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筑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具有物质和精神双重属性。它既是实用的人造生活空间,又是具有审美观赏价值的艺术品。图书馆作为一种公共文化设施,承担着保存人类文化遗产、传播知识、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任。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工作、学习环境的要求日益提高.使室内空间建筑艺术的设计成为现代图书馆建筑不容忽视的一个组成部分,各种建筑艺术手法以及各种新型装饰材料在图书馆室内室间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人化的空间,阅读的空间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生琴 《图书馆》1996,(1):42-44
本文列举了国内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图书馆建筑,提出图书馆建筑空间首先应是富有人性、富有人情的空间,然后提出阅读的空间这个命题。论述了图书馆建筑空间应当是读者赖以阅读、学习在其中的那种人文与艺术相交融的环境空间。着意于创造一种既幽静又亲切,既与自然相通又与人情相交,使读者可全身心投入的环境空间。  相似文献   

3.
关于图书馆建筑现代化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王岚  杨达 《图书馆学刊》2000,22(4):56-57
中国图书馆事业现代化的过程也是图书馆建筑现代化的过程。本文就图书馆建筑现代化的含义、模式与发展途径进行探讨 ,并提出“发展过渡型”图书馆的概念。1 图书馆建筑现代化的含义国内学者对图书馆建筑现代化这个问题讨论颇多 ,但意见却不太一致。有人认为 ,一所现代化的图书馆建筑必须能适应现代化技术的应用和现代管理方法的实施。也有学者认为 ,首先布局应合理而有效 ,在结构上灵活性要强 ;其次 ,要有良好的阅览环境 (包括噪声控制、通风、照明、室内布置 )。还有人认为 ,现代图书馆建筑应具有空间布局上的有效性、合理性 ,结构上的灵…  相似文献   

4.
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和日益涌动的人文主义思潮对图书馆建设的影响巨大.读者开始注重和强调图书馆建筑的多元化、环保、节能舒适、精神需求以及建筑空间和建筑形式的多样化,更多地关注环境、人文层面上的因素等,希望图书馆是大开间、超市型的服务.  相似文献   

5.
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图书馆建筑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图书馆建筑的人文关怀,重要的是关注人在图书馆内活动的生理与心理需求。尊重自然,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图书馆建筑,才能营造有益于人在其中健康愉悦地阅读、工作和交流的空间环境。为此要确立以人为本的现代图书馆建筑理念,兼顾读者和馆员的需要,为图书馆选定环境优雅的馆址,处理好自然环境与人造景观的关系,建造园林式图书馆,营造宜人的绿色空间,倡导绿色建筑。  相似文献   

6.
现代图书馆建筑要求刍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翁桂南 《图书馆论坛》2006,26(3):231-232,200
从建筑设计、建筑文化、建筑空间、建筑环境及设计理念论述了现代图书馆建筑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现代大学图书馆建筑结构、模式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单介绍了现代大学图书馆的技术特征和一系列现代理念、管理模式,从而探讨了现代大学图书馆建筑体型,功能空间的组织模式,模数式设计法,图书馆的建筑高度,多功能空间及门厅的规划和设计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提出现代图书馆建筑环境的重要性,阐述了建筑、自然环境与人的“天人合一”,生态环境及文化氛围的有机联系,营造出建筑、环境与人的和谐之感。  相似文献   

9.
从图书馆建筑设计的历史嬗变可以窥见图书馆事业发展脉络,也是例证公共文教建筑设计衍变的重要学科切面。大历史观视角下,古代藏书楼建筑叙事追求堪舆志趣、文化意向、园林造景、传统礼法,昭显秘藏性质。近代中国图书馆建筑历经清末地方政府创办“藏用”图书馆文教建筑,新文化运动推动“新式”图书馆文教建筑设计,民国时期各地兴起“多元”图书馆建筑设计。其建筑叙事开始由“文献”指向“读者”及其阅读,完成从“私藏”到“公用”的设计转变。当代图书馆新馆建筑设计发展创新分为3个时期:萌芽起步期(1949—1987),新中国图书馆为政治与科学服务的建筑设计;探索发展期(1987—2008),新环境下图书馆知识组织与传播的建筑设计;转型变革期(2008至今),新时代图书馆高质量变革发展的建筑设计。面向未来图景的图书馆公共文教建筑设计,需要扬弃古代藏书楼建筑叙事文化隐喻、强化图书馆建筑空间设计的前瞻性、重视图书馆新馆及旧馆改建扩建、实现图书馆建筑空间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环境艺术与高校图书馆建筑刘喜莲(西安冶金建筑学院图书馆)1981年第14次国际建协在华沙宣言中提出:“建筑是环境的科学和技术”,“建筑是为人类建立生活环境的综合艺术和科学”。在人类工效学的研究中“人始终有意识,有目的使用要求。环境往往是一个约柬条件和...  相似文献   

