二要创设情境,激发情感;三要把准契机,表达情感。  相似文献   

12.
新课标明确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叶圣陶先生说过:“小学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可见,情感体验一直是阅读教学的灵魂与主线。在阅读中有了“情感”的激发,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使阅读教学区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3.
体育课堂教学中,如果学生的情感体验被忽视或重视得不够充分,而过分注重运动技能的传授,就会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产生不良的学习情绪,久而久之产生了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上体育课这种“怪”现象。但如果过分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就会削弱运动技能的教学,出现课堂“热闹非常”,课后“一片茫然”这种似是而非的体育课。本文旨在以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为抓手,在关注学生情感体验的前提下,  相似文献   

14.
“道”为“德”之本体,“德”为“道”之功、“道”之用。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情感”入手,通过“问题情境、已有经验、学习活动、真实体验、师生互动”的有效路径,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情感共鸣中成长,在道德认知中提升,在情感体验中升华,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发展。  相似文献   

15.
矛盾青春     
新课程标准认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它强调了阅读是一种“个性化行为”,看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那么怎样让学生在课外去发展这种独特的经历呢?  相似文献   

16.
李彩 《山东教育》2009,(6):51-52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音乐教学中要把情感体验、态度与价值观放在首位,突出情感体验,强调对音乐兴趣、审美能力、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的培养。”音乐作为情感的载体,其特征就是情感抒发、情感宣泄、情感交流和情感审美。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要通过音乐情感的这种特征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情感强度,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初中语文教学认为,根据学生的生活阅历和情感体验.注重深化对文本的挖掘,优化教学过程和方法。不仅有助于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而且有助于学生增强情感体验.提高语文综合素养。新课程语文教学就是在“以学生为本,全面发展”的理念基础上形成的人文性教学思想.鼓励学生在自主阅读和主动探究的基础上不断地内化生成。这种情感体验不仅是语文课程教学目标中“培养学生正确情感态度和审美价值观”的必然需要,而且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和文化内涵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试就新课程高中英语的“情感体验”式教学作探析,旨在阐述合理地运用该种教学方法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英语综合素养所起的重要促进作用。新课程高中英语“情感体验”式教学就是在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生命价值尊严的基础上,注重教学过程和方法,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思维模式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情感体验”式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尝试和探索运用多元化的学习策略参与课堂的教学过程,让学生能够增强体验,从而培养他们正确的英语语言学习思维和语言感知能力,满足他们学习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具有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那么语文教学中如何注重情感教学呢?一、善于对教  相似文献   

20.
2003年5月,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对思想品德课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特别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提出了体验式目标,强调“活动”、“操作”、“实践”、“考察”和“调查”等活动,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鼓励学生对教课书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所谓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就是学生将学到的知识通过自己的生活,凭借自己的情感、直觉、灵性等直接直观的感受、体味、领悟,去再认识、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课堂教学中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可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