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财富》杂志载文指出,在20世纪科技史上有两件事影响深远:一是微电子芯片,它是计算机和众多家电的心脏,它改变了我们的经济和文化生活,并已进入每一个家庭;另一个是生物芯片,它将改变生命科学的研究方式,革新医学诊断和治疗,极大地提高人口素质和健康水平。从某种意义上说,如果20世纪属于微电子芯片的话,21世纪则是生物芯片的时代。  相似文献   

2.
不久前,一个朋友将亲戚介绍给施维雅(天津)制药有限公司采购仓储主管王淑敏,希望她向公司做一下推荐。乐于助人的王淑敏一看简历就觉得有距离。那个男孩今年研究生毕业,学习的是生物技术,具体的是生物芯片。生物芯片的出现是近年来高新技术领域中极具时代特征的重大进展,是物理学、微电子学与分子生物学综合交叉形成的高新技术。生物芯片技术通过微加工工艺在厘米见方的芯片上集成有成千上万个与生命相关的信息分子,它可以对生命科学与医学中的各种生物化学反应过程进行集成,从而实现对基因、配体、抗原等生物活性物质进行高效快捷的测试和…  相似文献   

3.
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简称PCR)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一种特异性DNA体外扩增技术,它具有快速、简便、灵敏和特异性强等优点,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章就PCR技术的基本原理、特点及其在分子生物学、医学检验领域的应用及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3月1日,年仅36岁的清华大学生物芯片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程京教授,来到中南海为朱铸基、李岚清等国务院领导同志及各部部长作了关于生物芯片的科技讲座。生物芯片是能对各种生物分子进行快速特别是并行处理的薄片载体,只有1平方厘米、指甲盖儿大小。它在生命科学、疾病诊治、新药开发、生化武器、司法鉴定、航空航天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世界著名商业杂志《财富》预言:“微处理器使我们的经济发生了根本改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财富、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然而,生物芯片给人类带来的影响可能会更大”。这种生物学和计算机学的…  相似文献   

5.
生物芯片技术及其应用概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生物芯片技术是 2 0世纪 80年代末才发展起来的 ,是一项融电子学、生命科学、物理学于一体的崭新技术。生物芯片技术的本质是生物信号的平行分析 ,它利用核酸分子杂交、蛋白亲和原理 ,通过荧光标记技术检测杂交或亲和与否 ,可迅速获得所需信息。它将生命的化学过程转化为一种可控的静态形式 ,用计算机对生物样品进行检测、分析 ,使许多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实验能在非常小的空间范围 (指甲盖大小或“随身听”大小 )内 ,以非常快的速度 (几小时就可将一个人的不正常基因检测出来 )完成。1 生物芯片的种类生物芯片可分为DNA芯片、蛋白质芯…  相似文献   

6.
本概述了生物芯片的发展历史、制作方法及其广阔的应用前景,分析了基因芯片领域的最新成果。生物芯片的发展,必将对人类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生物芯片的研究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7.
美国《科学》(Science)杂志近期评选出1998年世界十大科学进展中,有六项是关于生命科学的新突破、新进展,即:记录时间的蛋白质、钾离子通道结构、基因组计划(HGP)、生物芯片开发、战胜癌症的新策略、感染和自身免疫相关等。此外,该杂志编辑部还对全...  相似文献   

8.
认识小干扰RNA、微RNA和RNA干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RNA干扰(RNAi)技术在生命领域的应用和小分子RNA研究的深入,RNA逐渐成为生命科学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就RNA干扰技术及小干扰RNA(siRNA)和微RNA(m/RNA)间的关系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9.
人类基因计划是人类生命科学史上最伟大的工程,它将破解控制各种病症的基因密码,最终解开我们人类生、老、病、死的奥秘。本文从基因和基因组的基础知识;人类基因组的研究进程;我国在人类基因组研究方面的现状;人类基因组计划对未来生活影响等方面阐述人类基因组计划发展进程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生物传感器发展迅速。从新技术和新材料方面介绍了传感针、DNA传感器、纳米传感器、生物芯片等几种新型生物传感器的结构与特点,并阐述了生物传感器在空间生命科学、食品工业、环境监测和发酵工程等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张放 《生物学教学》2011,36(11):13-13
生命科学是以生命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和技术的总称,它是研究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并涉及到医学、农学、健康、环境等领域。在生命科学的研究历史中,我国科学家在诸多领域作出了杰出贡献。作者对在生命科学教学中如何联系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和民族自豪感的教育,让学生从"体验"到"感悟",甚至升华到"形成"正确、高尚的价值观,进行了如下实践。  相似文献   

