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编纂《中华大典》是我国著名资深专家学者倡议,经国务院批准立项的我国建国以来最大的一项文化出版工程,受到党和国家领导同志的关怀和支持。中华文明是世界几大古代文明中推一没有中断而绵延至今的伟大文明。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占代文化。中国历代聚集的大量文化典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和文化遗产的结晶。为了充分运用和发挥古代文献典籍的作用,我们的先人创造了中国独有的类书形式。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不乏宏篇大著的类书。《中华大典》就是继以博稽众籍,标其苦粹的《是览》、《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永乐大…  相似文献   

2.
《女四书》是我国古代四部女子教育教材——《女诫》、《女论语》、《内训》、《女范捷录》的总称,在明朝晚期被学者王相汇编合刊。尽管有些学者认为《女网书》并没有超越中国古代其他女训著作,仍然是以封建伦理道德为中心,阐述妇女礼教规范和言行准则,但由于是由女性亲自撰著,  相似文献   

3.
我国古代军事典籍的自身特性与文化意义,使其成为当前社会的文化记忆。作为公共媒介产品的文化类电视节目,则是建构文化记忆的重要主体。《典籍里的中国》通过再媒介化呈现、提炼“记忆封面”以及在展演技巧上进行情感动员与现世联结的方式,推动了《孙子兵法》文化记忆的形成,这为理解我国优秀军事典籍,向当代文化记忆的转变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历史有它的承继性和借鉴作用。毛泽东同志曾说过:“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继承这一份珍贵的遗产。”“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在中华民族的开化史上,……有许多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艺术家,有丰富的文化典籍。”魏征是我国初唐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杰出的历史学家。他驾给唐太宗李世民近百万字的《谏言》、《疏文》、《史论》和《群书治要》等著作,是属于我们中华民族灿烂的古代文化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5.
在中日两国源远流长的关系史上,典籍的交流无疑是其中繁富而灿烂的篇章。而作为古代文化汇聚和总结的古籍丛书,对于中日典籍交流起了殊可称道的重要作用。笔者近年来致力于古籍丛书的考究,同时对中日文化交流史亦颇有兴趣。本文拟从数部影响较大的丛书入手,来探讨中日典籍交流史上的有关问题。清代鲍廷博辑、鲍志祖续辑的《知不足斋丛书》,计三十集,凡收书二百零七种,是一部以精善著称的大型综合性丛书,在古籍丛书中占有重要地位。该丛书注意收录从东瀛传返故国的中土佚书,如《论语集解义疏》、《古文孝经孔氏传》、《孝经郑注》、《全唐诗逸》等,均颇具参考价值。此乃《知不足斋丛书》的一大特色,也是后人对该丛书给予高度评价的重要缘由之一。  相似文献   

6.
正一、编纂《英国国家图书馆藏中文古籍目录》的意义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经济、科技等快速发展,社会和文化事业也日益繁盛,国家高度重视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这个民族的灵魂和根基。而我们的祖先留下的众多典籍文献,则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要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做好中国古代典籍文献的保护和传承。而做好这一工作的前提,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女教文献,即以女性为教育对象的古典文献,是古代典籍中较为特殊的一类。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历史上共有女教文献三百多部,现存二百多部。它们虽存在着很多糟粕,但流传广泛,在我国境内及海外汉字文化圈内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教育了广大的妇女、影响了她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并通过她们影响了男士的思想行为,在古代教育史特别是女子教育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对中华民族养成宽厚慈爱、克勤克俭、任劳任怨等传统美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对女教文献或推崇备至,奉为教育妇女的圭臬;或一概斥为流  相似文献   

8.
从引书看《广韵》的文献学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韵》是一部重要的韵书,是隋陆法言《切韵》经过唐五代及宋初诸家增字加训而成。在加训的过程中,《广韵》增引了很多典籍。《广韵》有着非常丰富的引书,因而在目录、版本、校勘、辑佚等方面,无论是对已亡佚书还是现存典籍,都有不容忽视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从《汉书·艺文志》看古代图书散佚及保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文志》是我国现存第一部综合古典目录篇籍,从中可以一窥古代图书散佚的原因以及目录学在保存古代文化典籍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汲古阁毛晋是明末清初最杰出的藏书家和刻书家。其刻书多达六百余种,为历代私家刻书之首。凡收藏中国古代典籍具一定规模者,无论中外图书馆或私人藏书家,其藏品中无不都能觅见毛氏藏书、刻书、抄书、校书。可见,毛氏藏、刻、抄、校事业之影响深远。毛晋亦是一位词学大家,其汇辑的《词苑英华》及其著作《词海评林》,均为词学典籍,本文注重介绍这两部后世学词者极其珍贵的工具书和词学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11.
读了由陆坚、王勇教授主编、杭州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典籍在日本的流传与影响》一书,我以为这是一部有较高学术价值的、深层次反映中日文化交流的著作。 关于我国典籍在日本流传,自近代起就有人在做这一工作,例如清末杨守敬在日本访书,回国后曾辑刻《古逸丛书》。民国间上海商务印书馆张元济先生为编纂《四部丛刊》亦曾去日本访书。傅读了由陆坚、王勇教授主编、杭州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典籍在日本的流传与影响》一书,我以为这是一部有较高学术价值的、深层次反映中日文化交流的著作。 关于我国典籍在日本流传,自近代起就有人在做这一工作,例如清末杨守敬在日本访书,回国后曾辑刻《古逸丛书》。民国间上海商务印书馆张元济先生为编纂《四部丛刊》亦曾去日本访书。傅  相似文献   

