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自发性的非商业性网播剧行为与商业目的的自觉性网播剧行为,严格来说,都属于电视剧在互联网领域的盗版传播。热播荧屏剧及境外剧成为盗版网播剧的重点对象。盗版网播剧培养了最早一批网播剧受众,分流了荧屏剧的受众,客观上对荧屏剧形成了营销与推广,拓展了电视剧新的传播平台。正版的自觉性网播剧分为三种情形:免费性自觉上传电视剧,向分享型视频网站出售网络播映权,向HULU模式的视频网站出售播映权;独播作为某些视频网企传播网播剧的策略;某些网企开始对境外网播剧实现正版引入。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的诞生和普及打破了全球范围内的文化传播界限,日本电视剧作为日本流行文化的载体之一,通过网络平台的传播由官方和非官方行为共同组成。在线视频网站通过资金、技术相结合的方式输送正版影视资源,非官方行为则包括字幕组和个人通过翻译日剧、撰写剧评的方式进行传播。本文以日剧《四重奏》为例,从传播主体、渠道、受众三方面探析互联网时代日剧在中国的传播现状,并基于日剧网络传播的研究,提出实现日剧传播正版化、加大我国国产剧文化输出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杨金平 《视听界》2013,(1):50-51
近年来,视频网站加入竞争,省级卫视集体发力,加剧了电视剧市场的高位盘整,本已浮躁不堪的电视剧创作、生产乱象丛生:题材单一,同质化现象严重;导演演员漫天叫价,电视剧价格居高不下;电视剧乏善可陈,缺乏精品力作;现实情感剧闭门造车,不接地气;战争题材剧胡编乱造,充斥荧屏。地面频道面对的现实状况是,  相似文献   

4.
传媒视野     
《现代视听》2012,(6):1-3
传媒资讯五视频巨头首度抱团"购剧"日前,在上海电视节期间,优酷、土豆、腾讯、爱奇艺、PPTV等5家视频网站联手购买江苏卫视热播剧的网络版权,视频巨头抱团模式引起业界关注。此前,搜狐、腾讯多方联手采购版权与优酷和土豆形成两大阵营,其他诸如酷6网、56网等已退出了正版长视频的竞争。据悉,上海电视节电视剧版权交易数量和价格较去年双双下降,展会第二天许多展厅门可罗雀。有业内人士爆料称,去年最高超过100万元/集的视频网络版权今年大幅跳水,降了一半甚至三分之二。  相似文献   

5.
《中国广播》2012,(1):80-80
2011年10月在湖南卫视播出的古装电视剧《倾世皇妃》,8天内在某视频网站的点击率超过一亿,而此前的另一部电视剧《步步惊心》在各大网站上的点播率更是数字惊人。视频网站这种人气激增的蓬勃状态让不少人惊呼:电视剧的“网播时代”到来了!  相似文献   

6.
现今,我国视频网站的竞争格局已由过去的争相购剧逐步转向了内容的差异化,自制剧也从新生事物逐渐走向成熟。新的阶段,制作符合传播规律、具有互联网思维、满足受众需求的自制剧,才能成为视频网站突破发展瓶颈的增长点。本文以拉斯韦尔的"5W"模式为研究线索,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了视频网站自制剧传播过程中的各个要素,构建了当下视频网站自制剧传播模式,通过分析这一传播模式,指出视频网站应该建立一套完整的内容制作、播出宣传、受众调查、接受反馈机制,打造属于自己的网络自制剧的"大平台"和"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7.
独播剧战略面临四大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2005年3月份开始提出,经过《京华烟云》正式试验,在同年11月18 日的广告招标会上,中央电视台正式对外公布了其独播剧的概念。独播剧是西方电视频道流行的模式。所谓“独播剧”是指播映权、发行权等相关权限都被买断,买方拥有独家资源,只在特定播出平台上推出的剧种。就是说,将来中央电视台独家买断的电视剧将只供给央视的剧场,不再出售给其他电视台。独播剧战略被央视认为是对电视剧收视市场发动的最后一击。因为在此前央视采取的多是购买首播权的方  相似文献   

8.
刘雨瞳 《传媒》2016,(14):59-60
2015年我国电视剧市场受政策影响较大,行业洗牌初露端倪。就题材来看,受“限古令”影响,古装剧数量有所减少,但民国剧呈现井喷趋势。“一剧两星”的格局,致使电视剧发行对视频网站的依赖加强,网络分流效力渐显。丰富的影视剧登陆视频网站,致使个性化推荐得到各视频网站的充分重视,在保护影视版权的情况下,给观众提供了一种私人订制般的服务。个性化推荐将生产与消费很好地结合,以影像为载体,并借助台、网、院线三线并举,深受受众的欢迎,将成为今后网络影视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本体层面出发,结合中国电视剧"长篇化"现状,探讨了中国电视剧生产与传播的基本单位--"集"及其进行媒介传播的基本形态--"集剧".集,其诞生与标准化的过程是技术发展、媒介本身、市场需要、受众需求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集剧"极大地释放了电视剧的艺术潜能,实际发展中受到了制播体制、审查制度等因素的制约,指出"制播联动"是实现电视剧合理长度、提升电视剧艺术潜能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0.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电视剧制作方打破了电视剧必须先在电视台播出的传统方法,而是采取网络首播、独播或同步播出的方式与观众见面,加强推广,扩大宣传,使得网络成为电视剧营销的助力军。网络播剧虽然存在盗版、清晰度不够,以及缓冲问题,但网络播剧模式已逐渐形成。  相似文献   