12.
俞华 《科学教育》2007,13(3):39-40
20世纪80年代以后,生命科学已经成为自然科学中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生命科学研究是生物技术的基础,生物技术是生命科学的产业化应用。当今生命科学的研究体系是多学科交叉、多种新技术集成的系统工程,它将对人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了解生命科学的最新成就,可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为什么21世纪被认为是生命科学的世纪”。况且本节内容是高中《生命科学》的导入课,成功与否关系到学生今后学习生命科学的热情。本节教学内容主要阐述了三个方面的内容:生命科学研究的重大成果、生命科学领域正在研究的问题以及生命科学领域…  相似文献   

13.
1 蛋白质组学及其意义 蛋白质组(proteome)一词,源于蛋白质(protein)与基因组(genome)两个词的杂合,意指“一种基因组所表达的全套蛋白质”,即包括一种细胞乃至一种生物所表达的全部蛋白质。蛋白质组学是在人类基因组计划研究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主要是在整体水平上研究细胞内蛋白质的组成、结构及其动态变化规律。由于生物功能的主要执行者是蛋白质,所以蛋白质组学研究的重要性及其巨大的应用价值是不言而喻的,这也注定了蛋白质组学研究成为生命科学前沿领域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作为生命科学重点学科之一的生物化学,它代表了生命科学的未来和希望。随着生命科学的迅速发展,生物化学已成为该领域最活跃的学科之一,也是发展生命科学和生物工程技术的重要基础.随着人类基因组框架图的绘制完成,生命科学迈入了后基因时代。应用各种生物化学技术手段也成为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主流,  相似文献   

15.
新华社 《科技文萃》2001,(3):100-103
一、物质科学领域——新世纪里,大至宇宙,小至粒子,物质科学的进展, 将使人类进一步认识微观世界和宇观世界,对世界复杂性和宇宙起源等问题的认识也将发生 革命性的变化。 以研究物质结构及其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为基本任务的物质科学在21世纪将在3个方面继续 深入发展并将获得新的认识,向微观领域深处探索的粒子物理学将继续致力于四种基本相互 作用统一理论并期望有新的进展,向宏观领域原点追踪的宇宙学将继续致力于宇宙起源的理 论并期望有新的突破,向宏观领域广度扩展的物性研究将继续致力于非线性和复杂性的理论 并期望有根本性的突破。物质科学基础研究的上述进展对社会的影响首先将提高人类的认识 水平,及宇宙起源问题的进展将进一步加深人类在宇宙中地位的认识,粒子物理学的进展将 进一步加深对人类对世界复杂性的认识。物质科学基础研究的进展也将衍生出一系列新的技 术原理,物性研究方面的进展无疑会为新材料和新能源的开发提供科学基础,甚至可以渴望 通过中微子和引力波研究的进展获得新的通讯手段。 二、生命科学领域——21世纪,生命科学将发展成为新一轮自然科学革命的 中心,并将跨越物理世界与生命世界不可逾越的鸿沟,使之统一起来。 21世纪,生命科学仍将向最基本的、最复杂的微观和宏观两极发展:一方面,分子生物学和 量子生物学将广泛地向其分支学科领域渗透;另一方面,生态学又向研究具有复杂功能的生 态系统乃至生物圈方向发展。最后,必将把微观与宏观整体地联系起来,即把分子、细胞、 个体、群体、群落等生命不同结构层次作为一个有机系统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一百多年诺贝尔化学奖生命科学领域获奖成果进行统计分析,重点介绍20世纪化学学科在生命科学领域中的重大发展及其主要研究方向,并探讨化学学科在生命科学领域部分获奖成果的意义,以加深对诺贝尔化学奖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技奖励》2008,(2):36-36
生物芯片被公认为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前沿高新技术,具有广阔的商业前景。这一新技术平台所具有的高通量、多参数以及经济快速等鲜明特点,为生物和医药相关的生命科学研究和应用领域带来了巨大冲击。该项目最初的立项目的是希望借助我国近年来在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光机电仪器设备涉及的技术和工艺水平有较大提升的势头下,积累和丰富我国在生物芯片研究、开发和生产方面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生命科学专业大学物理课程改革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生命科学的发展对大学物理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出发,分析生命科学专业的物理课程设置现状,提出了课程改革方案:优化物理学科课程和生物物理技术课程;完善课程结构,逐步形成“物理学基础知识(必修)+物理学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选修)+阅读材料(自学)”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9.
合成和表征了一个新的吡啶衍生物溴化(E)-1,1′-(六烷-1,6-二甲氨基)二(4-(E)-2-(噻吩基)乙烯基吡啶,这是一种自组装膜合成的中间配体,具有特殊的结构特征和氧化还原性,以其为配体继续合成自组装膜材料,在共价和静电自组装膜研究的领域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本文对它的合成、表征及其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等的性质作一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举例论证了一些较新的研究成果,望每个研究和教授生命科学的人使踏入这个领域的人不盲从、勇创新——让生命科学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