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觅渡 ,觅渡 ,渡何处 ?》为分界线 ,梁衡的散文创作由山水散文转入政治散文。他打破了杨朔散文“物——人——理”的模式 ,摈弃了散文创作的纯文学倾向 ,集中展现了散文的描写美、意境美和哲理美。  相似文献   

2.
7月8日,人民教育出版社与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在北京联合主办了“《梁衡文集》出版座谈会”。来自首都各高校和新闻单位的代表30余人参加了座谈会。与会专家、学者对《梁衡文集》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就《梁衡文集》的学术价值、现实意义等进行了热烈的研讨。 梁衡是当代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等多种荣誉称号。他历任《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等职,现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  相似文献   

3.
以《觅渡,觅渡,渡何处?》为分界线,梁衡的散文创作由山水散文转入政治散文。他打破了杨朔散文“物-人-理”的模式,摈弃了散文创作的纯文学倾向,集中展现了散文的描写美、意境美和哲理美。  相似文献   

4.
苏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选了梁衡的散文《夏感》,但编入教材时将题目改成了《夏》。散文教学有两大基本关注点:作者的情感和个性化的表达。文中的夏天是梁衡感受到的夏天,个人主观感受特别明显,并大量运用通感等手法加以个性化的表达。这是文中非常显著的特点。阅读教学要抓住"这一篇""这一个作者"的特质,那么"感"是这篇散文教学中必须重视的一个关键字。  相似文献   

5.
作家档案梁衡,山西霍州人,著名学者、新闻理论家、作家。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曾任《内蒙古日报》记者、《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人民日报》副总编辑、全国记协常务理事。现为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全国中小学语文教材总顾问。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全国好新闻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相似文献   

6.
日前,与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曹禺戏剧文学奖并称中国四大文学奖的老舍文学奖——老舍散文奖在北京揭晓。江苏省乡村小学教师张佐香创作的散文《纸上森林》入围,他也成为首位入围全国四大文学奖项的小学教师。  相似文献   

7.
依托校本课程,师生共同拜读了《人人皆可为国王:梁衡散文精读》一书。梁衡先生的"大情大理"的散文气韵"、苦心经营"的创作精神、"精妙、活泼"的语言风格、"联想、对比"手法的运用,对我们的写作教学和学习都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8.
文学语言是文学作品的要素之一,也是作家风格在作品中的重要体现。朱自清独具个性的散文语言是构成他清新、自然、委婉、细致、平易近人风格的重要因素。他的散文语言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质朴自然朱自清的散文以"美"和"真"享誉文坛。在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外,文学之美要算他了。(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他  相似文献   

9.
蒙古族作家鲍尔吉·原野先生,是一位勤奋多产优质的作家,他至今已出版散文集33部,获过国家骏马奖、辽宁文学奖、蒲松龄短篇小说奖、内蒙古朵日纳文学奖。他的散文在中国散文界独树一帜,有自己独特的语言特点、表达方式和思想内涵,是我喜爱的且常能汲取其精神养份的一位好作家。  相似文献   

10.
梁衡的散文创作道路伴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现实进程,鲜明地体现出一种执著的理性探索精神。结合时代政治、文化的需要反思人文精神的内蕴以及散文内在形式、语言的革新,是梁衡散文理性探索的一个突出特点,从而使他的作品在表述视角上具有浓郁的文化生态意味,并且由此带来的作品风格在当代散文创作领域也很独特。本文从理论视野出发对梁衡的散文创作道路进行宏观读解,对其创作内在变化,理性探索的意义及理论启示等方面给予了概括性揭示。  相似文献   

11.
梁衡先生的《红色经典散文选》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再版,是献给建党90周年的大礼。对梁衡的了解,最初是从小学课本里那篇著名的文章《晋祠》得来的。那时,对作家本人知之不多,只能跟着老师摇头晃脑地读他的文章。文章写得很美,我  相似文献   

