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科学主义"作为西方自然科学发展的必然产物,其历史功绩不可否认.科学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也在根本上促进了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应当根据中西方各自的科技发展现状理性地对待"科学主义批判",历史地、动态地比较中西方科学主义.  相似文献   

2.
再探科学大战——论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兵  昌成亮 《科教文汇》2008,(16):204-204
本文通过对科学大战的一些研究,进而对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研究对象、思维切入点与思维方式、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成果和成就上对科学大战的双方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和判断,说明了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差异,同时也阐明的科学与人文之间的思维相互交融,价值相互蕴含,方法相互补充,精神相互渗透等,体现了人类文化精神发展的内在统一性。  相似文献   

3.
论后现代主义消解科学主义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西方学术界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 ,对科学主义进行了多视角的消解 ,他们的消解策略分别是 :指出在后现代的语境下 ,科学主义出现了叙事危机 ,进而一些学者对科学主义的理性观进行了消解 ,新实用主义者对科学主义的基础主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所有这些消解科学主义的策略 ,为我们当前正确认识科学和科学主义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近来一些人就科学观、科学主义等问题展开了带有火药味的争论。本文不想过多地卷入这场争论,而是力图在对科学主义兴衰的历史进行回顾的基础上,对科学和科学主义进行评价,强调指出要树立一个完整的、辩证的科学观。  相似文献   

5.
三、创新的“求真”与“求善”方面:从科学主义转向科技与人文相结合,使真与善有机整合 重科技,轻人文,人文缺失是西方创新文化的痼疾。为此,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进行了长期的斗争。  相似文献   

6.
科学与人文的背离和极端化所导致的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是传统的物本主义发展观和人本主义发展观的文化根源。科学与人文之融合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逻辑前提和内在要求,也是在实践中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现实支持。  相似文献   

7.
学界对"科学主义"这一概念的理解不甚相同,这是产生争议的一个深层原因.斯特马克对科学主义的理解有独到之处.他把科学主义分为学术内的科学主义、学术外的科学主义和综合的科学主义,对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其中具有扩张性的科学主义及其相互关系做了深入探讨.本文试图对斯特马克的种种科学主义定义进行分析与评价,认为对科学主义的理解不同,就会形成不同的科学主义观,因此在反对或拥护科学主义时,一定要表明反对或拥护的是哪种科学主义,一概反对或一概拥护都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8.
从社会科学的历史发展和内部争论来考察“科学主义”,可以看出,社会科学的发展为关于“科学主义”的论争承担了独特的举证责任。这种举证责任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1、科学主义怎样在社会科学中流行;2、有没有社会科学主义;3、科学主义在社会科学中的前景。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科学的发展方向决定着“科学主义”的命运。  相似文献   

9.
科学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成为公众关心的热门话题和学术争论的焦点之一。唯科学主义与反科学主义,科学技术对社会的正负面影响,科学技术对人类伦理的服从与挑战,……。  相似文献   

10.
论科技法产生和发展的两大文化基石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杨丽娟  陈凡 《科学学研究》2004,22(4):362-365
本文论述了科技立法得以产生、发展和完善的两大文化基石———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正是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两大文化的渊源、冲突、融合及演化,构成了科技法产生、发展的文化条件,这是许多学者很少或根本没有关注的。作为回应,科技法从它产生之初,就承担起承载两大文化价值追求即真、善、美的历史重任,并以此获得了科技立法的最高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1.
反思人类社会资源观的演进路径,要求我们实现以下5个转变:单一资源观向复合资源观的转变、粗放型资源观向集约型资源观的转变、生产优势资源观向市场优势资源观的转变、有形资源观向无形资源观的转变、数量型资源观向质量型资源观的转变。可以预期,实现资源观的转变,确立新的资源观,将有利于探寻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机理,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对科学技术人文关怀的根据及其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技术具有矛盾二重性,内在着人文关怀的根据。对科学技术的人文关怀应包含四方面内容:其一是对科学研究过程及技术开发过程的人文关怀;其二是对科学研究成果及成熟技术应用的人文关怀;其三是对科学研究范式的人文关怀;其四是以人文主义引导科学主义,促进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融合。  相似文献   

13.
从江晓原教授主持的“科学文化研讨会”发布宣言,到2003年6月27日江教授发表的《“社会科学”与唯科学主义》,科学主义和科学主义者是被集中指责的对象。(反科学主义者对科学主义和唯科学主义的区别并未能说清楚,故概以科学主义名之。)  相似文献   

14.
知识社会学的“强纲领”引导了科学论中的一场巨变,尽管这场巨变有时被描述为从“作为知识的科学”向“作为实践的科学”的焦点转移,但其核心是知识观的变革.强纲领的“科学主义”立场,与理性主义科学哲学的争论以及晚期维特根斯坦哲学的社会学含义,构成了理解社会定向的新知识观的主要切入点.  相似文献   

15.
生态问题越来越成为人类特别关注的问题。生态哲学中有科学主义与反科学主义两种思潮.通过对这两种思潮的对比分析,得出只有用科学发展观才能逐步解决人类与自然的冲突,才能保障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唯科学主义在中国历史的回顾与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五个时期介绍了从20世纪到本世纪初我国学术界有关唯科学主义的讨论,并对唯科学主义进行了初步批判.作者认为,作为学术讨论,有关唯科学主义的讨论对哲学和科学的发展是有益的.但如果把马克思主义的唯科学主义作为官方意识形态,据此来取缔非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与人文学科,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教条来批判、具体的自然科学,则会产生巨大的危害.  相似文献   

17.
科学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成为公众关心的热门话题和学术争论的焦点之一。唯科学主义与反科学主义,科学技术对社会的正负面影响,科学技术对人类伦理的服从与挑战,……。  相似文献   

18.
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是其前期哲学的代表作。在这本著作中,他运用逻辑分析的方法将世界划分为可说的事实世界与不可说的超验世界,从而使分析哲学以一种科学化的形态呈现出来。这种划分的方式具有深刻的科学主义印记。本文尝试对上述问题进行评析和回顾。  相似文献   

19.
《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3年2期刊登了我的“要尊重科学,但不能有科学主义思想”文章(以下简称为徐文),赵南元教授在2003年第3期发表了题为:“‘反对科学主义’是反科学口号”文章(以下简称为赵文),对徐文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批驳。  相似文献   

20.
杜杰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2):97-97,163
科学具有单向度的特性,偏好于在认识中区别开客体与主体性、理性与非理性、经验与超验性,单一肯定前者而消解后者。正是这种单向度的特性构成为科学主义的本质涵义,科学主义在于一种认识方法,畅不在于一种文化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