11.
美剧越来越受到中国观众的欢迎。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美剧的观看方式主要是通过网络在线观看或者下载,而这两种方式所播放的美剧都未取得版权。2009年4月,原国家广电总局出台《关于加强互联网视听节目内容管理的通知》,通知规定“未取得许可证的电影、电视剧、动画片、理论文献影视片,一律不得在互联网上传播”。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相关部门对互联网上的盗版美剧进行打击,相关视频网站也积极下架没有取得版权的美剧,部分视频网站也尝试着引进正版美剧。2010年11月12日,原国家广电总局下发《广播影视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意见》,更加强了对盗版美剧的打击力度。  相似文献   

12.
悄然之间,一度以分享模式聚集大量人气的视频分享网站,开始酝酿集体转身。 11月11日,优酷网表示,将以电视剧合作及营销作为未来的业务重点,其宣布与268家电视台、影视制作机构等内容提供方结盟,将获得4万部集热播及经典电视剧版权及5万小时的影视剧时长。不久前的9月17日,土豆网也推出了“黑豆”公测版本,涵盖电视剧、电影和综艺三个频道,并宣称其所有内容均有正版授权.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的传播语境中,一部电视剧生产出来以后,主要有两条路径到达受众那里,一是传统的观剧路径,二是新媒体的观剧路径.由于观剧路径的不同,导致受众观剧的阅读方式与传播生态的巨大差异,同时,对电视剧创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产生新的命题.本文先分析电视剧受众的观剧路径及其传播学特点,再分析新媒体语境中电视剧的文本策略.  相似文献   

14.
谢杰  王画眉 《编辑之友》2016,(9):103-107
新媒体时代,媒介融合加剧,“互联网+影视”的模式改变了原有的传媒生态,包括韩剧在内的境外剧在华传播受到较大影响.一向重视中国市场的韩国针对市场变化,在传播策略上进行了一系列调整.以低价方式渗透至新媒体,加快与内地民营制作公司、互联网视频网站的深度合作,借助社交媒体开展强势营销.全新的传播策略使得韩剧在中国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这为中国电视剧走出国门提供了很好的学习范本.  相似文献   

15.
《传媒》2018,(14):6-7
戴清:网络剧在类型创新方面表现突出,有力地弥补了荧屏电视剧类型发育的先天不足,满足了网络上年轻观众对新奇审美的追求.在营销播出上,视频网站积极开拓出新的播出模式与营销模式,打通全媒体产业链,形成了富于生机的制播营销新格局.  相似文献   

16.
本文回顾了美剧在国内的传播历程,介绍了视频网站的受众基础和随之而来的广告效应。从视频网站的营销推广策略和选购美剧策略的角度,分析了搜狐视频、乐视网、腾讯视频等国内几大视频网站的美剧之争。最后,探讨了视频网站的贴片广告模式和付费点播模式,为美剧在国内的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郭瑞涛 《编辑之友》2015,(10):90-92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网络视频网站在经历了百花齐放期、版权混战期、资源整合期,到今日的独播、自制并行发展期,一直努力向正版化版权竞争的道路迈进,尽管这条路曲折而艰辛.文章以版权视角为切入点,结合近几年视频网站涉及版权问题的典型案例,探究我国网络视频网站发展的版权问题.  相似文献   

18.
热播网络小说改编剧《琅琊榜》远销海外,其播出版权被中国香港、韩国、美国、新加坡等地竞相购买;这部古色古香的电视剧,不仅给国内电视荧屏带来一股清风,同时也将中华文化吹向世界。本文基于影视受众心理的角度,对网络小说改编剧《琅琊榜》的热播原因进行简要分析,以此探寻影视受众的真实需求,并对网络改编剧的未来发展策略及当今国产电视剧的隐疾,给出一些建议,希望以此唤醒电视创作者的文化传播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9.
基于搜狐、腾讯和优酷这三大视频网站的面板数据对中国网络平台播出的电视剧是否存在"追剧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对于视频网站播出的美剧、韩剧和国产剧,中国网民均表现出显著的追剧行为;而且,相比于当天未更新的剧集,正在更新的剧集的质量对它的点击量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20.
网络视频行业的迅速发展对电视媒体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基于受众视角,重点探讨了视频网站这一重要的互联网应用对于新型受众的建构:在视频网站上,传统电视传播模式下的训示型受众已然终结,取而代之的是咨询型、对话型与注册型的受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