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学校在执行教育政策的过程中存在个体选择,主要是教育政策的公共利益与学校利益存在冲突,是学校的自利行为造成的.从教育政策执行的有效性和科学性要求来看,学校执行教育政策的个体选择导致教育政策权威性丧失、主体的道德失范、教育政策失真.减除学校执行教育政策的个体选择,关键在于教育政策制定关注弱势学校的利益诉求,强化学校执行教育政策的指导和管理,加强学校执行教育政策的监督.  相似文献   

2.
教育政策同公共政策一样,是一个由一系列决策行为和执行行为渐次展开的逐步深化的过程,一般分为政策研究、政策制定和政策执行3个阶段。[1]长期以来,中小学校长被视为教育政策的执行者,几乎无缘参与教育政策的研究和制定,这是导致校长对教育政策的认同感低、政策执行效果差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说,国家教育政策因为涉及面比较广,中小学校长能够直接介入的机会不是很多的话,那么随着国家教育“分权”策略的实施,区域教育政策的地位开始凸显,中小学校长作为具体教育教学单位的领导人,熟悉学校的基本情况,能为教育政策的研究和制定提供第一手资…  相似文献   

3.
民办艺术教育机构的政策影响力是政策实施目标群体对政策制定与实施的反应与评价。通过对广州市100家民办艺术教育机构的问卷调查与访谈调查发现,大部分的民办艺术教育机构受到政策影响程度是中等的;机构教师人数与政策影响力得分之间具有显著相关关系;不同规模的艺术机构对政策执行的反应差异显著。民办艺术教育治理政策的制定与实施需要完善其法理依据,为从业者提供更多的资金、技术或其他资源支持。学校对优质的校外资源可以采取多元吸收、共建共享的合作方式引入到学校的基础教育中。有关政策应当将不同教育类型进行分类,特别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培训活动,要制定专门的规范,建构精细化的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4.
略论我国民族地区地方课程的推广、执行与建设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民族地区地方政府通过制定政策、加强管理、培训教师等方面的工作有效地推广民族地区的地方课程;地方课程的执行,转变观念是前提,提供必要的人、财、物的支持是保障,加强与社会的联系是手段,建立学校课程领导与管理制度是根本;地方课程的建设,需要政府决策机构的正确领导、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培训与宣传、学校教育实践的支持等.  相似文献   

5.
为了均衡教育资源,促进城乡教育的公平以及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一些地方教育部门出台了城乡教师流动的政策,但在实际的执行中存在着流于形式等困境,政策执行理论从理想政策、执行机构、目标群体以及政策环境等方面对教师流动政策执行中的困境作出了探究并尝试给出了对策,这对于使城乡教师有序流动这一教育政策的有效落实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双语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的形式对影响甘孜州藏汉双语教育政策绩效因素中的学校领导因素进行调查和研究,分析得出影响该地区双语教育政策绩效的学校领导因素为:双语教育目标的制定与执行、领导对双语教学的支持和领导的专业能力。双语教育政策绩效既要受到学校领导因素的影响,同时,各因素间又相互呼应及配合,长年进行后,双语教育必可收到良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7.
王翠 《学苑教育》2024,(8):25-27
文章探讨了农村小学课堂激励措施的现状与问题。通过分析教育政策、学校管理制度、教师和家庭社区四个层面,揭示了激励措施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个性化激励方法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政策支持不足、学校管理不完善、家庭教育缺失是制约激励措施的主要问题。研究建议加大政府投入,制定明确的激励政策,提供教师培训,加强家校合作,以促进农村小学课堂激励措施的持续改善。  相似文献   

8.
在教师交流政策执行过程中,由于信息传递的滞后性和地方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三方主体之间利益矛盾和价值冲突,教师交流政策执行存在失真现象。本研究以双重委托代理为视角,将地方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与学校、学校与教师看作两组委托-代理关系,同时引入博弈模型,将三方作为博弈的主体。教师交流政策执行效果不佳的原因在于:学校、教师认真执行政策所获得的收益小于成本,反之,其变相执行的行为无法得到有效惩处。为纾解以上困境,可以从减少査处成本,完善信息收集与反馈机制;提高委托人査处概率,完善教师交流轮岗评价体系;加大对学校、教师的政策补贴,完善奖惩制度,建立“减责、免责”机制;完善参与保障机制,建立多元化补偿机制等几个方面入手,对教师轮岗政策加以完善,促进教师轮岗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政策能否有效执行事关政策目标的实现.本研究以"过程-事件"分析方法透视学校课后服务执行的动态过程,揭示隐藏于其中的实践逻辑及生成机制.研究发现,学校课后服务遵循着"权益性执行"的实践逻辑,表现出"重策略而轻规则"、"重硬指标而轻软指标"、"重短期而轻长远"的特征,造成了"高参与率、低实效性"名实分离的执行偏差.政策制定的一统性与政策执行的灵活性、压力型体制下的层层加码与学校组织运行资源匮乏、教育竞争的愈演愈烈与学校关系网络下的共谋行为分别为权宜性执行的生成提供了制度空间、组织基础和社会土壤.促进学校课后服务的有效实施,需要统筹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推动压力型体制向民主合作体制转变,优化社会环境以形成执行合力.  相似文献   