11.
"数字化生存"时代图书馆建筑设计新理念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论述了“数字化生存”时代对图书馆建筑的新要求,认为现代图书馆建筑的核心问题是灵活性、多功能性和智能化,提出图书馆建筑设计新理念。  相似文献   

12.
人们称图书馆是知识的海洋.文化和科研的中心,那么.图书馆建筑就应该具有相应的环境气氛来衬托它的个性。  相似文献   

13.
资讯科技对台湾学术图书馆建筑的冲击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在数位化图书馆催促声中 ,谈图书馆建筑的课题 ,有一种属于世纪末的悲壮情愁。很多人都说未来的图书馆是“无墙的图书馆”、“虚拟的图书馆” ,我们要建构的是电子化馆藏 ,而非实体的建筑物。但是图书馆学文献亦显示 :图书馆 ,作为一个实体 ,不可能被取代 ;相反地 ,它将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 ,因为它是学习压力与校园生活的“避难”所 ,提供舒适、方便的空间 ,供使用者参阅馆藏资料 ,是第二个课堂 ,也是人类心灵的实验室。[1 ] 易言之 ,图书馆的功能不可能消失 ,只是转型。一、台湾地区近年来大学图书馆建筑浅析台湾地区近十年来共建独栋的大…  相似文献   

14.
对高校图书馆建筑模式与空间布局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图书馆需要功能与环境的完美结合,既要表现出图书馆的品格与文化底蕴,又需为人们营造良好的使用环境。文章从图书馆建筑的设计理念,建筑与生态环境的协调以及建筑空间合理设计等方面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阐明了人文关怀的内涵与提出的背景和图书馆人文关怀思想及其溯源的基础上,对现代图书馆建筑如何体现人文关怀提出了一系列的看法,从而引申出“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这一名言。  相似文献   

16.
借鉴超市理念,使高校图书馆"以人为本"落到实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现代超市建筑、管理、服务三方面理念分析和理解的基础上,重点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应该如何从建筑布局、服务、管理三方面引入并借鉴超市新的理念,在实际工作中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为读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相似文献   

17.
陈伟 《图书馆建设》2005,(4):111-113
江浙地区高校新建图书馆在“以人为本”的新图书馆理念指导下,多在大空间、通透式建筑中采用全开放知识超市管理模式。本文综合介绍了江浙地区高校新建馆的管理模式与方法,对东莞理工学院图书馆的管理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现代图书馆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及设计理念为出发点,切实分析图书馆建筑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及现代图书馆的特殊性,使之不仅成为创造城市开放空间的手段,也更是城市空间区域化的一种体现形式。  相似文献   

19.
论读者心理需求与图书馆建筑环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俭 《图书馆论坛》2005,25(2):90-91
图书馆建筑优良环境是现代图书馆“以人为本”的体现。为此必须探求读者对图书馆建筑的心理需求,拉近与读者的心理距离,以富含文化积淀的外部和内部环境使读者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在舒适、温馨、高雅的环境氛围中愉快而高效地学习研究和参加活动。  相似文献   

20.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图书馆也由以“藏”为主的传统图书馆逐渐向以“用”为主的现代图书馆转变。现代图书馆在文献资源建设、现代技术应用、社会职能、服务方式及服务理念等方面与传统图书馆都有着显著区别。作为图书馆实现职能的基础设施和全面提升服务档次的必要条件的图书馆建筑,在其设计之初也必须改变传统图书馆以书为本的设计理念,在建筑规模、布局、结构、造型、功能、设施及内外部环境的营造等方面,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设计理念,满足现代化信息服务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