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定海:山东卫视提出做中国二三线市场的领跑者,是与企业携手共同领跑的一个概念。在这方面,我有一个问题,想请教万利达小家电市场部的陈勇总监,从现在二三线市场的媒体格局中,作为企业来讲怎么做媒体的投放决策?陈勇:山东卫视举办的这次高峰论坛,是一项很务  相似文献   

2.
现在,无论身处中国的哪座城市,只要你轻轻按下电视遥控器,都不用发愁找不到综艺节目的身影。据了解,目前包括各大卫视在内的强势媒体都有看家的综艺栏目。如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浙江卫视的《我爱记歌词》、《中国梦想秀》,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老公看你的》等。各频道打着综艺旗舰的旗号大规模抢占市场,  相似文献   

3.
城市电视台也有"答案"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灾难时刻,信息如何传播?多难兴邦,媒体如何担当?中国电视媒体的相关报道给出了里程碑似的"答案"。这份"答案"对于我们国家、政府以及民众而言.都有着不言而喻的建构作用.同时毋庸置疑的是.在其间留下浓墨重彩的主要是以央视新闻频道等为代表的国家电视台.以四川卫视、东方卫视等为代表的省级卫视和以凤凰卫视为代表的境外电视机构。  相似文献   

4.
吴信训 《视听界》2006,(2):50-51
一、《花开中国》是服务“城市营销”战略的理想平台东方卫视从上海卫视涅的根本价值就在于由区域媒体变为跨区域媒体,由原来仅局限于为区域服务,上升到为全国服务。可以说,由区域媒体变为跨区域媒体,这也是中国所有地方卫视的梦想。不过,当几十个地方卫视都想成为跨区域媒体的时候,对每一个地方卫视来说,都面临一个重大的新问题:在全国的舞台上,你端出什么菜——什么节目,能受到全国的欢迎?也就是说,你的节目是否有跨区域性的,乃至全国性的、世界性的受众需求价值。这也直接关系到一个地方媒体能否成为跨区域的品牌媒体。地处上海的东方卫…  相似文献   

5.
邹虎 《声屏世界》2006,(1):43-44
列车电视结合了传统电视与户外电视的优点,是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创新的产物,随着中国铁路的迅猛发展以及投资回报期的临近,其越来越受到世人的瞩目,而作为其多元化赢利模式之一的广告销售,由于其独具的广告传播特色和优势,也越来越成为各大公司展示自我的一个新兴传播平台。高收视率、高到达率和高渗透率“我只知道我的广告费有一半浪费了,但我不知道到底是哪一半被浪费了。”约翰·华纳梅克的这句话成了企业对广告有效性怀疑的最经典代言。随着传统广告载体影响力的下降,不断挖掘新兴媒体,找寻新的受众兴趣切入点,成为众多广告代理商的当务…  相似文献   

6.
上一期杂志的特写栏目着重介绍了《TheDaily》,一份基于iPad平台的报纸。没有网络版,没有印刷物,这都代表了这份刊物的不同寻常。 现在各种新媒体都风生水起,磨拳擦掌。很多人说,纸质媒体若不转变传播模式,势必被淹没、被吞噬。但无论何种媒体,都是内容为王,在这个前提下,形式只是手段而已。我不会因为这篇报道在iPad上而去看,而点击进去的理由只有一个,所说的内容是我不知道且想要知道的。  相似文献   

7.
曾经,在广告界与广告主之间流传着这样一句名言:我知道我的广告有一半浪费了,但遗憾的是,我不知道是哪一半。N年以后,Internet在改变整个人类世界的认知与沟通习惯的同时,也改变着媒体格局,改变着企业的生存环境,为企业的品牌传播开启了一扇魔法之门。在变与不变之间,广告主似乎已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生存之道。  相似文献   

8.
央视招标背后,反映的是中国消费的嬗变。未来中国经济的关键词是稳增长,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所有的企业也同样进行结构调整,一方面是及时把握中国消费者的变化,抓住机遇,迎头赶上,另外一方面则是优化营销结构,进行更有效的传播资源配置,这都将带来媒体和营销传播逻辑的重构,而创新与优化则是未来无论是央视还是企业营销都很重要的关键词。  相似文献   

9.
《声屏世界》2013,(10):97
编者按在这个全媒体时代,当我们处于大数据、大市场的资源掠夺、群雄割据的情形下,大家都在想办法打破格局,开疆辟土寻求出路之际,江西卫视已出奇制胜,开始自己新的旅程。江西卫视历经多年打磨考验,一直坚守媒体品质,以稳健的发展步调、锐意创新的服务意识,为许多企业赢得了实实在在的传播效果。在这一年中,江西卫视提升了自己的媒体收视和品牌影响力,并创下双网双增的收视奇迹,不仅成为最具市场价值的卫视之一,同时也是企业伙伴值得信赖的战略同盟。江西卫视明年将全新定位女  相似文献   

10.
肖明超 《声屏世界》2012,(12):210-211
在中国的媒体日益碎片化,消费者的注意力被分散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的背景下,所有的广告主都在寻找更高效、更能有效击中目标消费者的媒体,单一的大众化粗放式传播时代早已经结束,通过对目标消费者进行细分定位,并实施多样化的传播区隔的分众化整合传播成为这几年企业营销策略的重大变革。但是,这种区隔化的传播模式经历了一定的周期,也正在面临新的挑战,传播费用的日益高涨,消费者在信息爆炸时代对于信息的过滤和筛选的精明智慧在不断成长,让企业不得不去  相似文献   

