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声乐是音乐中极具魅力的表现形式,其以人声为音乐的主体,将感情与艺术巧妙的融合,借助声音的"情"、"声"、"形"展现在世人面前。我国古代便有"声乐"一词,其虽然与现代"声乐"囊括内容稍有不同,但就"音韵情合、声鸣绕梁、形色双绝"的基础标准倒十分契合。对此,本文以探究声乐表演中"情"、"声"、"形"为重点,细致研究声乐表演艺术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2.
高中班级管理工作,应以德育为先,班级的德育工作决定着一个班级各方面的发展提高。要从"大"、"小"、"多"、"少"四个方面入手,推动班级整体工作稳步发展,使学生整体水平得到提高,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态,为其顺利高考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3.
"身"的造字意义为妇女怀孕之"大腹也";"■"也是"身",为其"反身",是"象大腹的孕妇形"。"殷"由"■"和"殳"所组成,而古今释义却见仁见智。通过对其所构成之古形体和当时社会文化背景的考辨,认为"身"(■)与"殷"记载的是孕妇由孕而产的整个过程,即"身"(■)为怀孕之象形,以大腹为其表征;"殷"为生产之时的会意字,其中"■"为产妇大腹之身,"殳"为助产之象,"殷"即在他人之帮助下而生产的会意形状。  相似文献   

4.
谈到中国传统译论,"信、达、雅"是不可避免会出现的翻译话语。即便是在拥有完备的语言学体系的西方翻译思想的冲击下,它依然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本文试以其本体为出发点,通过对严复与"信、达、雅"、"信、达、雅"与中国传统译论、西方译论、传统文论的关系以及前人的批判五个方面对"信、达、雅"做一个多方位的分析,试图来阐释其保持强大生命力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从先秦至清代,"恨"、"怨"、"憾"均可表"怨恨"义,是一组常用同义词.只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各词又有其消长变化的个性特点.学界关于古代"恨"义轻而"怨"义重,二者不是同义词的说法可商榷.  相似文献   

6.
<正>"文以载道","文道结合",说明语言文字的思想性与工具性需要紧密结合,因此,英语教学在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同时,应积极渗透道德教育。究竟怎样才能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实现"文道统一"呢?我认为,自觉遵循有关教育规律和教学原则是前提,把思想教育寓于英语教育之中,力求达到"文"与"道"的最佳结合。一、渗透德育目标要"明"根据课标要求,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将渗透的德育目标分解到每一课时之中,教  相似文献   

7.
"中严"、"外办"《汉语大词典》等辞书所释不确,其本系古代皇家礼仪用语,盖某些场合需为天子等皇室要员专设一空间,以此区分内、外。"中严"之"中"就词义而论当指"禁中",其适用范围就"中严"、"外办"礼的施用对象来看,当不限于皇帝周围,还包括太子、皇后、皇太后之近身区域。这方面一个证据是"中庶子"、"中舍人"、"中记室"等官称,作为东宫或王府、军府官,其权重、秩次居于"庶子"、"舍人"、"记室"之上,据此可断定"中"在此当指太子、僭主的某个贴身领域。  相似文献   

8.
虚词"的"作为定语的标志,是现代汉语结构助词之一,但在语言应用中却易与"地"、"得"混用。以《城市信报》为考察对象,归纳出"的"的误用类型和原因,并在历时层面探究其来源和演变,在共时层面探究其语法功能和固定格式,对辨别"的"、"地"、"得",以及规范语言文字有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9.
按照中国汉字的组词习惯,在"左右"关系词组中,左为尊、右为卑,如男女、尊卑、贵贱、君臣、父子等"。男左女右"的说法,其中也不乏男尊女卑的意思。但是,汉代以前却恰恰相反,右尊而左卑。《史记·田叔列传》记载:"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无能出其右者。""无出其右"的成语正由此而来。  相似文献   

10.
"密骗"、"觅骗"、"蔑骗"与"篾客"四词均指清客、门客、跟班之类帮闲凑趣之人,上述四词《汉语大词典》皆失收,部分学者对"密骗"、"觅骗"诠释不确。  相似文献   

