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成功教育的关键因素之一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质量,而决定沟通质量高低的首要条件则是同理心。一、认识同理心,掌握同理心同理心不等于认同和赞同对方的行为和看法。认同和赞同中包括沟通双方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和价值观等方面的一致性,这些都融入了自己的主观评价。同理心是对学生有一种亲密的理解,像感受自己一样去感受学生的内心世界,由此产生共鸣。同理心也不等于同情。在同情的心理活动中,交往的双方有高低、尊卑地位的差别。在同理心的心理活动中,沟通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无高低之分。也就是说,教师要放下架子,平等地与学生沟通交流。…  相似文献   

2.
学生他人意识的缺乏,与教育的不足密切相关。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以对他人意识的正确认知为基础,以培育利他氛围,培养同理心和帮助学生认知真正的爱为策略来培养学生的他人意识是必要的,并会影响到学生的宽容、合作等健康人格的养成与完善。  相似文献   

3.
学生他人意识的缺乏,与教育的不足密切相关。因此,在小学德育中,以对他人意识的正确认知为基础,以培育利他氛围、培养同理心和帮助学生认知真正的爱为策略,来培养学生的他人意识是必要的,并会影响到学生的宽容、合作等健康人格的成长与完善。  相似文献   

4.
同理心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站在他人角度感同身受的心态。其实,同理心不仅仅存在于人与人之间,人对待世间万物也应该有同理心。唤醒人们的同理心,唤醒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同理心,让我们生活的世界会变得愈加美好,这是教育的基本任务。  相似文献   

5.
孙晓萱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2):225+228-225,228
介绍了同理心的概念,阐述了同理心原则在师生沟通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教师在运用同理心原则与学生沟通中应注意的问题,特别强调了语言技巧的重要性。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很多问题学生攻击他人在于不能理解和体会被攻击者和关心自己的人的情绪和感受,即缺乏同理心。可以通过情绪训练来提高他们体察他人的情绪、理解他人的情感的能力。同理心培养的方法很多,有听故事、续编故事、角色扮演、游戏等。  相似文献   

7.
同理心是个体通过设身处地地识别、理解他人的情绪、情感,并释放体贴与关怀的一种能力。同理心、虐待动物和暴力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为:缺乏同理心不是潜在的暴力行为的唯一因素;虐待动物可能与缺乏同理心、不和谐的家庭环境以及基因等多方面的因素有关,儿童缺乏同理心不一定会产生虐待动物的行为,缺乏同理心只是产生虐待动物行为的一个潜在的诱因;虐待动物可能会促使个体产生人际暴力行为,但是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有虐待动物行为的人一定会产生人际暴力行为。  相似文献   

8.
陈红 《陕西教育》2008,(7):63-63
一、准确地向学生传授同理心 同理心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最重要条件,更是师生之间建立良好沟通的前提和首要条件。同理心包括三个条件:①站在对方的立场去理解对方②了解导致某种情形的因素③把这种对对方设身处地的了解让对方知道。实质上,在学校中,教师所做的每一件事情,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是在与学生沟通。教师就是通过与学生的沟通来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完成教学目标达到教育目的的。  相似文献   

9.
同理心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条件.师生交往中的同理心不仅包括教师对学生的同理,也包括学生对教师的同理.  相似文献   

10.
从事小学教学工作的十几年,我经历和目睹了无数由于师生沟通不畅而引发的师生冲突。特别是近几年来,师生之间的关系还在日益恶化。排斥、抵触、冷战,甚至大打出手都大有人在。不良的师生沟通还引发了逃学、离家出走、甚至自杀等可悲的教育现象。静下心反思这些矛盾引发的前因后果,我觉得在教育教学中,教师灵活地掌握一些有效的师生沟通的技巧是非常重要的。一、同理心是师生有效沟通的前提同理心是师生建立良好沟通的首要条件。在师生沟通中,教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去了解学生的心理,并且要客观  相似文献   

