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郭晶 《科教文汇》2009,(28):46-46,60
文化是人类文明长期发展的历史积淀和结晶,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立的各种文明的总和。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建设什么样的文化,就是坚持和倡导什么样的价值观。要想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就要在实现经济、政治,以及社会文化协调发展的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明。  相似文献   

2.
后危机时代也是公共性的时代,公共性的时代需要文化的公共性.文化公共性是文化生命之源,也是文化“走出去“的内在根据.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先进方向、“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建设方针、以“统一战线”为标志的文化发展路径等,彰显中国文化模式的公共性意蕴,也承载起中国发展之“机”.但是中国文化模式“向内的”着力点的外向化和“向外的”着力点的内向化,使中国发展面临诸多挑战,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内在阻障.  相似文献   

3.
强晓莹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6):后插3-后插4
众所周知,高校承担着传承文化与培养人才的重任,其校园文明建设尤为重要.而高校校园文化作为大学精神风貌的一大体现,也是建设大学精神文明中的一大内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校园文明建设中,这是提升高校精神文明水平的现实需要,也是培育新时代青年,帮助青年实现全面健康发展的强有力方式.因此,本文结合由郑承军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理想信念的引领与建构: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一书内容,对在我国校园文明建设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性与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五位一体"总布局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依据、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总任务有机统一,对进一步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发展先进文化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先进文化对立的不良文化现象在广泛的文化领域存在。不良文化可以从内容和传播形式上加以分类,其本质是有害于社会和人民,阻碍社会进步,它的产生与存在有其内在的根源。  相似文献   

6.
论大学组织文化塑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战略任务提出后,大学组织文化的教化、示范、引导功能越来越重要,因此各个大学都致力于塑造先进的组织文化。文章从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四个层面来论述“以人为本”的大学组织文化的塑造。  相似文献   

7.
能够全面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是现阶段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面对现阶段社会的发展状况,新闻媒体就应该义不容辞,充分、科学地履行好其主要社会职责,为确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想加油、鼓劲、献计、出力。那么在本文中笔者通过对现阶段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深入研究和洞悉,详细阐述关于新闻媒体对于“中国梦”的建构形式,可以深入丰富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职业理论,才能够有效地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繁荣社会主义的文化前进,科学推动现阶段的政治民主、促进社会发展和生态的文明建设,从而能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  相似文献   

8.
《科技风》2020,(22)
高校档案属于记录社会活动与相关事件的文件,属于学校历经发展的重要记录,涵盖丰富的文化属性。在新时期,中国注重构建文化强国,旨在增强民族的文化鲜活力。大学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板块,对深化体制改革具备关键作用。大学文化属于社会主义文化的构成,涵盖浓厚的人文主义,具备深远意义。当代社会中,高校的档案文化建设还存在很多弊端,加强高校档案建设文化能丰富大学文化,同时引导师生热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9.
文化是一个大学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根基和血脉。大学在和谐文化研究和建设中负有重任,大学文化建设理应走在全社会前列。大学文化是和谐校园发展的核心影响力量。高校和谐校园的建设,要以大学文化为推动,建设校风文化、制度文化、个性文化、合力文化、可持续发展文化,精心构建一个协调发展、文明高雅、融洽祥和的校园文化环境,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近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提到,“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精神需求、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良好文化条件.”  相似文献   

11.
王豪杰 《科教文汇》2014,(2):12-12,22
高等院校是我国培育人才的主要场所,也是协助我国实现经济与科技技术发展壮大的主要力量。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主要载体就是高等院校,对象是内部人才,强调利用廉政教育这一手段为高校良性发展提供保障。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腐败现象呈现出了发展蔓延的状态,对于腐败行为的遏制工作成为当务之急。从一定程度上来说.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能够阻碍高校内部腐败行为的滋生,从而优化学生德育教学的环境,能够更好地培养高质量的综合型人才。本文主要立足于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现状展开讨论,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深入探索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和德育教育之间的关系.为高校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深化宣传思想工作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基础和先导。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思想文化建设全过程,是实现“中国梦”的思想基石,是高校思想文化建设必须遵循的纲领。在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原则下,通过拓宽思路搞活思想理论建设、引领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和营造积极的主流思想舆论等途径,使宣传思想工作服务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3.
徐玲琳 《科教文汇》2012,(32):28-29
良好的礼仪修养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尤其是当今中国正在构建和谐社会主义,讲文明、讲礼仪、讲礼貌,是每一位公民必须具备的社会公德,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中学生在礼仪修养方面的提高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着重探讨当代中学生礼仪修养的缺失的现状,通过分析中学生礼仪修养缺失的原因,提出了加强中学生礼仪修养的相关对策,这些对策对提高中学生的礼仪修养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周亮 《科学.经济.社会》2010,28(3):172-177,181
花儿作为一种民间文化,在社会的现代化冲击下,其赖以生存的土壤在不断流失,从而导致其基本特性发生了变异。花儿的这一生存危机,迫使我们在花儿的传承上,努力寻找能赋予花儿新的生命力的有效方法,力求使花儿的发展与时代同步,加强传承主体的保护,注重花儿在高校的研究和发展,让花儿能够传承下去,成为时代所需要的民间文化艺术。  相似文献   

15.
经济全球化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要求我们在推进德育发展的新实践中,遵循其内、外部关系的规律性,把握好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继承与创新、思想与实际、动力与机制等基本范畴,拓展其育人、服务和谐社会发展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王秀梅 《科教文汇》2011,(23):201-202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的全面推进。统筹城乡发展,不仅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也要推进农村文化繁荣。本文剖析农村文体阵地建设的存在问题,探究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以求利用和依靠文化建设力量,加速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7.
侯强 《科学.经济.社会》2010,28(4):122-125,130
文革时期,在科技领域内由"反修防修"口号生成和发展起来的对修正主义科研路线的批判,是与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对国际国内政治形势的错误判断联系在一起的,其严重破坏了社会主义科技和法制建设,使得中国社会现代性因素呈现出日益缩小的趋势,科技法制建设完全中断并进入了悲剧时代。历史告诉我们,文革对修正主义科研路线的批判,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8.
程志波 《科学学研究》2019,37(5):781-786
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启了科学文化在中国发展的新时代,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得益于其恰当的科学文化传播策略,包括保持功利主义与尽性主义的协调、革新科学文化话语体系、把青年作为科学文化传播的重点受众、着力打造现象级的宣传舆论平台、在融通中西文化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创新等。总结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科学文化传播的经验教训,对当下科学文化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构建和谐高校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是文化知识的传播源,和谐高校对社会的和谐具有很大的辐射作用。提出了以人为本加强高校图书馆战略建设,注重图书馆人员的继续教育与培训,全面系统地培养高技能、高层次的专业人才,达到图书馆人际关系和谐,实现全社会和谐之目的。  相似文献   

20.
蔡玉霞 《科教文汇》2011,(29):203-204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种理想的美好社会,它是以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和谐为目标,以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终极关怀,以真、善、美为最高追求的社会。人文精神作为社会文明的理性积淀,在社会文化中起主导作用,其内容随着社会发展而与时俱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人文精神的牵导与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