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马克思的收入分配理论包括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劳动力价值、剩余价值理论及其转化形态的利息和地租理论、无产阶级贫困化理论、对未来社会分配的预测等,这些理论构成了其完整的理论体系。笔者在梳理马克思收入分配理论的基础上,指出其当代价值的5个方面,以便为尽快扭转我国的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提供理论参照。  相似文献   

2.
恩格斯的分配经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比较集中地体现在被誉为马克思主义百科全书的《反杜林论》中,其中在该书的第2编第5到第9节和第3编第4节中分配经济思想尤其丰富。恩格斯的分配经济思想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马克思主义分配经济理论一般原理的贡献,另一是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问题的论述。一恩格斯对马克思分配经济理论一般原理的贡献恩格斯是在与机会主义分子杜林的论战中阐述他的分配经济思想的,对分配经济理论一般原理的阐述也是这样,它不是对马克思分配经济理论的全面阐述,而只是在杜林歪曲…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资本主义分配理论之我见马学路,任宝旗我国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在论述马克思的资本主义分配理论时存在以下三个缺陷:第一,在分析马克思的劳动力商品理论时,忽视了马克思的平均劳动力理论;第二,未能探讨马克思的平均利润理论的前提条件及在现实生活中的实现形...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集中表述了自己对未来理想社会个人消费品分配方式的天才设想,即“等劳等酬”。但是,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以及理论和实践中的难点,使列宁及早期的社会主义者对马克思的原创思想只是作了片面的理解,未能从总体上深层次地予以把握。邓小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前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的基本成果,并结合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提出了全新的社会主义收入分配理论,取得了理论与实践上的重大突破。邓小平的收入分配理论,是对马克思原创理论的继承和创新。这种创新和发展远未停滞,仍在继续。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地租理论是马克思经济学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时至今日它仍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运用马克思地租理论进行分析,可以看到当前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如地租分配不合理等若干问题。同时马克思地租理论也给我国农业发展带来了一些启示:应合理分配地租、提高农产品价格、发展土地流转市场。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基石。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不是价值分配理论,而是价值创造理论,价值分配关系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探索形成价值的生产劳动的内涵和外延是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市场经济新视角下的剩余价值理论发展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理论过时与否一直是理论界的争论热点之一,作为马克思理论发现之一的剩余价值学说也受到诸多质疑。剩余价值理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崭新的经济土壤中出现了新的表现形式。在劳动者本身同时变为资本持有者的今天,其劳动创造的价值的分配已不能过多取决于劳动量的多少,而资本在分配中的比重会有所上升,这恰恰是剩余价值理论本土化的新鲜表现形式。正确地再解释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对消除人们因当前按劳分配比重下降造成的认识歪曲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集中表述了自己对未来思想社会个人消费品分配方式的天才设想,即“等劳等酬”。但是,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以及理论和实践中的难点,使列宁及早期的社会主义对马克思的原创思想只是作了片面的理解,未能从总体上深层次地予以把握,邓小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前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的基本成果,并结合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提出了全新的社会主义收入分配理论,取得了理论与实践上的重大突破,邓小平的收入分配理论,是对马克思原创理论的继承和创新。这种创新和发展远未停滞,仍在继续。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各有不同的分配原则;社会主义的不同阶段应实行不同的分配原则;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分配理论是发展的学说,“社会主义两阶段分配论”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主义两阶段分配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题为《马克思的剥削范畴:现代观点》一文的分析,指出其试图用生产要素贡献论解读剩余价值分配论,必然对马克思剥削理论缺乏全面而准确的理解,因而不是丰富而是将终结马克思的资本剥削理论。马克思的资本剥削理论在当前中国存在着暂时性的时代不适应性问题,所以对剥削的批判正悄然地经历着由经济上的制度批判为主转向生态价值学上的道义批判为主,这是历史的选择,但马克思理论所展示的宏观逻辑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存在仍不容置疑。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产品经济是马克思设想的按劳分配的经济基础和逻辑起点.我国现阶段根本不具备马克思所讲的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因此,我国现阶段的按劳分配表述的是与马克思不同的内涵,其实质上是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即按劳动力贡献分配.在我国社会主义现阶段,客观经济条件决定了我们还必须坚持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2.
按劳分配是生产社会化的客观要求,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没有必然联系;按劳分配的具体依据和对象是由劳动者投入的不同性质的劳动决定的,劳动的资本性决定劳动者必然要参与新创造价值(v+m)中的m的分配;就资本化的劳动力而言,按劳分配实质上是按劳动力资本分配,它是按劳分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特殊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13.
我国分配制度经历了由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均衡分配比例,即计划经济时期绝对平均化到改革开放后打破"大锅饭",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到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历史演进历程。在此过程中,我们始终以马克思主义按劳分配理论为指导、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为基本依据,与时俱进地处理好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深化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也必须在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协调好公平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发展是形成和增加财富的唯一源泉,公平是协调和解决财富归属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认为,劳动力成为商品、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存在的条件主要是劳动者有人身自由与对生产资料的“一无所有”;今天,资本主义的发展,使绝大多数劳动者已经有部分生产资料,因此,马克思的理论必须根据新的情况进行发展;但是,马克思提出的基本思路仍然是正确的,劳动力成为商品、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存在的原因仍离不开所有制关系,其主要条件应该是劳动者对生产资料的绝对缺乏与相对缺乏。  相似文献   

15.
劳动耗费形成的价值是人类自身为了获取社会财富付出的代价;构成劳动生产力的诸要素协同作用创造了社会财富(使用价值),为取得社会财富做出贡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在基本问题的阐述上体现了上述思想,但是在对剩余价值理论的讨论中产生了偏离,把“代价”看作是“贡献”,使后来的许多支持和批评都把价值形成和使用价值创造相混同,导致争论不休但又缺少说服力,特别是无法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实问题。所以,应当回到马克思对劳动价值理论基本问题的阐述中去,从准确理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基本问题入手,探索劳动价值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按生产要素分配就是按投入的生产要素的贡献向其所有支付报酬,分配的依据是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劳动对自己的劳动力也具有所有权,我国现阶段的按劳分配不同于马克思描述的按劳分配,应该把按劳分配纳入按生产要素分配的范畴,我国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形式大致可分为按投入的活劳动分配,按投入的物化劳动或投入的劳动成果分配,按投入的风险分配,按投入的自然垄断性资源分配,按生产经营成果分配五大类。  相似文献   

17.
从马克思的"异化劳动"谈实践的幸福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揭露了资本主义私有制雇佣劳动下,有着非人境遇的劳动者没有幸福可言的事实,从劳动之维为人类在实践中获取幸福提供了新的行动指南。本文从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出发,分析了劳动与幸福的内在联系,探求实现或获得幸福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8.
如同公有制并非完美无缺才引申出了非公有制经济的法律地位和社会地位的合理理据一样,按劳分配在操作实践上的不完善性也构成了按资分配等其他分配方式合理存在的根本理由。因此,必须对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劳动能力培养的投资收益归属和劳动量的衡量等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按劳分配的基本理论。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这种所有制结构相适应的,是对马克思主义按劳分配理论的丰富和发展。讲好这个内容,对于学生正确理解和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中 ,对马克思经济学研究对象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方面 ,做出了巨大的新贡献。邓小平从中国所处的历史阶段和基本国情出发 ,以不发达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 ,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结构并存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经济制度。为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指明了方法和途径 ,对马克思经济学研究对象的探讨开拓了广阔的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