12.
梁衡是人民日报副总编,著名散文家。他的散文作品、新闻理论等已被社会各界广泛认可,业内专家学者高度认可。探究梁衡成功的原因,一是丰富的人生阅历,二是完备的知识结构,三是科学的治学态度,四是理想信念与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13.
黄河浪的《故乡的榕树》是一篇玲珑剔透、真挚优美的散文,曾获香港1979年第一届中文文学奖散文组冠军奖。文章之所以脍炙人口,我认为主要是因为有下列四美。一美的意象文章的核心意象,就是故乡的榕树。榕树  相似文献   

14.
于琴 《阅读与鉴赏》2007,(12):56-57
上世纪90年代前后,我国散文界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散文家。其中有擅长风情民俗散文写作的贾平凹、文化反思散文写作的余秋雨、生命体验散文写作的史铁生、政治哲理散文写作的梁衡,他们都是当代散文园地中怒放的奇葩,显示出各自独特的艺术魅力。特别是余秋雨,他的散文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赞扬,  相似文献   

15.
对梁衡的了解,最初是从小学课本里那篇著名的文章《晋祠》得来的。那时,对作家本人知之不多,只能跟着老师摇头晃脑地读他的文章。文章写得很美,我还摘抄了不少好词佳句呢。就这样,我一步步走近梁衡,也感受到了他和他文章的魅力,他做人真诚,为文大气,有大美存焉。梁衡先生主张,为文第一要激动,没有对生活中美的追寻,没有对自然、人生、社会、艺术中美的事物的大激动、大碰撞、大体验、大思考,就不会有真正的美文产生。因此,文章要写大  相似文献   

16.
学界对梁衡政治散文的赞誉很多,笔者认为其政治散文的魅力,主要在于气势与哲理。梁文之所以气势如虹,除阅历、知识、态度、理想之外,根本点在于作者的抱负与胸襟,写政治散文时他的心与那些伟人是相通的。梁衡政治散文的哲理之关主要表现在形象和深刻两个方面,前者是其形,后者是其魂。“形象”的原因在于梁衡善取独特新颖、内涵丰富的文学意象,“深刻”则来源于他本人的哲学修养和辩证思维。  相似文献   

17.
一、一磨教材.设计流程 《跨越百年的美丽》是梁衡的一篇散文,以“美丽”为主线。赞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仅在于容貌.更在于精神和人格。梁衡的文章非常注重形象的塑造。他写的散文.总是如写小说一样地提炼形象。本文就是以“形”开头.中间以“事”为主体.以“理”结尾的文章。“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  相似文献   

18.
梁衡是语文老师和学生们喜爱的当代著名散文作家之一。他的许多散文佳品一经发表便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这里介绍的,是他的一篇代表作《大无大有周恩来》。  相似文献   

19.
梁衡 《邯郸学院学报》2015,25(1):5-17,2
本刊2012年第2期"学术名家研究"栏目刊发了一组研究我国著名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梁衡先生的文章,第一篇为本刊常务副主编康香阁编审的《著名学者梁衡先生访谈录》,第二篇为中央电视台董岩博士的《在没有新闻的角落发现新闻——梁衡新闻方法论研究》,第三篇为清华大学博士后来向武的《梁衡新闻学术研究的方法论探析——基于现象学方式的解读》。2013年,这3篇文章又被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学术高端访谈与研究》收录,受到学界的关注和赞赏,今年4月23是世界读书日20周年,全世界将有100多个国家举办读书日活动。应本刊之邀,梁衡先生将自己数十年的经验撰写成《我的阅读与写作》一文,交由本刊发表。全文长达23 000多字,分为"关于诗歌的阅读""关于散文的阅读""关于科学知识的阅读""关于理论和学术经典的阅读"和"有阅读,人不老"五个部分。在此,致谢梁衡先生对本刊的厚爱。  相似文献   

20.
艾青是一位现实主义诗人.他主张"诗产生格律,不是格律产生诗."提倡写诗要绝对自由,追求诗的散文美.他写诗最常用的手法有比喻、联想、夸张、拟人化和警句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