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见到他那一刻,我想起了网络上常用的一句话:“我等你等得花儿都谢啦!” 打了几十个电话,我终于在距给他打第一个电话两个月后的2008年元旦这天,见到了第八届长江韬奋奖(长江系列)获得者、北京电视台新闻中心节目主任张亮。采访还没进入正题,他的手机就响了起来,一位热心观众打来电话,询问当晚一档节目的具体时间,张亮认认真真地告诉了他,然后客气地说“再见”。  相似文献   

2.
199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新闻系.段功伟仅用17年的时间走上了长江韬奋奖的领奖台,其间,获中国新闻奖4次、广东新闻奖14次。17年间.他在抗击非典斗争中一举成名;在《南方日报》10年改版征程上取得了骄人成绩:作为新闻人对社会公益的支持和推动更彰显着年轻新闻人的社会担当。如果把从入行新闻到获得长江韬奋奖的过程比作一场“马拉松”。  相似文献   

3.
他17年如一日扎根一线、紧盯前沿,对新闻精品执著追求:他17年间四获中国新闻奖,其中三年内两获一等奖。在荣誉面前,他谦虚地说:“是大众日报社这个温暖的大家庭养育了我,给了我创作新闻精品的能力和机会。”本期“传媒骄子”关注长江韬奋奖获奖者齐淮东。  相似文献   

4.
去青海走一趟那还是3年前的事了。杨欣,这位在80年代漂流长江的勇士在北京四处游说,争取实现他的保护长江源头的计划。“一个长江的探险者为何一下子成了一个长江的环保主义者?”我问他这个问题。他告诉我,以前想通过艺术手段唤起人们对长江的热爱,“现在看到这条路太漫长、太艰巨,也许到那个时候长江源头的野生动物早已灭绝了,我必须马上做起!”而这决心来自  相似文献   

5.
赵勋 《军事记者》2013,(1):46-47
人物简介:刘万永,1971年出生,1996年毕业于河北大学教育系,1998年毕业于中国新闻学院,同年到《中国青年报》工作,现为该报特别报道部副主任。从《一个退休高官的生意经》到《公安局政委女儿冒名顶替上大学》,他的多篇报道引起社会轰动,并促进了一系列法规制度的完善。"藏獒"是他公认的绰号,"有血性"是公众对他的评价。他3次获得中国新闻奖,当选为党的十八大代表,第十二届长江韬奋奖(长江系列)获得者。  相似文献   

6.
时间:1998年8月5日地点:江西省九江县江新洲天气:睛,气温37度事件起因:江新洲洲头圩堤决口,长江洪水奔涌而入,整个洲被淹事件经过:救人江新洲,浮卧在赣、鄂、皖三省交界的长江中心,是个二十多公里长的冲积沙洲,也是江西有名的“棉乡”之一,整个洲上有人口4.1万人。1998年8月4日晚21时15分,江新洲圩堤决口,汹涌的长江水长驱直入,冲毁房屋,淹没棉田。我和记者郑琦辉得知情况后于5日上午驱车从南昌赶往九江采访。中午12时,我们找到一个叫马石矶的地方等待接应灾民的船过江。在等船的时间里,我们向维…  相似文献   

7.
赵金:2008年8月至11月,由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8名师生组成的美国大选报道团,在3个月的时间里,向国内外报章发回了大量关于美国大选的第一手报道。  相似文献   

8.
范长江同志离开我们18年了。回忆他的生前,我曾在三个不同时期和他有过接触,并在一起生活过。第一次是1940年在重庆,我在长江同志直接领导下的国新社重庆办事处工作近一年。长江同志早在新闻界享有盛名,我对他怀有敬慕之情,能在他领导下工作,自然感到十分高兴。国新社是由长江同志和我国新闻文化界一些知名人士发起创办的。国新社在重  相似文献   

9.
欧灿 《军事记者》2010,(11):1-1
第十一届长江韬奋奖评选近日揭晓,在长江系列获奖者中,河南日报社摄影记者王天定榜上有名。中国记协网站公示了他的代表作——《棉农疼爱专家》。  相似文献   

10.
曹辉 《新闻天地》2011,(12):71-71
知道长江已去的确切消息。是在11月8日记者节那天。当时,我无意中上了一下QQ,便看到了一组令人心碎的照片。“7日下午,他已化作一缕轻烟离我们而去,奔赴了天堂。那祭坛上,‘先考吴公长江老大人之灵位’牌位旁,长江依然在憨厚地笑着。”那时,我真有一种想哭的冲动。毕竟,他还差一个月才满43岁啊。“先考”、“老大人”这样的字眼怎么也不应该轮到他头上啊!  相似文献   

11.
刘华 《湖北档案》2003,(5):21-23
林溪是江汉平原土生土长的乡土作家,中国作家协会湖北分会会员,家住湖北省钟祥市转斗街。为了宣传人间真情,弘扬传统美德,关注普通百姓的生存和生活状况,他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壮举:单人自费“走遍万里长江,寻访千家真情”,采写长江两岸千家万户感人至深的真情故事。 (一) 2002年9月18日,林溪踏上了单人自费长江之旅,他给自己的目标定位是:以“真情”为主题,展现长江两岸人们的生存和生活状况,关注普通百姓的真情人生。行囊上写着:“走遍万里长江,寻访千家真情!”用  相似文献   

