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美国梦”历来是美国民族普遍拥有的信念和精神支柱,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美国人努力追梦.上世纪二十年代美国著名作家菲茨杰拉德和他塑造的主人公盖茨比都终其一生营造和解构著那个时代中的一场场“美国梦”.他们是“美国梦”的忠实追求者,最终也沦为“美国梦”的牺牲品.早期“美国梦”的蓬勃向上逐渐被金钱至上和道德困顿所取代,梦的幻灭折射出贪婪和自私的美国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2.
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的“美国梦”已开始转变。通过深入分析盖茨比“美国梦”的幻灭及盖茨比悲剧的根源,深刻揭示了美国社会的黑暗和空虚的现实,并对作者用以表现梦想破灭的独特艺术手法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3.
美国小说家菲茨杰拉德(Francis Scott Fitzgerald)的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The Great Gatsby),是20世纪美国文学中一部以“美国梦”为主题的著作。小说通过对主人公盖茨比追求“美国梦”的描写,展现了美国梦的发展历程,再现了当代的世界,揭示了美国梦必定破灭的规律。  相似文献   

4.
“美国梦”是美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酋先介绍了“美国梦”一词的历史由来,从历史原因和现实基础两方面阐述了“美国梦”的诞生,并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的“美国梦”的内涵及其流变过程,最后指出今天的许多美国人依然在做着“美国梦”,在非白人的移民中“美国梦”仍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事实上,历来只有中产阶级和上流社会的白人才有希望实现他们的“美国梦”。  相似文献   

5.
多年以来,“美国梦”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特别是出身卑微的美国青年。但他们往往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迷失自我,成为财富和金钱的奴隶,导致辉煌的“美国梦”破灭。美国戏剧家奥尼尔《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的蒂龙,就是这样一个令人同情的悲剧人物。他在“美国梦”主导下建立的家庭,最终却将他拖到了生活的泥潭和对人生的绝望之中。  相似文献   

6.
世世代代的美国人都深信只要经过不懈的努力奋斗便能获得更好的生活。这种“美国梦”一直激励着世界各地的青年人来到这片土地创造自己的价值,实现自己的理想。可是进入20世纪以来“美国梦”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危机,本文试图以马丁·伊登、杰·盖茨比以及现代社会的美国人为例分析“美国梦”幻灭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7.
菲茨杰拉德是美国20世纪20年代最杰出的文学代表。他的作品《人间天堂》描写了青年阿莫瑞的成长过程,展现了青年一代对“美国梦”狂放的追求,而作者与阿莫瑞在生活经历和精神世界又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美国梦"的追寻与幻灭——安德森的《鸡蛋》主题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梦”的幻灭是二十世纪美国文学的主题。舍伍德.安德森最优秀的短篇小说《鸡蛋》就是深刻地表现这一主题的力作。小说以诙谐的笔调,通过一个孩子的不懂事的眼光向人们展示了美国中西部一个普通家庭的既悲惨又滑稽的处境,从而深刻地揭露了“美国梦”的虚妄及其对年轻一代的毒害。  相似文献   

9.
“美国梦”的幻灭是二十世纪美国文学的主题。舍伍德.安德森最优秀的短篇小说《鸡蛋》就是深刻地表现这一主题的力作。小说以诙谐的笔调,通过一个孩子的不懂事的眼光向人们展示了美国中西部一个普通家庭的既悲惨又滑稽的处境,从而深刻地揭露了“美国梦”的虚妄及其对年轻一代的毒害。  相似文献   

10.
舍伍德·安德森是20世纪早期美国著名的小说家,其短篇小说《鸡蛋》表现了20世纪普通大众“美国梦”的幻灭。小说以诙谐的笔触,从一个孩子的视角向人们展示了美国中西部一个普通家庭既悲惨又滑稽的处境。这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人生悲剧,更是普通大众在盲目欲望的支配下被毁灭的悲剧。  相似文献   

