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会议新闻,是大多数媒体的必有新闻。如何报好会议新闻,又是各媒体深感棘手的难题。在新闻改革中,如何把会议新闻铸就成精品似乎成了常有话题。新闻界的一些媒体和名记者、名编辑在探索这一问题的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受众意识:铸就精品的奠基石会议报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从报道形式、选题到内容上,仍嫌“老套”。为了让我们的广大普通百姓能从会议报道中快速地、清晰地、准确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我们必须树立强烈的受众意识。其中关键要抱定一个宗旨:把会议变成“新闻”,让读者一口吃到“馅”。会议不等于新闻,如果把会议比作…  相似文献   

2.
会议新闻,是各媒体的必有新闻。但如何报道好会议新闻,又是各媒体深感棘手的难题。在新闻改革中,如何把会议新闻铸就成精品似乎成了常有话题。精品的标准是什么?最重要的是看社会效果。一些媒体和名记者、名编辑在探索把会议新闻铸就成精品的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受众意识:铸就精品的奠基石今天的受众为什么越来越不把有些主流媒体视为重要的“信息源”。反过来说,今天的受众大多还处于初中、高中的文化水平,不会把大量时间花在信息接受的过程上,特别是快节奏的今天;也不去仔细琢磨字里行间的含义,而喜欢透明地、立竿见影地直接获取…  相似文献   

3.
会议新闻,是各媒体的必有新闻。但如何报道好会议新闻,又是各媒体深感棘手的难题。在新闻改革中,如何把会议新闻铸就成精品成了常有话题。精品的标准最重要的是看社会效果。就是说,你写的编的新闻作品是读者爱看的耐看的,能引起思想上的启迪,感情上的触动,能产生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能提高人们的道德情操,能引起领导的关注、社会的共鸣,能引起上下呼应、相互交流和彼此促进。新闻界的不少记者、编辑在探索把会议新闻铸就成精品的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安宇 《新闻传播》2004,(8):47-47
在一些人看来,所谓新闻精品,不外乎是新闻作品被评上哪一级“好新闻”。其实这种观念给我们多出精品、全面提高新闻质量带来很大误导——就“好新闻”而抓新闻,忽视一般性的新闻基础工作,这很容易将新闻工作引入狭隘的新闻功利的泥沼。  相似文献   

5.
对于新闻作品而言,好的选题是成功的一半。相较于国家级和省级媒体平台,市级媒体在重大主题方面的资源十分受限。因而,在中国新闻奖、中国广播电视大奖等国家级主流媒体奖项的评选中,市级媒体想要突出重围实属不易。近两年来,宜春市广播电视台在媒体融合“宜春模式”的引领下,在精品创作过程中呈现出“关关难过关关过,步步难行步步行”的良好势头,收获了众多国家级新闻媒体奖项。本文以新闻精品培育的“宜春模式”为例,分析探讨全媒体时代市级媒体新闻精品的培育路径。  相似文献   

6.
精品,《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上乘的作品”。新闻精品,当然是指质量上乘的新闻作品。树立新闻精品意识,必须首先明确什么是新闻精品。  相似文献   

7.
新闻传媒的竞争,如同其他生产行业一样,最终归结为能否出“拳头产品”、“名牌产品”、“优质产品”,也就是新闻精品。  相似文献   

8.
几年来,在全国新闻界中,“树立精品意识、实施精品战略、奉献新闻精品”,已不仅仅是一个口号,而更多地体现在各种新闻实践中,从几年前的“扩版热”到在“精”字上做章,用新闻精品去占领舆论宣传阵地.显示着新闻工作逐步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9.
对一张报纸来说,精品是一件获奖作品,一个优秀的版面,还可以是一个出色的策划、一期亮丽的特刊。近年来,新疆塔城日报社坚持“贴近大众、服务群众、追求出众”办报理念,打造着一个又一个精品:首获中国新闻奖、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画册式特刊新鲜出炉、“漫‘话’访惠聚”栏目获新疆新闻奖……笔者一直在采编一线,这一个个精品的打造都曾亲身参与,本文从新闻作品、新闻栏目、新闻版面、新闻策划四个方面浅谈如何打造新闻精品。  相似文献   

10.
日趋激烈的新闻产业竞争,除了数量竞争以外,质量的竞争也愈发凸现。优胜劣汰的法则迫使人们把精品意识提升到重要位置。新闻精品已成为媒体树立自身形象、提高知名度和培养队伍的迫切需要,成为衡量一个编辑、记者是否合格的重要尺度之一。一、创作新闻精品要有扎实的理论根底  相似文献   

11.
金震茅 《视听界》2004,(3):60-60
什么是新闻精品?新闻精品是指那些思想精深、价值重大、制作精良、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作品,是权威性、指导性、新闻性和可听(看)性完美结合的作品。实施精品战略,是广播电视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和基本要求。写出具有时代精神的新闻精品,不仅是受众的需要,更是时代的呼唤。一个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进步的时代,为记者采写新闻精品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可为什么还会出现新闻精品难觅的现象? 首先,市场化经济大潮对新闻单位和记者产生较大影响。现  相似文献   