12.
袁清 《湖北档案》2015,(2):13-14
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憧憬长江航道美好未来之时,荆楚儿女与这奔流不息的大江的传奇故事,也从未被我们遗忘。200多年前,我省就有人自掏腰包,整治长江三峡航道。他叫李本忠,是清朝时期湖北汉阳巨商。他为何愿自掏腰包办"公家"的事,36年辛劳不辍,直至81岁高龄?他有哪些先进的治滩理念仍值得我们今天借鉴?秭归县档案馆馆藏的李本忠撰写的《平滩纪略》,很好地回答了这些  相似文献   

13.
人物小传:郭建跃,解放军报社高级记者,大校军衔。历任解放军报社记者.解放军报社驻北京军区记者站站长、分社社长。在30多年的军事记者生涯中.他的新闻作品曾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首届解放军新闻奖一等奖等数十种奖项,被总政评为“贡献突出的专业英才”,著有《新闻创新论》等10余部专著,2012年荣获第十二届长江韬奋奖(长江系列)。  相似文献   

14.
我认识范长江同志可以说相当早。三十年代中期,范的名作《中国的西北角》在《大公报》连载,我每篇必看。稍后他又连续发表《塞上行》,这些文章引起我更浓厚的兴趣。这就算认识了。当时我在一个农业职业学校读书,对本科毫无兴趣,如饥似渴地阅读中外文学名著,幻想将来当个作家。看了长江这些文章,又想学他的样子,当个新闻工作者。虽然以后几十年对党和人民的贡献不能望长江的项背,但以长江为榜样,搞新闻工作是铁了心的。从这个意义说,我很早就以长江为师,虽然他当时还只H十多岁,我仅比他小9岁。直接在长江领导下工作,接受他的…  相似文献   

15.
1989年,是范长江同志的80岁诞辰。回想40年前,他担任人民日报社长时的音容笑貌,一如既往地呈现在我的面前。不久前,我在《新闻研究资料》第45期上,读到夏衍同志所说的《长江的道路》一文。文中最后说,“我最后一次见到长江,是1965年彭真提出二月提纲的时候,以后开了一个全国文教工作会议,这次会上我最后一次碰到长江。”在这最后一次见面时,夏衍同志曾问长江:“你现在写什么,他说他现在有一件平生  相似文献   

16.
今年夏天,一个雷雨刚过的下午,我们慕名访问了名记者范长江的胞弟范长城。63岁的范长城,身材不高,头发已经花白,离休前是四川省内江市歌舞团导演。谈到长江,他深情地说:“长江是我国现代新闻史上最杰出的新闻工作者之一,为创建和发展我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临窗的茶几前,摆着本《范长江传》,他凝视着书面长江的肖像,告诉我们:“长江1970年冬被林彪,‘四人帮’,迫害致死,1979年平反,我到北京参加追悼会时就想:如果把长江这个爱国知识分子追求真理,走上革命道路的奋斗经历写出来,对青少年的成长很有好处。”  相似文献   

17.
范长江同志离开我们18年了。回忆他的生前,我曾在三个不同时期和他有过接触,并在一起生活过。第一次是1940年在重庆,我在长江同志直接领导下的国新社重庆办事处工作近一年。长江同志早在新闻界享有盛名,我对他怀有敬慕之情,能在他领导下工作,自然感到十分高兴。国新社是由长江同志和我国新闻文化界一些知名人士发起创办的。国新社在重庆同新华日报的关系至为密切,是两个并肩作战的兄弟单位,共同为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战到底,反对国民党妥协投降的行径而斗争。在重庆,长江同志还是中国青年记者协会的领导人。“青记”在“陪都”团结了相当一部分新闻工作者,引导他们走向进步,做了种种有利于团结,有利于抗战的新闻报道,或至少取客观、中立的地位。长江同志在重庆期间,还进行了极其广泛而频繁的社会政治活动,特别是在新闻、文化、学术各界里及其他上层社会人士中,做了大量的有益于抗战,有益于进步的工作。当时,虽然长  相似文献   

18.
《新闻战线》编辑部: 人民大学蓝鸿文教授对拙作《难忘长江教诲》一文提出的意见很好,感谢他指出了文中不够确切之处。去年是长江同志被迫害逝世30周年,为缅怀这位把我引上新闻工作之路的长辈,写了这篇纪念文字。我只是凭记忆写来,没有去查对历史资料,蓝鸿文教授如此仔细认真对待范长江事迹的精神,令人钦佩。 季音 2001年3月21日 蓝鸿文教授提出的意见很好@季音  相似文献   

19.
信息快递     
《湖北档案》2010,(11):47-47
根据水利部和长江委相关文件要求,荆州市长江河道管理局向长江档案馆移交了荆江大堤加固工程、洪湖监利长江干堤整治加固工程、荆南长江于堤加固工程,南线大堤加固工程、松滋江堤加固工程等5个项目档案1256卷,图纸12530张:(张文芳)  相似文献   

20.
邬和镒 《图书馆论坛》2005,25(6):365-366
“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故黄河被誉为中国的母亲河。我国的历史学家、学者,很早就对黄河文化、长江文化进行了研究,确定黄帝是黄河文化的始祖,炎帝是长江文化的始祖。因为孔子生于鲁,说他黄河文化的代表,老子生于楚,说他是长江文化的代表。我国南方的珠江,是我国第三大河,然而却没有人研究珠江文化,当然就没有人确定珠江文化的始祖是谁及珠江文化的代表人是谁了。珠江,虽说流长不及长江、黄河,但流量却丰富,仅次于长江,相当于黄河的6倍多,而水中泥沙最少。可见珠江重要,应有珠江文化。我国古代的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