11.
《了不起的盖茨比》这部充满浓郁现实主义气息的作品真实地再现了美国20世纪“爵士乐时代”的社会风貌和时代精神,敲响了“美国梦”的丧钟。从化的角度,对美国梦的由来、演变及破灭的原因进行解读,以期能从宏观上对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有一个较为客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章从美国学的发展过程,探讨了人与神之间的关系和人与神之间力量对比,从而揭示了人类为自我而奋斗,但最终又丧失自我的过程。此过程也正是“美国梦”的产生、发展和破灭的过程。它使人们意识到“美国梦”只不过是一连串的神话,从而导致了自然主义学的产生。人类失去自我和“美国梦”的破灭是本所揭示的主题,本对揭示美国人的悲观主义和宿命论的人生观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美国梦”是美国文学中一个经常性的主题。这一主题经过了从表现其实现到揭示其破灭的演变过程。韦斯特作品的核心主题即“美国梦”,且以解掏“美国梦”为创作旨趣。  相似文献   

14.
菲茨杰拉德是20世纪20、30年代美国文坛“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他纵情参与了“爵士时代”的酒食征逐,也完全融化在自己的作品之中。但在沉湎于其中的同时,又能冷眼旁观,体味灯火阑珊,用凄婉的笔调抒写了“美国梦”幻灭的悲哀。其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就是“爵士时代”的一曲挽歌:菲茨杰拉德同其著作中的人物一样,既是“参与者”又是“局外人”。  相似文献   

15.
文章试图从一个新的角度解读阐释美国作家费茨杰拉德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主题内涵。文章认为,《了不起的盖茨比》是20世纪20年代美国社会的寓言故事,盖茨比的梦想是“美国梦”的代表和化身,盖茨比的死亡是物质主义和理想主义严重对立和冲突的结果,它象征着“美国梦”的破灭。  相似文献   

16.
美国梦的失落与追寻——20世纪美国文学的主题变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每个具有独特文化传统的国家和民族的文学都有自己的情结,对于美国文学来说,这个情结就是“美国梦”。纵观20世纪的美国文学,我们可以发现一个经久不绝的主旋律,这就是对美国梦的沉重失落感和魂牵梦绕的执着追求,如梅勒和阿尔比便径直以“美国梦”为自己的作品题写书名。一般说来,文学作品所展现的艺术世界与现实是对立的(尽管它本质上源于现实),它通常总是用以寄托现实世界所不允许或不可能实现的愿望,因此弗洛伊德把文学创作看作与“白日梦”相类同的现象。但“美国梦”并不是一般的超越现实的梦想,而是贯穿美国历史,最能体现美国生活方式和国民精神的理  相似文献   

17.
“美国梦”一直是美国人以及欧洲人追求的理想。许多人出身贫寒,衣衫褴褛,一文不名,希望出人头地,艰苦创业,虽也获得了一些成功,但最终大都遭到了失败,导致了“美国梦”的破灭,甚至走上了不归路。马丁·伊登和盖茨比的“美国梦”的破灭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8.
菲茨杰拉德是20世纪美国文坛上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在其作品《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菲茨杰拉德不仅采用全新的视角,独特的叙述技巧,而且运用大量的意象和象征主义手法来刻画人物、突出主题、统一结构。小说围绕“绿灯”、“宴会”、“灰烬山谷”等中心象征,分别从不同的方面表现了盖茨比对“美国梦”的追求,并揭示了“美国梦”的虚幻及其对人们灵魂的腐蚀。  相似文献   

19.
美国自传文学取得的瞩目成就,尤其得益于美国文化崇尚的独立进取的“个人主义”和锲而不舍、追求成功人生的“美国梦”以及兼容并蓄、“大熔炉”般的“文化多元主义”。而这些鲜明的美国文化特质又是美国不同族裔自传都着力表达的主题之一,从而又发扬、强化了这些文化特质。美国自传和美国文化之间形成了一种互为前提、互为建构和互为阐释的互文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中西文化冲突与融合下的“孝”是华裔美国文学中一个常见的主题。它与众多华裔美国人所追寻的“美国梦”有着颇深的文化联系。伍慧明的小说《骨》通过大女儿莱拉的视角来展现整个家庭几代华裔在美国艰辛、沉重的奋斗史,从中透视出几代美国华裔在追求“美国梦”的征途中,不懈探索自身文化身份认同的努力,也集中体现了华裔美国人身上的“孝文化”与“美国梦”之间的冲突与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