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陌上桑》是乐府民歌中的精品。后世许多文人雅士以相同的题目,或以其中的女主人公罗敷为题材,写出内容相近的诗作,被称为《陌上桑》的“拟作”。从汉代以后,直到清代,“拟作”不断,其风格深受诗作者所处时代的社会风尚的影响。唐前及唐代的“拟作”唯美而浪漫;宋朝至明朝中叶之前的庄重;明朝中叶之后再现浪漫。同情蚕农疾苦和表现真善美则是《陌上桑》“拟作”之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2.
汉乐府《陌上桑》的本事、古辞、曲题别称,是一组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问题.我们依据出土的汉画像石、画像砖与汉墓壁画等文献资料,结合传世的文献资料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研究认为:《陌上桑》古辞的本事即为汉刘向《列女传》中记述的秋胡妻故事,并在叙事上高度地典型化、艺术化;《秋胡行》虽也描述秋胡妻故事,但其曲晚出,被疑为咏史之作,且亦别称《陌上桑》,说明该歌诗假如有古辞且在汉代已存在,也本与《陌上桑》古辞同事同题;今传《陌上桑》古辞是经过自先秦以来民间集体创作、加工精炼而后在汉代定型的;其曲题在汉代称为《陌上桑》,其别称为取自歌诗首句的《日出东南隅行》或《日出行》,而《艳歌罗敷行》《采桑曲》或《采桑》是在汉以后拟作中产生的别称.  相似文献   

3.
从教育角度,探讨《陌上桑》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美学价值:《陌上桑》体现了作者正确的审美观和高超的表现技巧,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文学史上,《陌上桑》具有长久而广泛的影响。从汉至唐的数百年间文人们对《陌上桑》予以了多方面、多角度的接受与传承。在音乐方面,文人们一方面"依曲填词",另一方面又以新曲唱旧事;在文学方面,人们或对古辞的信息予以利用,或借为诗题,从多个方面对《陌上桑》予以了吸收。在传承的过程中,由于对女主人公性格、形象的塑造各不相同,使得同一母题下出现的不同诗篇,其主题、情调发生了多种变迁。《陌上桑》的传承让我们看到乐府文化衍变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汉乐府《陌上桑》"采桑城南隅"一诗句确定采桑的地点在城南,后世诗歌经常出现采桑南陌、采桑城南的意象,但这并非是由《陌上桑》确立的,直到梁武帝萧衍创作出《河中之水歌》一诗后,南陌采桑才成为诗歌中的经典意象,因为桑林本是具有艳情色彩的场所,所以南陌、城南也有相关之意。  相似文献   

6.
作为汉魏六朝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模拟文风有其内在的发展成因和存在价值。拟作现象的出现和发展关涉着文学的继承与变迁问题,而傅玄的模拟创作恰好是这一文学现象的一个典型。本文主要从傅玄的拟古作品入手,先剖析具体文本,结合文学接受具体理论,探究傅玄创作实践背后蕴含着的文学理念;并进一步分析傅玄的拟作对后世产生的影响,以及拟作现象在文学的演变进程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相似文献   

7.
<正> 梁陈宫体诗(以下简称“宫体诗”)是魏晋以来诗歌发展和新变的必然结果.拟作之风的兴盛对官体诗的形成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假如我们说“乐府是酝酿五七言古诗的媒介”的话,①那么拟作体与宫体诗的关系更是密不可分,甚至对近体诗的形成亦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正基于此,本文才意图从拟作体演变轨迹、拟作体实用价值和拟作体广泛影响的角度出发试加探讨,并期待着诸位师友不吝指教.一、拟作体之演变轨迹古人拟作多呈现出先赋后诗、日益昌盛的风貌.据王瑶先生《拟古与作伪》一文中记载,现已知道的拟作可以吴人张俨的《后出师表》;魏晋时人拟作的《李陵与苏武书》、《长门赋》;宋人谢惠连托名司马相如拟作的《雪赋》;谢庄托名陈思王曹植拟作的《月赋》等为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8.
《木兰诗》与《陌上桑》是我国古典诗歌中的名作。这两首乐府诗,展现了特定历史环境中两位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尽管两诗所叙的故事表现的思想以及采用的手法不尽相同,但对人物形象美的刻画却是相同的。一展现人物形象外表美两首叙事诗在塑造人物形象时,都注重外在形象美的描绘。《陌上桑》对罗敷美貌的描绘  相似文献   