10.
我国从2009年1月1日起,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政策。调查发现,该项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执行者未能制定出及时且有效的执行计划和未能建立起相应的监督、检查机制两大问题。这两大问题源于政策目标要求过高,政策内容笼统不具体,教育行政部门监督、检查不力,以及缺乏纠偏机制。进而提出政策执行者应适当调整政策目标、使之与实际情况相吻合,完善政策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健全的政策监督、纠偏机制。  相似文献   

11.
正笔者对于上海市教委最近出台的中小学教师资格每五年注册一次的政策颇感忧虑,因为,一旦执行这样的政策,不可避免会涉及到对教师的考核。那么,与这一政策配套的考核办法又该如何制定?应该说,教师的工作主要有两块,一块是教育,一块是教学。对于教师教育水平这一方面的考核,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难点。因为教师的工作是面向"人"的工作,教育的效果到底如何,是很难进行量化的。即便以往的考核中,也很难制定具体的细化标准,都是凭着印象赋分  相似文献   

12.
课程政策中存在硬性与软性部分,前者的执行相对容易,而后者的执行与监督就难于保证。新课程政策中的软性部分没有统一的执行标准,而且它们也恰好是教师们容易抵制的部分。在未来的新课程政策实施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后续政策中软性部分的制定、政策工具的选择以及学校层面的课程实施。  相似文献   

13.
作为教育政策核心构成的教师政策,其执行效力直接关乎整个"教育政策效能"的实现。通过对教师教育政策、新课程改革政策以及教师继续教育政策执行所遇到的问题分析发现:教师政策执行主体地位的缺失;目标利益群体激励机制的缺位;教师利益主体利益诉求与表达政策考量的缺乏是当前教师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解决上述问题的路径可定位于三个基点:基于教师的行动逻辑与利益选择的教育政策执行;基于教师体验与主体参与的教育政策执行;以及基于执行路径多元化取向的教育政策执行。  相似文献   

14.
中职教师到企业实践是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为此,国家制定了相关政策措施,旨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职教师资队伍。通过对百余名中职校长的调查发现:当前该政策的执行效果初显,91%的校长和57%的教师认可该政策;近一半的学校制定了相关政策,并作为制度固定下来;各地探索了有益经验。但是仍然存在学校管理和经费负担重、企业积极性不高等政策偏差。运用路径依赖理论和利益相关者分析框架理论对政策执行偏差进行分析后认为,应该通过制定鼓励性和奖励性政策、遴选优秀企业和制度创新等措施,提高政策执行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在县域教育政策研究中,执行研究具有核心地位,这不仅由我国教育行政管理体制而且由教育政策制定的不同层次类型所决定,体现为自上而下的研究路径。依据研究内容的不同,已有的执行模式研究分为不同层次政府之间的关系框架、执行的影响因素框架、利益冲突与妥协框架和多元框架四种类型。这些模式类型为我国县域教育政策执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6.
教师职业认同感下降和幸福感缺失的根本原因在于教师工作边界的模糊。表现为教师工作时间边界的模糊、教师工作内容边界的模糊、教师责任边界的模糊、教师权利边界的模糊和教师职业道德边界的模糊。其根源与实质在于教师的教育产权边界的不清晰与不作为,这就需要理清教师工作边界,还原学校教育本质。具体来说,要制定有现实意义的政策文本,切实落实教师减负政策,做好顶层制度设计,为教师提供内部支撑,并建立问责机制,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与专业自觉。  相似文献   

17.
教师是教育政策执行的主体之一,其群体的规模性、工作的基层性和自主性决定了教师在教育政策执行中不可忽视的作用。①已有的研究过分注重政策执行的制度性研究,忽略了政策执行中的人——教师作为教育政策执行行动者、监督与评估者及决策者的角色研究。明确教师在教育政策执行中的角色对于促进教育政策执行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小学职称评审是对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综合能力的评价制度。教师在职称评审政策执行中的偏差现象时有发生。文章以教师在职称评审政策执行中的利益诉求为出发点,阐释教师与职称评审政策执行之间是一种"互动影响"的关系,分析教师在职称评审政策执行中的偏差现象及成因,为中小学职称评审政策有效执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实现课外补习教育管理的规范化,需要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提供政策保障,学校制定综合改革方案,教师和学生制定个别化教育方案,全社会共同监督。  相似文献   

20.
教师是执行“双减”政策的关键主体。从有限理性,政策执行中利益相关者博弈的角度,分析了教师执行“双减”政策的限度及其根源。基于教师主体性,提出了超越该限度的可行路径:一是加强政策学习与理解;二是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三是提升课后服务质量;四是增进家长合作与信任;五是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六是积极促进情绪调适。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家长仍需要持续给予教师支持和协助,助力其更好地发挥执行“双减”政策的关键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