11.
"三练、二导、一小结"课堂教学模式(简称"三、二、一"课堂教学模式)初步形成,其内涵是:"三"指的是"三练",即课前练、课中练、课尾练,每"练"用时约五分钟;"二"指的是"二导",即课堂导入和新知导入;"一"指的是"一结",即课末的小结。"三练"与"一小结"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学常规,其可操作性强;"二导"体现教师的教育机智,是教书匠与教育家的分水岭,属建构主义和情景教学研究范畴,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贯云石是元代保存散曲作品较多,与马致远、张可久同时代且可比肩的少数民族散曲作家。其"颂"、"咏"类散曲在其作品中为数不多,但深深带有"贯氏"风格。  相似文献   

13.
以往的研究常常仅从句法结构的角度分析,认为"曷其"、"彼其"中的"其"可有可无,或释为"助词无义",或以为可以不译。本文从汉语认知功能、篇章语法的角度分析了相关例句,指出这些"其"在特定的语境中都有其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三练、二导、一小结"课堂教学模式(简称"三、二、一"课堂教学模式)初步形成,"三练"与"一小结"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学常规,其可操作性强;"二导"体现老师的教育机智,是教书匠与教育家的分水岭,属建构主义和情景教学研究范畴,对老师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在古典诗词中,"蓝"、"青"、"碧"、"苍"、"绿"出现的频率很高,这几个字在表示颜色时有时是相通的,但有时又各有自己不同的特点。文中除了从常见的工具书阐述它们在表示颜色上面的差别与联系,同时也通过具体的名作中的诗句分析了它们的差别与联系以及由此带来不同的审美感受。它们在诗词中的使用,避免了同一个词的重复出现。用字的变化,使诗词的境界、韵味产生了差别,也表现了中国古典诗词中含有的无穷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6.
《诗经·大雅·绵》末章云:"予曰有疏附,予曰有先后。予曰有奔奏,予曰有御侮。"诗中的"疏附"、"先后"、"奔奏"、"御侮"4名,指文王之臣,都是反义连用的形式。"疏附"指内朝官和外朝官,"先后"指左右辅弼重臣,"奔奏"指本国使臣与别国来使,"御侮"指武臣,是一个由周而及于方国、由行政到外交到戎事的序列。诗中连用4句,是以铺陈各类贤才的形式表明周邦在文王治下已经具备了代商而有天下的条件。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语义、句法两个角度,结合数据库对"房屋、房子、屋子、房间、房、屋"这六个表示人类居所的名词进行对比与探讨,分析其内涵异同,得出"房子"与"房"的内涵功用最为宽广灵活及"屋"类词在表达人居建筑的概念上较"房"类更为粗陋简朴等结论,以期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帮助留学生更好地习得该类词汇。  相似文献   

18.
意象结构,对应于自然由"阴阳二元对待"为基础而形成细致、复杂、多变的逻辑系统,足以反映出宇宙创生、含容万物在时空历程上那种细致、复杂与多变之层次逻辑;又由于此基础之"阴阳二元",往往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的;这就使得对应于自然规律的意象包孕式结构,能造成层次与变化、对比与调和、统一与和谐之美感。锁定这种结构,先探讨其哲学意涵,再就其辞章之表现,辅之以"多"、"二"、"一(○)"螺旋结构说明,足见此包孕式结构之奥妙。  相似文献   

19.
D章法结构是先由其移位、转位而形成节奏,再由各个节奏层层串联而形成一篇韵律的。因此约略就章法之"多、二、一(0)"结构,考察其移位、转位之情形,则所造成之节奏与韵律,就可以大致掌握。以移位、转位为范围,探讨它们在"多、二、一(0)"结构的作用,可见移位、转位在章法结构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无论是在平时练笔的时候,还是在写考场作文的时候,都应该精心设计作文的开头,努力地使作文的开头做到"快"、"境"、"奇"。所谓"快",就是简洁明快。作文开头的作用无非是交代缘由与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