9.
《陌上桑》的主题并非反封建的主题,诗中的罗敷并非反封建的斗士,“使君”也并非荒淫无耻之徒、仗势欺人的恶棍;《陌上桑》的主题也并非歌颂中国古代妇女的勤劳、美丽、聪明,不慕富贵,对爱情的忠贞不渝。综观乐府诗的发展史和《陌上桑》的内容、结构和表现手法等方方面面,我们就会发现《陌上桑》并非是一首爱情的赞歌,而是一首应兴娱乐之作、一首艳歌而已。  相似文献   

10.
《陌上桑》主题新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陌上桑》的主题并非反封建的主题,诗中的罗敷并非反封建的斗士,“使君”也并非荒淫无耻之徒、仗势欺人的恶棍;《陌上桑》的主题也并非歌颂中国古代妇女的勤劳、美丽、聪明,不慕富贵,对爱情的忠贞不渝。综观乐府诗的发展史和《陌上桑》的内容、结构和表现手法等方方面面,我们就会发现《陌上桑》并非是一首爱情的赞歌,而是一首应兴娱乐之作、一首艳歌而已。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埃及卷"在《历史》当中的作用,并进入具体的社会语境探讨其历史编撰。通过阐明"埃及卷"所记述的空间、时间、人与物,释读希罗多德对"埃及范式"的建构。论述这一范式在西方学术传统中的接受史,进而评价它对后世产生影响与其在西方思想史中的定位。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探讨了中国古典诗歌中女性美的代表作《硕人》的美学特征及必然性和典范性.并以《陌上桑》和《玉阶怨》为代表,探讨了中国古典诗歌女性美的类型.  相似文献   

13.
《陌上桑》是汉代乐府曲词,描述了美女罗敷拒绝了使君的求婚,而夸耀自己丈夫的故事。由于描述生动而精彩,备受赞赏。后世许多文人词客沿用此题材形式,概括发挥,创造了不少新的曲词,如《罗敷艳歌行》、《罗敷艳》、《罗敷媚》、《采桑》、《日出行》、《日出东南隅行》等,仅《乐府诗集》中,就收有30余首,可见其流传之广,影响之大。  相似文献   

14.
中国历史名著《三国志》、《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前四史”,对后世著史治史都产生了深远巨大的影响.这已为二千多年来中外研究中国历史学家所共识和接受.《三国志》作者陈寿,之所以获得如此巨大成就和声誉,除了他具有天资敏慧、勤奋好学的条件外,于成都太学师事谯周习研经史典籍有着至为重要的关系.本文仅就这方面作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鲁迅缘何拟作《杨贵妃》、又何以未能实现、拟作的是小说还是剧本等问题作了探讨,可望有助于对当时鲁迅的思想和文学观的认识,有助于开启读者的思维与识见,把研究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16.
这篇文章从背景题材、主题、情节方面研究《陌上桑》,认为《陌上桑》非佳作。  相似文献   

17.
《哀江南赋》在新罗时期已为东国人接受,至朝鲜中后期尤受重视,被文人当作学习典范而记诵,收录于多种赋选中,还出现了多篇拟作。"哀江南"、"庾信"、"子山赋"等成为东人文学作品中常用意象,在国家危难等特定历史时期,上升至政治文化层面,实现了深层接受。《哀江南赋》的深广接受,促使朝鲜朝赋坛出现了多篇哀亡赋作,使朝鲜朝辞赋于外延、内涵方面均有拓展。  相似文献   

18.
《史记》开创了我国纪传体史书的先河,同时也开创了我国的传记文学。《史记》对于历史人物的描写,不仅表现了作者具有对人物及历史事件的独特见解和犀利的眼光,而且通过对人物在历史事件中活动的描写,生动而自然地展开了社会历史的画面。因此,两千多年来,《史记》不仅被历史学家所推崇,还被后世的文学家所模仿。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梁启超称赞其是"千古之绝作"。其文学性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现在我们就来探讨其文学性。  相似文献   

19.
汉乐府民歌《陌上桑》中的罗敷已经成为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美女形象,罗敷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历来是人们争论的对象。大致有以下几种观点。一、认为她是邯郸秦氏女。《乐府诗集》卷28《陌上桑》下引《古今注》: “陌上桑者,出秦氏女子。秦氏邯郸人,  相似文献   

20.
《江雪》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与后人对其诗典和意象之借鉴和接受属于一体两面的关系,均表现于语典引用、意境重绘和意蕴转换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代表了唐诗经典影响史研究的三个层次,具有方法启示的意义。《江雪》语典的使用频度和语典形式的变化见其在后世的接受程度。对《江雪》意境的重写和再绘则能见出接受过程中一些丰富而细致的变化。寒江独钓意蕴在后世诗作中的接受变化,既丰富了意象内涵,又为探求《江雪》意旨提供了路径和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