11.
“同理心”在教育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功的教育取决于多种因素,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质量。教师对学生的同理心就是沟通师生关系的桥梁,就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心理学上讲的“同理心”包括三个条件:(1)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理解对方;(2)了解导致这种情形的因素;(3)让对方知道这种对他设身处地的了解。一、运用“同理心”,营造心灵沟通的氛围我在教育中尝试运用“同理心”,是在经历了一段教育失败的历程之后。教了几年的高三,再回到高一,在开学后的短短时间内,我就遇到了很多不合常理的事情。其一,开学第一天,高一新生的教室历来是静悄悄的,而我分明走进…  相似文献   

12.
同理心是个心理学概念,意思是说,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正确了解他人的处境、感受和情绪,进而相互理解、互相关怀,最终达到情感上的融洽和见解上的认同.在数学课堂上,学生需要尊重,但更需要引领.走进学生心灵,了解他们真正的内心需求,尝试适合学生的教学手段,寻找学生感兴趣的学习内容,探究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行走在学生和数学之间,立足于生命成长的学生立场,无一例外都折射了同一概念:同理心.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拥有一颗对学生的同理心,站在学生的立场去理解、尊重他们,让数学课堂更贴近学生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教师心理素养的提升需要集体氛围的烘托和学校文化的引导,近年来,学校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在研究规律、服务需求中切实关怀、感染每一位教师,努力促进教师提高自我认知、自我管理、动机内驱、同理心及社会技能等心理素养。让每一位教师在发现、感悟美好中拥有好心态,在情感共融、触摸美好中拥有与自己、他人和谐共进的能力,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实现与学生、学校的共同成长。融情暖心,缓行众悦——基于服务教师发展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4.
陈锐 《当代教育论坛》2007,(11):111-114
同理心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的重要概念,核心思想是"无条件积极关注";苏霍姆林斯基的同理心教育观提出同理心是"和谐发展的一般基础",要求教师不要忘了自己曾经也是孩子;同理心教育观包括对儿童认知特性的同理、对"差生"行为的同理、培育孩子的同理心三部分;同理心教育的最终意义是促进思维和情感的统一,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15.
程静  孙秀梅 《广西教育》2014,(45):127-128
正同理心是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站在对方的立场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了解他人的感受,体会他人的情绪,做到相互了解、关怀和情感上的共融。幼儿期是培养同理心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幼儿同理心的培养。近年来,笔者所在的幼儿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饲养活动,在指导幼儿进行饲养活动过程中培养了幼儿对动物的爱护之情,同时引导幼儿将动物当作集体的一份子。在饲养活动中,幼儿要细心、耐心地照顾小动物,从中感知生  相似文献   

16.
师德,是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应的理念、情操和品质,是教育教学活动中调整教师与学生、与他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师德是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得以传承的根基。  相似文献   

17.
正很多问题学生攻击他人在于不能理解和体会被攻击者和关心自己的人的情绪和感受,即缺乏同理心。可以通过情绪训练来提高他们体察他人的情绪、理解他人的情感的能力。同理心培养的方法很多,有听故事、续编故事、角色扮演、游戏等。刚分班的时候,第一次上班会课我就注意到了一个很帅气的男孩,穿一件红色的T恤,显得非常阳光。新分的班级,当然需要班干部,由于同学们彼此还不熟悉,于是我从学习较好的学生中指定了几个班  相似文献   

18.
一、塑造教师形象,构建和谐园 教育的秘密在于如何评价学生。评价即情感激励。同理,教育管理的秘密在于如何评价教师。人的内心深处最渴望的就是得到他人的关注,激励、唤醒及鼓舞,这就是教育。  相似文献   

19.
李雪梅 《班主任》2007,(8):13-14
人际关系沟通理论指出,"同理心"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最重要的一个条件。在学校教育中,"同理心"能帮助教师有效地实现师生沟通。一、什么是"同理心""同理心"是沟通方暂时放弃自身的主观参照标准,尝试设身处地地以对方的  相似文献   

20.
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中最基本、最重要、最活跃、最核心的人际关系 ,它关系着教育教学活动的效果和教育教学质量。教师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离不开教育活动中最重要、最广泛的主体———学生。教育法律对学校法律关系的规范和调整 ,大多是通过师生关系表现出来。教师的本质特征、权利义务、劳动特点等决定了教师与学生的法律关系是一种复杂的、特殊的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