11.
一年前我在《金融时报》撰文指出,现在是媒体个人化的时候了。消费者要求(技术也允许)传媒企业通过多重渠道,而不只是单一渠道,播放消费者喜爱的内容。现在消费者就是编辑,他们决定何时、怎样、接收什么新闻。一年过去了,情况已再次改变。当传媒企业正在赶上“个人化”的需求时  相似文献   

12.
最近中国的电视媒体有点烦。总局限制性的政策将对电视媒体产生重要影响和打击,把一贯靠增加广告销量的卫视媒体彻底的给"晕"了一下,鬼也不知道迎接大家的将是什么?当然最倒霉的还是企业,还是广告主,毕竟羊毛要出在羊身上。这种风雨交加的困境是幸福还是祸端,大家都在闪眼观瞧,暗自揣摩。  相似文献   

13.
杭州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日前表示,"实际上,近些年不少所谓的‘食品安全问题’都是有人故意炮制出来的,但一些媒体却利用消费者的心理大做文章。这对消费者和企业都没有好处,在世界上造成了不小的负面影响。"他呼吁媒体对这方面问题的报道应当遵循客观、科学的准则。  相似文献   

14.
正从传播上看,我们面临着一个破碎又集中的时代。破碎,体现在媒介的碎片化,让信息世界庞大冗杂,让消费者的信息接收行为变得难以把握;集中,体现在由碎片化和云技术催生的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消费者所有信息都可以集中在一个数据应用平台上得到集中性体现。媒体时代的变革对传统的广告公司来说,是一次全新升级和变革的机遇,关键在于快速把握、灵活应对变化中的市场、媒介和消费者需求。如何做到?  相似文献   

15.
其实最可怕的是60年代出生的老板们真的老了,无论在观念上还是生理上;而70年代出生的老板们如果不与时俱进恐怕也难跟上时代的步伐了……现在所有传统企业都有非常严重的危机感,就是大家突然都找不到路标了!都不知道在互联网时代如何转型?未来之路如何走?利润好的企业发愁,利润不好的企业更发愁。企业最大的危机,不是当下的利润多寡,而是对未来能否清晰把握。  相似文献   

16.
胡鑫 《声屏世界》2005,(12):58-58
对于电视广告成本的逐年增加,经常有客户和一些企业决策者问我们:“如何在低成本的广告预算下,保持广告投放的最佳效果?”美国著名商人约翰·华纳梅克也感叹到:“我知道我的广告费有一半是浪费的,问题是我不知道浪费掉的是哪一半。”难道我们真的就无法弄清广告费浪费在哪里吗?一、制作有创意高质量的广告片。广告片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产品销售和品牌形象的问题。30秒长的电视广告如果开头5秒钟不能引起观众的兴趣,这条广告片就算完了。所以每条广告片都要有让观众感兴趣能记住的点。首先要明确广告目标,要让消费者清楚你讲的“是什么”,…  相似文献   

17.
郭明全 《今传媒》2007,(11):77-78
媒体对企业而言,是个很特殊的角色,是企业外部关系中极其重要的一个关系. 我问过一些企业如何与媒体相处,大都说不清.有的说我们每年花很多钱在媒体上做广告,媒体和我们关系很好,他们都听我们的;有的说我们不需要做广告,不和媒体打交道,也不考虑如何与媒体相处;如此等等,答案都很幼稚.还记得央视广告标王"秦池"酒是怎样被《经济参考报》文章《滚滚川酒入秦池》拉下马的吗?还记得一向躲避媒体的德隆系唐氏兄弟是如何倒台的吗?  相似文献   

18.
来信     
<正>终端在变,但内容仍然为王上一期杂志的特写栏目着重介绍了《TheDaily》,一份基于iPad平台的报纸。没有网络版,没有印刷物,这都代表了这份刊物的不同寻常。现在各种新媒体都风生水起,磨拳擦掌。很多人说,纸质媒体若不转变传播模式,势必被淹没、被吞噬。但无论何种媒体,都是内容为王,在这个前提下,形式只是手段而已。我不会因为这篇报道在iPad上而去看,而点击进去的理由只有一个,所说的内容是我不知道且想要知道的。  相似文献   

19.
2010对于卫视间的竞争,三种情况值得探讨,一是等待型的卫视媒体。二是挺拔型的卫视媒体。三是井喷型卫视媒体。2010应该说所有的卫视都沾了中国广电总局61号令的光,价格突飞猛进,广告主也因此在思想上没有多少抵触。对卫星频道来说应该是顺风顺水的好年景。  相似文献   

20.
我曾经总结过几年前的电视媒体发展状况。在2000年以前主要是央视一家独大,覆盖人口全国最广,央视春晚、焦点访谈、电视剧造成万人空巷;2000年卫视上星,则是省级卫视的黄金时段,其节目创新不断,几乎所有的热门剧集都是省级卫视的创造。但是,现在随着网络视频的发展和网络自制剧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它的用户从原来的几千万到现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