12.
孔子在从事政治活动的同时,广泛授徒,致力于文献典籍的收集、研究和整理工作,将《易》、《书》、《诗》、《礼》、《乐》、《春秋》等典籍作为传授弟子的教材,成就辉煌,给后世以深远的影响。孔子作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在教育和思想方面取得的成就,应该说,与他从事过档案文献的整理和编纂有关。  相似文献   

13.
易栗 《档案》2011,(2):31-35
千古巨制 中国古代图书的“四库”,始于西晋时期苟勖编制的《中经新薄》。《中经新薄》将典籍分为甲、乙、丙、丁四部,甲部记经书,乙部记予书,丙部记史书,丁部记集书,从而开创了中国古代图书四部分类的体例。  相似文献   

14.
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他第一个打破了“学在官府”的禁锢,相传,他曾系统地编辑整理了被后世称作“六经”的《易》、《诗》、《书》、《礼》、《乐》、《春秋》,使其成为我国古代最优秀、最有代表性的典籍,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积累和传播,建立了千古不朽的历史功绩。从编辑的角度看,孔子在编辑整理“六  相似文献   

15.
典籍筋滥于人类文明之始,是人的创造物,它一旦被创造出来,就获得了独立于世的意义,为自然之物,无需顶礼膜拜,也不必禁焚抽毁,然而在历史上,典籍的命运神秘莫测,或被神化,或被禁毁,典籍崇拜现象时有发生,祭书即是现象之一。祭书是指将古代典籍当作祭主行奠祭祖的一种仪式,它反映了古代读书人对典籍的尊崇心理。祭书之名,虽始见于清中叶,但将典籍作为祭主来祭拜,早在南北朝时就已出现。《南齐书·臧荣绪传》记载,臧荣绪幼年孤苦,纯笃好学,为当时的高逸之士。“荣绪停爱五经,谓人口:‘昔吕尚奉丹书,武王致斋降位,李、释…  相似文献   

16.
从《三字经》看中国古代的知识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雪梅 《晋图学刊》2009,(6):51-53,64
《三字经》主要涉及两种知识类型:古代学童必须了解的文化和生活常识;古代求学者必须苦读的各种典籍。对《三字经》知识类别的分析表明,古代中国的知识分类具有喜用数字进行总结、政治的干预作用大、不重视自然科学知识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一) 《汲古阁珍藏秘本书目》一卷,是清康熙年间毛扆编写的鬻书目录,嘉庆五年黄丕烈刻入《士礼居丛书》中,流传始广。明末清初,常熟毛晋汲古阁不仅刻书数百种,风行全国,对我国古代典籍的保存和传播,影响很大;而阁藏书籍之精善丰富,更为世所艳称;可惜没有留下完整的藏书目录,不能了解阁书的全貌。《秘本书目》虽只著录毛晋幼子毛辰藏书的拟售部  相似文献   

18.
<永州女书档案文献>作为湖南省江永县女书文化的历史记录,已于2002年被首批列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江永女书类似甲骨文,纤细秀美的菱形字体,似篆非篆,秀丽而飘逸.女书用当地土语发音,坚持传女不传男,为历代女性专用.行文由上而下、自右而左,没有标点符号,不分段落,一书到底.女书记载着当地妇女们的家庭生活、社会交往等日常事务.江永女书作为一种举世罕见的性别文字体系和独特的古老文化,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存在的妇女文字,是一种濒临失传的珍贵档案文献遗产.  相似文献   

19.
一 在中国古代典籍中,《山海经》算得上是最富神秘性与最具争议性的书.《山海经》的神秘不仅在于虚实相间的山水地理以及与这些山水地理相关的鸟兽虫鱼、花草树木、矿产药物,还在于人兽相间的神话人物以及与这些神话人物相关的奇形怪貌、生老病死、杀戮争斗.  相似文献   

20.
罗益群 《图书馆》1989,(2):68-72
陈登原先生在《古今典籍聚散考》一书中曾将造成古代典籍厄运的火灾与因气候引起的虫害与腐烂之灾进行一番比较后,得出了一个较为允当而又十分惊人的结论:“火固足以厄书矣,其次则有慢性症之蛀与霉烂焉。其为祸之烈,虽不及火之促逼,然往往毁坏典籍于不易觉察之间,则其害亦可谓烈与火欤。”古籍作为载记古代学术文明的实物,它的保藏与流传又与自然条件特别是气候条件密切相关。一、湖南的气候特点及其对古籍保护影响的因素湖南位于中国东南部,居洞庭、长江之南,南岭以北,在北纬24°10′—30°05′,东经108°50′—114°15′之间,就纬度位置来看,最南距北回归线仅1°13′,东南边境距离海岸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