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译者,首先作为原文的读者,对同一篇文章,同一个句子,甚至同一个单词可能都会有不同的理解,文化的差异性导致了翻译的差异性,文化对翻译的影响开始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将具体分析中韩两国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
奥运无疑是最具“眼球效应”的世界大盛会。对举办国家和城市而言.也许期待的是聚光灯下浓抹重彩的完美印象。虽然我们正为“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而孜孜不倦地努力.但正如“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眼中的中国和城市,是不一样的。今日美术馆在奥运来临之际.迎来了8位英国当代艺术家的“异视,同梦”作品展,带来了他们眼中不一样的中国。  相似文献   

3.
自国家提出城镇化建设的目标后,建筑行业发展迅速。人们对建筑外观的设计也有了更多的要求,但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审美不同,到底什么样的设计能够获得大众的认同?本文提出了一些成功的设计理念,并结合了自己的观点进行讨论研究。  相似文献   

4.
正未来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正如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于未来的想象都是不同的。不过,在大多数现代人的想象中,在未来的世界,机器人是个必不可少的角色。这一点无论是从近些年的科幻影视中,还是从现实生活中,都有明显的体现。实际上,人类对于机器人的追求并非始于现代。早在东周时期,中国人就发明过机器人。《列子·汤问》记载,周穆王西巡时遇到了一个名为偃师的人,这个人  相似文献   

5.
正一千个人的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现在我们同样可以说,一千个人的眼里就有一千个《流浪地球》。这部春节档上映的中国科幻电影,从上映开始就激起了全社会的关注,迅速从排片第四逆袭为票房冠军,而吴京也因为这部片子正式成为了全国"唯二"的票房过百亿演员。不过誉满全身也难免引起非议,在影片走红的同时也出现了各种负面评价。到底应该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  相似文献   

6.
俗话说的:"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可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文学作品的欣赏不能千篇一律。在语文课堂上,作为老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阅读自主性,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独特的观点。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阅读首先要转变学习观念,从"要求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其次要改变教学方法,由填鸭式变为引导式;最后人性化引导。  相似文献   

7.
孙尉翔 《科学与生活》2009,(11):117-117
<正>每个人都是时间旅行者,随着时间的长河着同一个方向前行,只是,总有人不想再这样随波逐流,于是就有了关于时间的科幻设想和科学理论。  相似文献   

8.
吴霏 《科教文汇》2010,(22):182-184
一千个人赏析《论语》,便有一千种理解,每一个人悟出来的都不尽相同。因为感悟本身就是对圣贤之道的再创作。《论语》蕴涵的和谐思想精深厚重,其对教育的启示意蕴深刻。  相似文献   

9.
同一个人经常会重复同一个梦,这并不奇怪,奇怪的是,不同的人,甚至许多人,竟然会做相同的梦.其中的玄机在哪里呢? 两个人的"异床同梦" 不久前,一位在校大学生因,对自己所做的怪梦莫名其妙,便在网上发了一个帖子,想寻求有关专家帮助答疑解惑--  相似文献   

10.
关于王小波,一千个人就有一千种评价。尽管此前的有关媒体对他的报道已有太多太多,但他依然是值得《风云人物》怀念的“风云人物”之一。  相似文献   

11.
俗话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是的,它是在告诉我们语文文本解读的多样性。这也是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它几乎是一个拥有无数教学可能的信息载体。所谓“一篇课文可以有一千种教法”,也可以说是一种客观事实。那一千种的教法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又该选择怎样去教呢?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循规蹈矩,从背景、段落划分、段意归纳、语言赏析到主题探究,面面俱到,这样只会导致“老虎吃天无从下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文学作品教学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探讨:1.营造情境,师生互动;2.加强诵读,突出感性;3.紧扣语言,注重涵泳品味;4.注入激情,调动情绪。  相似文献   

13.
李舟 《内江科技》2015,(3):155-156
随着中西两国文化交流的日益密切,西语专业的学生,也需要通过西语文学作品来品味西班牙在不同时代的特殊记忆,以文学为纽带,增进对西班牙的了解。本文提出了在西语文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教学方法入手,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正不同的烹饪方式会赋予食物不同的口感,因为化学分子决定了口感。动物肌肉组织的细胞膜含有脂肪酸,在高温下会释放出一系列的香味分子,如醛、呋喃和还原酮等化合物。呋哺有坚果味、焦糖味,醛类有香草味,酮类往往有黄油味。这些分子一混合,就会得到让人难以言表的口感。再加上烧烤之前,通常会腌制一下食物,在烤制过程中会加入孜然、辣椒粉,还有香味素等调料,高温条件下,更会让人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文学作品教学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探讨:1.营造情境,师生互动;2加强诵读,突出感性;3紧扣语言,注重涵泳品味;4注入激情,调动情绪。  相似文献   

16.
“因材施教“是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的重要教育思想,由于各个学生的先天素质、教育影响和主观努力程度的不同,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在学习上存在明显的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应从实际出发,实施有差异的分组、分层教学.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教学体会,望专家和同行们斧正.……  相似文献   

17.
正一个人第一次走进一个陌生的城市,他却没有感受到不同,反而,这个城市让他有一种莫名的熟悉感。这种感觉就像提醒他,他似乎在什么时候来过……不少人都经历过这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是怎么回事?只要看到其中一个再进入另一个你就会产生似曾相识的感觉。  相似文献   

18.
有句话说"一千个人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一千个人心中有多少个"创新"的含义呢?答案也是一千零一个。"创新"是当下中国的一个热词,是政策语汇体系中的关键用语。但凡对目标、战略、政策、工作的描述,皆不离"创新"二字,可以说到了无"创新"不成文,无"创新"不成会的地步。再加上以"创新"为核心衍生出的许多词汇,诸如"科技创新"、"知识创新"、"自主创新"、"制度创新"等等,谈"创新"变成了"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的事儿。一个词到了这种地步,无非两个原因,一个是的确重要,另一个可能是含义过于宽泛。  相似文献   

19.
你知道吗?     
正为啥闻不到自己的口气?首先是身体的适应性在起作用。当你一走进商场,各种化妆品和香水的味道会洗劫你的嗅觉空间,你会感受到浓烈的香味刺激。可是,如果你在同一个位置待上20分钟,你就不会觉得身边的味道那么强烈了,因为你的嗅觉已经适应周围环境的气味。人的口腔也是这样。其次,这是身体预警系统的智能微调。每个人的居住环境都会有细微的气味差别,自己家不会觉察有什么特殊的味道,但是登门去别人家拜访,一进门就会感受到朋友家特别的味道。这是因为当你长期处  相似文献   

20.
穿墙抽屉     
普通的抽屉都是隐藏在桌子等密闭空间内的,只有在打开的时候里面的东西才会显露出来。而这款新颖的穿墙抽屉则是将抽屉直接穿过墙体.里面的东西就像放在架子上一样一直暴露在外面。而且,墙壁两边的人可以分享同一个抽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