12.
张强  潘颖 《传媒观察》2005,(1):52-53
在经过2003年全国范围大规模的报刊治理整顿后,《靖江日报》重新思考自己的办报定位与办报思路,深深认识到,在报社的诸项工作中,办好报纸为其首,为此我们提出了“八个更”的办报方针,即“采编策划更精心,本土新闻更丰富,围绕中心更紧密,服务群众更周到,读者联系更紧密,办报特色更突出,彩色印刷更精美,整张报纸更好看”。实践告诉我们,新闻策划在当今办好报纸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显著,可以说,新闻策划已经成为媒体打造新闻精品的主平台。对于一张县市报,新闻策划工作如何开展得富有成效,真正达到出精品、出人才的目的,我们有如下体会。新…  相似文献   

13.
刘保全 《青年记者》2006,(8):103-104
新闻传媒的竞争,如同其他生产行业一样,最终归结为能否出“拳头产品”、“名牌产品”、“优质产品”。新闻传媒的拳头产品就是新闻精品。要创出新闻精品,从部分“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来看,新闻工作者需要具有多种意识,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13种意识。——精品意识。新闻精品的特征主要有:一、导向正确,意义重大,新闻价值高;权威性、指导性、吸引力、感染力的统一。二、精心采写、精心编排,精雕细刻、精益求精。三、传播效果好,社会反响大;既能轰动一时,又有长期保存价值,能流传于世。——策划意识。新闻策划是对新闻事实的一种能动反映,是对…  相似文献   

14.
"新闻精品战略的提出,是本世纪中国新闻界提出的最具魄力的口号之一,也是最具实际价值与意义的重大举措之一。"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海贵这样评价新闻精品战略。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面对网络的巨大冲击,任何一家平面媒体都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危机。实施新闻精品战略,做出精品文章,打造精品栏目,创造更多吸引读者眼球的"卖点",以此提升传播效果,扩展生存空间,成为众多媒体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可以说,精品是媒体立于不败之地的"金字招牌"。  相似文献   

15.
新闻精品谈     
新闻单位希望自己的报纸,多出精品,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以至在本省和全国引起轰动效应,在好新闻评选中获大奖。要采写出新闻“精品”,首先要有强烈地精品意识,才能不轻易放过一个优秀新闻作品的题材,创造新闻精品。树立精品意识当前,众多新闻媒体竞争,每家新闻单位都在发挥各自的优势,争取读者,争取观众。所以,争名牌、出精品成为媒体参与竞争的王牌。而10多年  相似文献   

16.
龚拓 《新闻世界》2013,(6):27-28
在日趋激烈的新闻竞争中,同行纷纷采用“精品栏目”、“精品言论”、“精品创作”等口号,目的是为了提高新闻报道的整体质量。那么,究竟怎样出精品呢?笔者认为,当代新闻人要树立精品意识,将科学思维方式应用于新闻创作中,方能出精品。  相似文献   

17.
每名记都希望自己能轻轻松松写出新闻精品来。在新闻越来越重质的今天,都在为创出精品成为“无冕之王”而不懈追求。毕竟,新闻精品影响力大,一篇精品的影响力超过成百篇、上千篇的普通作品。但创新闻精品绝非易事,光有美好的愿望是远远不够的,笔从事新闻写作多年,悟出一点创精品的道理,那就是记要舍得做“无用功”。  相似文献   

18.
郑嵘 《新闻世界》2009,(11):94-95
当下,在面对空前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各媒体都在着力实施新闻精品战略,以提升媒体的社会功能。如何将新闻精品战略与媒体自身发展更好地结合、发挥其更大的社会传播功能,是学界和业界不停探索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从三个方面,阐释在新闻实践中如何实施精品战略。  相似文献   

19.
人类自从有了新闻传播活动以来 ,中外新闻作品浩如烟海 ,它们忠实地记录了历史 ,在人类发展史上留下了不灭的足迹和翔实的史料。可以说 ,这些历史“碎片”闪烁着时代的精华 ,堪称时代的真金。本着借鉴历史创造未来的初衷 ,新华出版社推出了由白庆祥同志策划、主编的《中外新闻名著鉴赏大辞典》。该辞典续集在内共四卷本 ,收集中外新闻精品4000余篇 ,近千万字。从这些作品我们可以透视近二百年来中外新闻工作者的不懈努力 ,可以饱览两个世纪以来的新闻精品。首先 ,精品来自于记者的慧眼识金。精品之所以“精” ,是因为事实本身具有较高的…  相似文献   

20.
媒体竞争的加剧,要求新闻报道者注重于制作精品。那么如何既能遵循新闻规律,又能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以求制作出新闻精品呢?本文就此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