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生态美学--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美学观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4年,在生态问题日渐成为国内外学术热点的形势下,中国学者提出了“生态美学”这一崭新的美学观念。许多中国理论工作者从生态文艺学、文艺的绿色之思、生态存在论审美观等多重视角对这一美学观念进行了丰富与发展。“生态美学”同国际上日渐勃兴的“生态批评”、“环境美学”密切相关,但又有别于它们。它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学观念,是中国美学工作者的一个创意。它的提出对于中国当代美学由认识论到存在论以及由人类中心到生态整体的理论转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它不是一个新的美学学科,而是美学学科在当前生态文明新时代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2.
去年底,笔者参加了江苏省委外宣办等部门联合主办的赴德国文化贸易研修班的学习,更加真切地体会到对外文化交流的紧迫性,并且认识到增强文化自信是开展对外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前提。只有多一分文化自信,才能多一份从容,方可进一步提升文化的张力。人类社会发展史早已说明,文化的繁荣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之上,所以在特定的发展阶段,物质文明的繁荣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文化的发展程度。当下,部分国人对于发达国家的总体印象,或者说对国内外之文化、文明程度对比,存在虚化、甚至“神话”现象。譬如,有人拿外国的文明程度来说事,“皮鞋一个月可以不擦…‘中国人横穿马路,国外就没有”等等,而亲身体验之后你会发现,事实可能并非这样。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生态文明建设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五位一体”的总体战略。实施这一战略,中国人民将走向生态文明.中国人民在世界上率先走向建设生态文明的道路,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又一个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全球背景之下,本文认为应将文明互鉴理念作为新时代国际传播观念的核心构成。文明互鉴理念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追求,是有别于“文明冲突论”和西方式现代化发展道路的“另一种选择”,是为人类社会和谐发展提供的中国智慧,应基于文明互鉴理念提升当代中国国际传播的人类意识与人民意识,将乡村文化、青年创造和人文交流作为国际传播的新途径,推动国际传播效能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中国竹文化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是世界上竹类资源最为丰富、竹林面积最大、开发利用竹资源最早的国家之一,素有“竹子王国”之称。竹子因青翠挺拔、奇姿出众,凌霜傲雪,四时长茂受到了人们的称颂。人们赋予它心虚节坚、坚忍不拔、风度潇洒的“君子”美誉。在悠悠几千年的历史发展长河中,竹子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中国悠久的文化与竹结下了不解之缘,形成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中国竹文化。一、中国竹文化的地位与作用(一)中国竹文化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了中国文化的独特色彩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与心灵的庞大载体,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和依据。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自产生之后,一直对中国的政治、教育、文学以及民族的深层心理结构、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中华民族是一个有五千多年悠久文化历史的民族,是一个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民族,因而也是一个热爱森林、创造森林文化的民族。森林是人类文明的源泉,文明在森林中诞生和发展,历史上的文明古国都诞生于森林中,在森林中得以发展而辉煌于世。森林对人类文化与文明的发展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而且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的森林文化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建立在中国独特风土基础之上。悠久的森林文化,是中...  相似文献   

6.
苏郭因老师,人们常常遇到这样一种情况:有些自以为非常清楚的东西,当仔细去思考它时,却又觉得它非常模糊,“文化”就是这样一个东西。郭:文化大概有过200多种定义。我也曾给文化下过一个定义,文化是人类为求愈来愈好地生存与发展,并日益完善与完美而进行的一切设想、设计和创造。文化是一种运作,而其成果便是文明。文化和文明大体可分为物质的、制度的、精神的。  相似文献   

7.
从广义上讲,文明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各种成果和财富的总和。而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则是经济、政治、文化形态有机结合、互相作用的统一体。因此与之相适应,人类文明也是一个有机系统,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三个方面。人类在经济领域中创造的财富,主要表现为社会物质生产和精神生活的进步即精神文明;  相似文献   

8.
在阅读有关跨文化传播资讯时,我常为“文化”与“文明”两词的涵义感到困惑。在英语里,culture(文化)和civilization(文明)似乎较易区分,在中文里则常易混淆。《辞海》里“文明”一词的释义有二:(一)犹言文化,如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二)指人类社会进步状态,与“野蛮”相对。按第一义,文明与文化就混为一谈了。中国翻译者协会黄友义副会长在一篇文章中曾谈到,  相似文献   

9.
“文化”和“文明”的概念都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二者相互关联,但又有各自的意义,其关系是相对的,也是互相包容的。文明体系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和人的文明。文化与文明的区别可以从几个方面看:从时间上看,文化比文明早;从空间上看,文明有地域性,文化可以多方向传播;从内容和形式上看,文明为内,文化为表;从性质上看,文化有积极的和消极的方面,文明是进步状态。文化创造文明,文明推动文化。  相似文献   

10.
杨永利 《职业圈》2013,(30):10-10,12
党的十八大报告高屋建瓴,内容恢弘,提出了一系列新认识、新观点、新要求。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指明了方向、明确了思路、方法和具体目标任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描绘了蓝图。同时,随着百姓物质条件的逐渐丰富,消费能力的日渐增强。以及市场经济带来的工作、生活的巨大压力,使其人们对住房的要求已由“有房住”、“住得下”发展到“住得好”.住宅小区不仅要环境优美、舒适、方便、安全,更要承担起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责任和功能,为业主提供一个和谐、文明、奋进的精神家园。而这就需要物业服务企业做好企业文化建设,使其以文化为媒介在住宅小区管理的不同阶段播种文明之花,来建设和谐社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